何雪芳 廖慧芳 何紅艷
解放軍三0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1例膽總管空腸R-EN_Y吻合、T管引流術后膽瘺患者的護理
何雪芳 廖慧芳 何紅艷通訊作者
解放軍三0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總結了1例膽總管空腸吻合、T管引流術后膽瘺患者的護理經驗。護理要點包括做好患者的全面評估,實施腹腔雙套管的護理,重視心里疏導和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導,加強出院后回訪護理。患者出院2周后,留置T管固定通暢,未出現膽瘺并發癥;出院1月后回醫院進行了拔管,痊愈出院。
膽瘺;患者;護理
膽瘺是腹部手術后并發癥,膽汁直接流入腹腔,引起感染或彌漫性腹膜炎。膽瘺發生后大量刺激性的膽汁液在腹腔或盆腔是感染加重,病情復雜病死率高{1}。腹腔雙套管是膽瘺引流的重要方法之一,該套管是保護套管(外套管)、吸引管(內套管)及一固定進水管(沖洗液)組成,通過有效的沖洗和持續低負壓吸引,它將腹腔內積聚的膽汁液引出體外,減少毒物的吸收防止或減輕感染{2}。減少患者的痛苦及家屬的心里、經濟負擔。2015年8月,我科收治1例因膽總管多發結石伴感染手術治療致膽瘺行腹腔雙套管的引流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和護理,患者已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女,68歲。2015年8月因膽總管多發結石伴感染入院,8月21日全麻下行膽總管空腸R-EN_Y吻合、T管引流術,縫合完成后于空腸腸腔置入18號的T管,T管末端一側經過吻合口,檢查吻合口通暢,血運好;再于小網膜孔部外下方置一腹腔引流管引流,檢查固定通暢。術后予抗感染,補液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患者術后恢復良好。9月5日患者出現右下腹部痛疼,T管引流液減少,腹腔引流管引出黃色液體300ml,考慮膽瘺。查體:體溫38.8、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2.68,中性粒細胞10.55,淋巴細胞9.00%,白蛋白104。診斷為T管脫位膽瘺,予腹腔引流管、T管均改成雙套管吸引,9月9日患者腹痛明顯減輕,腹腔引流液基本變清說明膽瘺基本愈合。11日停腹腔雙套管、T管雙套管,改接引流袋引流,2015年9月14日康復出院。
將雙套管置入腹腔和膽瘺部位持續沖洗吸引滲出的液體,避免炎癥繼續擴散并達到控制腹腔感染的目的,促進膽瘺愈合{3}。護理要點;(1)引流管保持固定通暢和持續有效的負壓吸引,定是巡視,避免管道受壓、扭曲、打疊。負壓不可過大或過小,負壓的吸引壓力一般 200-400之間以能順利吸出引流物為宜。負壓過大易吸附導管周圍組織導致出血,造成無效引流;負壓過小則吸引不徹底,會使引流不暢導致積聚在腹腔內的液體開不及被吸出增加感染的機會,應每小時擠壓引流管 1次,確定引流通暢,同時避免引流液回流和負壓無負壓{4},一般1小時傾倒沖洗液瓶進行腹腔沖洗1次,引流液粘稠或有血凝塊時可適當增加沖洗次數,沖洗后必須觀察沖洗液是否能被順利吸出。如果發現引流不通暢時逐一從上到下檢查負壓是否正常,壓力是否過低,管道是否打折;扭曲受壓,內外套管是否堵塞等,根據原因予以排除。(2)體位 為利于呼吸和引流及減輕腹部傷口張力,采取半臥位或斜坡位;(3)調節沖洗液速度 一般生理鹽水總量500-1000ml維持24小時沖洗。
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并正確記錄,每天 N班護士進行24小時總結。引流瓶內引流液量減去沖洗量,剩余的才為引流量。每天觀察引流量的引出是否在減少,有時雙套管引流不暢時應注意觀察體溫、血壓、黃疸、腹部體征等。
由于膽瘺腹部傷口有膽汁液滲出,管口周圍紗布敷料及整個傷口容易污染,用 0.9%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動作輕柔,避免觸傷傷口引起出血。根據兩處創面的不同情況分別處理。患者在膽瘺出現早期出現引流管口創面周圍皮膚紅潤,有較多滲液為深黃色膽汁液、有異味、滲出量多,先用 0.9%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干凈,用碘伏溶液消毒,再使用凡士林紗布塊敷料填塞,最后在創面最外層使用無菌紗布塊覆蓋整個創面。腹部另一創面較大,沒有滲出,用碘伏溶液消毒創口,用 75%酒精紗布條覆蓋在底層,再用使用無菌紗布塊覆蓋整個創面即可。
患者手術后早期加強 胃腸外營養,可靜脈輸入脂肪乳、氨基酸等,患者腸蠕動恢復能進食時,早期除了多飲水以外指導家屬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的食物。
患者得知膽總管空腸 R-EN_Y吻合、T管引流術手術治療創傷大,風險高,患者表現出緊張、焦慮、痛苦多種情緒反應,當得知要把腹腔管、T型管改雙套管后,情緒明顯低落,焦慮。在采取積極治療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介紹治療本科室治療膽瘺、腸瘺的成功經驗及病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和家屬說明病情和治療計劃,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充分調動患者的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經護理后患者以積極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護理。
患者在住院期間大部分的健康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出院后的患者仍有很多健康護理。院外隨訪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患者在住院30天后帶T型引流管出院。出院前患者訴腹部切口無疼痛、無發熱、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肛門已排氣排便。檢查創面無滲液,切口愈合好,無紅腫,說明膽瘺基本愈合。護理人員針對家庭護理所需的 T型引流管護理和引流袋的更換、引流液的處理問題,對家屬和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指導并進行了考核。出院后,由本科室負責隨訪的隨訪護士進行電話隨訪指導,了解患者及家屬在家中 T型引流管的護理,管口周圍皮膚保護,患者身體的詳細情況。患者出院15天后,隨訪員進行電話隨訪時,患者周圍皮膚保護好,T型引流管固定通暢,引流液為清亮金黃色,無發熱、畏寒、腹痛等癥狀。患者出院 1月后回院預行拔T型管,化驗肝腎功能、血常規,B超等正常,營養情況改善,體重增加了3kg,愿意和醫務人員交流,醫生安排在膽道鏡下行拔除T型管。
膽總管空腸 R-EN_Y吻合、T型管引流術后膽瘺患者創面滲液多,合并癥較多,心里負擔重,給護理帶來了挑戰。經本科護士全面評估后,制定了有效護理計劃。應用雙套管負壓沖洗吸引方法簡單可行、材料方便,及時吸出滲液、減少換藥次數、促進創面愈合的效果。重視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重視出院指導和院外護理,是患者康復的關鍵。
[1]任建安,黎介壽,重視腸瘺的早期診斷和快速治療{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4}:279-280..
[2]李立娟。腹腔雙套管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雜志,2008,23{7}:74.
[3]葉向紅,李維勤,彭難南海。重癥急性胰腺炎外科引流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5}:1339-1341.
[4]林映蓮,方展純,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11.5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19
[5]劉雪珍,10%聚維酮碘乳膏治療皮膚感染性創面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現化臨床護理,2008,7{11}:14-16.
R184.6
A
1672-5018(2017)02-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