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安麗衛
寧夏第五人民醫院大武口醫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循證護理在腦梗塞患者的應用效果
王帥 安麗衛
寧夏第五人民醫院大武口醫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目的:研究循證護理在腦梗塞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腦梗塞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統的臨床治療和循證護理,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效果。結果:全部60例腦梗塞患者中,20例患者治療和護理 2d后能夠獨立行走,2例患者7d 后能獨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獨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獨立行走,2例患者 60d后,僅能夠獨立坐起,無法獨立行走。結論:在腦梗塞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有助于患者鞏固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腦梗塞
循證護理臨床上也稱為實證護理(EBN),指的是在護士開展臨床護理計劃過程中,將臨床經驗與科研結論相互結合,從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獲得實證分析結果,并依此為臨床護理方案制定和實施的依據。循證護理的核心在于,以科學系統的臨床護理理論為依據,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為護理決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本次研究就對循證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15年1月 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腦梗塞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 例,患者年齡 48-87歲,平均年齡(67.6±6.5)歲,患者發病與入院治療時間間隔在1h至24h之間,平均間隔(12.4±6.4)h,患者住院時間在7d至60d之間,平均住院時間(32.4±11.3)d。
1.2 循證護理方法 以精確分析現代護理實踐和護理知識為基礎,確定患者最亟待解決的臨床護理問題,縮短患者溶栓治療,提高溶栓治療成功率,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同時,通過系統的早期康復訓練,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主要包括:第一,甘露醇治療過程中,對于血壓偏高的患者,需要有效控制滴速,先慢滴后快滴。第二,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在半小時內完成溶栓藥物輸注,實施溶栓治療,并加強心電監。第三,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立即接受相關臨床檢查,選擇接受 CT 檢查的病理,為溶栓治療爭取時間。第四,加強早期功能鍛煉和針灸治 療。對于高血壓癥患者,其神志恢復清醒,且意識狀態穩定后,可進行外關、足三里、合谷、曲池等部位針灸治療。被動運動訓練是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訓練內容包括肢體的擺放等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即使恢復關節功能,擴大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順序為先大關節后小關節。在患者病情恢復穩定后,可將訓練的主要內容變為患者坐、站、走和語言訓練等。在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出血控制和溶栓治療的相互結合。溶栓治療前應實施肝腎功能、生化、血糖、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出凝血的時間及血常規等。溶栓治療2h 后,對患者有無肢體活動障礙、語言障礙、血壓升高、呼吸慢而深、是否有脈搏緩慢洪大、視神經乳頭水腫、嘔吐、頭痛等現象進行密切監測,及時發現和控制患者的腦出血征象。在推薦治療和護理措施的指導霞,實施系統的臨床護理。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
60例腦梗塞患者中,20例患者溶栓治療配合循證護理2d后能夠獨立行走,2例患者溶栓治療配合循證護理7d 后能夠獨立行走,20例患者溶栓治療配合循證護理14d 后能夠獨立行走,16例例患者溶栓治療配合循證護理30d后能夠獨立行走,2例患者栓治療配合循證護理60d后,也僅僅能夠獨立坐起,無法獨立行走。
隨著我國臨床護理理念的更新和發展,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也實現了長足的進展,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掌握循證護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1],在為患者制定和實施臨床護理計劃時,以科學的護理理論和證據為基礎,從自身現有經驗出發,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深造學習[2],打破常規專業雜志和教科書等單一學習途徑的限制,做到重理論、講證據,保證臨床護理方案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收[3],且實施效果更加理想,而這也有助于患者治療需求的滿足,以及護理人員臨床經驗的積累和專業技能的提高[4]。綜上所述,在腦梗塞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技術,有助于患者醫療成本的降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獲得最為有效的臨床護理,同時有助于護理人員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因而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1] 齊清華,段有平.詢證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醫生,2012,14(308):366-367.
[2] 張秀英,胡海霞,劉冬梅.腦梗塞病人的護理體會[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8):363-364.
[3] 熊歸華,劉興山,孫慧麗.循證護理在重癥胰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1(2):86-88.
[4] 黃海敏.循證護理在急性重癥胰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3,8(6):1602-1603.
R364.1+7
A
1672-5018(2017)02-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