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蘭 李潔 賈小蘭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家庭護理
鄒玉蘭 李潔 賈小蘭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慢性發(fā)病,反復發(fā)作,最后導致慢性死亡的一種重要的呼吸系統疾病,COPD已構成影響公共健康的重大問題,是目前世界上疾病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僅次于腦血管病、腫瘤、心臟病,其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由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資助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預計到2020年,COPD將成為世界范圍的第五大負擔的疾病。家庭護理對于病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及預防疾病再發(fā)作尤為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護理
C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以氣流受限為特征,氣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轉的疾病。氣流受限常常漸進發(fā)展并伴有氣道對毒性顆粒或氣體有異常的炎癥反應。
COPD的病因:吸煙、感染、空氣污染、職業(yè)性粉塵及化學物質、蛋白酶-抗蛋白酶的失衡、其他:如氣道防御功能或免疫功能降低,氣溫突變等。
戒煙、避免有害氣體刺激、改善生活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通風。避免感冒,氣溫突變時注意增減衣服,感冒流行期間不要到人多的場所,外出戴口罩。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強機體免疫力,可以遵醫(yī)囑肌注胸腺肽等。
(1)長期家庭氧氣治療的目的和作用:長期家庭氧療(LTDOT)[1]是指患者脫離醫(yī)院環(huán)境后返回社會或家庭而實施的長期氧療。國內外研究表明,長期家庭氧療可以緩解活動后氣喘,提高運動耐量,有效提高COPD患者緩解期生存率。在我國,限于經濟和技術等原因,家庭氧療起步比較晚。李尉珍等[2]調查結果表明:在家能吸氧15min-2h/d的人數僅占 20%。楊文蘭[3]等調查發(fā)現氧療的目的絕大多數患者(87.1%)是為改善胸悶、氣急癥狀,僅有2.5%是以保健為目的。其實,家庭氧療的最終目的是減慢病程的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而不是改善癥狀。
(2)氧氣治療的指針:動脈血氧分壓≤55mmHg有或者沒有高碳酸血癥,或者動脈血氧分壓55—60mmHg,并有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水腫或紅細胞增多癥。
(3)氧氣治療的方式:一般用鼻導管低流量吸氧,氧流量為1-2L/min,吸入氧濃度在25%-29%為宜,每天吸氧時間大于15小時。避免長時間高濃度的吸氧。氧療過程中應該監(jiān)測氧飽和度和動脈血氣情況,以了解氧療的效果。
(4)吸氧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吸氧過程中要保持吸氧管的通暢,避免折疊、扭曲及脫落;氧氣筒妥善固定,防止傾倒、防火、防油、防熱、防震;氧氣濕化液及氧氣管定時更換;未吸氧時應用紙巾保護氧氣管頭端,保持清潔;吸氧時應先調節(jié)好氧流量再帶上氧氣管,停止吸氧時要先取下氧氣管再關氧氣。
(1)誤區(qū)一:發(fā)病后才需要吸氧,沒發(fā)病不需要吸氧。
發(fā)病時固然需要氧氣,沒發(fā)病時,如果體內輕度缺氧,同時需要氧療,這樣才能減少發(fā)病的次數和減輕發(fā)病的程度。
(2)誤區(qū)二:長期吸氧會上癮。
氧氣不會產生依賴性,也不會上癮。
(3)誤區(qū)三:吸氧多了會中毒。
長時間高濃度吸氧會導致氧中毒。吸入氧流量控制在1-3L/min,吸氧濃度在25%-33%之間,符合肺泡中氣體交換的最佳濃度,不會發(fā)生氧中毒。
患者在進行呼吸操時,應根據病情循序漸進,最簡單的有吹氣球、縮唇腹式呼吸及全身性呼吸操鍛煉。全身性呼吸操鍛煉是在腹式呼吸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即腹式和擴胸、彎腰、下蹲等動作結合在一起,起到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增強體力的作用。
為避免慢阻肺急性發(fā)作,病人可以在病情緩解期適當進行有氧鍛煉,如:步行、朗誦、唱歌、登樓梯、游泳等,注意鍛煉以不感覺疲勞為宜。秋冬季節(jié)的清晨和晚上霧塵大,不適合戶外運動。
國家和地方各級反腐敗領導機構設置構想如下:全國人大設立反腐敗委員會,領導和監(jiān)督全國反腐敗工作。地方人大不設立相應的委員會。國家廉政總署受全國人大領導和監(jiān)督,對全國人大負責;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作為過渡性安排,國家廉政總署可接受國務院與全國人大的雙重領導,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與地方人大的干預。由原監(jiān)察部、預防腐敗局、反貪局、信訪局等合并而成。國家反腐敗機構行使對腐敗行為的調查和非刑罰處罰權,不受地方政府、其他任何機關和團體的領導、指揮和干涉。
中晚期患者由于氣短或者呼吸困難逐漸加重,社會活動逐漸減少,多數患者伴有精神抑郁或焦慮等癥狀,因此醫(yī)護人員和家屬應更加關心患者,幫助其正確面對疾病,盡可能延緩肺功能的減退和損害。
(1)樹立科學認識觀,了解慢阻肺急性發(fā)作的誘因,積極防疾病的復發(fā),避免因疾病癥狀誘發(fā)或加重不良情緒。
(2)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社會及家庭角色的轉換,避免或減少因角色轉換帶來的心理落差感。
(3)盡量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減少無用、自卑感,提高生存質量。
(4)學會控制放松情緒,釋放壓力,避免情緒激動而加重呼吸困難程度。
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yǎng),總熱卡的攝入符合實際需要量,少食多餐,宜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纖維飲食,適量飲水,病情加重,出現呼吸困難時,不宜進食蛋白過高或糖類比例過多的食品,否則會加重呼吸困難。原因是蛋白質食物過多,會刺激呼吸中樞,呼吸急促癥狀加重;碳水化合物過高的食品可使體內二氧化碳產生增多,加速體內二氧化碳潴留。
煎炸或爆炒時油溫過高,產生煙霧,對人體有害,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和哮喘,提倡煮、燉、燜、熬等烹飪方法。
(2)忌食產氣食品,如地瓜、土豆、洋蔥等。
(3)忌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
(4)忌煙、酒。
(5)忌食性涼大寒的食物,如:螃蟹、茼蒿、胖大海、金銀花、田螺等。
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治療原則為改善癥狀、緩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質量。遵醫(yī)囑規(guī)律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或者其他藥物,常見有吸入劑和口服藥物治療。
患者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自發(fā)性氣胸等疾病,因此應做到每半年或一年復查一次。如果出現咳嗽加劇、痰量增多、痰液顏色變黃、氣急、胸痛、發(fā)熱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yī)。
加強慢阻肺病人的家庭護理,可以最大限度的維護患者肺功能或者延緩肺功能進行性下降,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復發(fā),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同時也減少醫(yī)療費用、減輕病人的家庭經濟負擔。
[1]張嵐,杭小華,賈東梅,COPD患者緩解期長期家庭氧療進展.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25
[2]李尉珍,姚景鵬,張素,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自我保健狀況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106-107
[3]楊文蘭,蔡映山,鄧星奇.上海地區(qū)心、肺、腦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療調查.現代康復,2000,4(10):1484-1485
R491.2+65
A
1672-5018(2017)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