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康健
摘要 總結了曲靖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糧食市場價格下跌、種糧成本過高的現狀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并提出了曲靖市糧食生產采取的措施,以及相應的建議及發展方向,以促進曲靖市糧食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糧食市場價格下跌;現狀;影響;措施;發展建議;云南曲靖
中圖分類號 F3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263-02
Influence of Grain Price Declining on Grain Production in Qujing City and Suggestions
SHI Kang-jian
(Qu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Yunnan Province,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 Under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the status of grain prices declining and high cost of grain affect the food production.The grain production measures of Qujing City were proposed,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Qujing City.
Key words grain market price declining;status;influnence;measure;development suggestion;Qujing Yunnan
2016年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才是結構性改革。
針對糧食價格下跌,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現狀,走訪調查了全國糧改飼試點縣(區)——曲靖市沾益區有代表的部分種植大戶、畜禽養殖合作社。得出應結合曲靖市實際,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針對在糧食價格下跌后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和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分析意見及建議[1-2]。
1 糧食市場價格下跌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2016年曲靖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狠抓種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生產,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開展科技增糧行動,糧食生產又迎來一個豐產年。預計全年完成糧播面積68.33萬hm2,超計劃0.98%,較2015年67.66萬hm2增加0.67萬hm2,同比增加0.99%;預計產糧342.1萬t,超計劃0.03%,較2015年334.47萬t增加7.63萬t,同比增加2.28%;單產達5 006.7 kg/hm2,較2015年4 943.25 kg/hm2增加63.45 kg/hm2,同比增加1.28%。
然而,據統計全市糧食豐收,糧食市場價格卻下跌,部分農民收入有所下降。尤其是糧食玉米(籽粒)種植區下跌明顯,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水稻價格基本穩定,馬鈴薯價格年初上漲較快。總體上國內糧食價格一直較低,而農民種地的各項成本如化肥、農藥等不斷增加,農民種植經濟效益較低。同時,糧食價格下跌使農民不愿種糧,第2年可能拋荒嚴重,其客觀上有利于推動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在這樣的形勢下,使得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離鄉外出務工。而2016年糧食價格更低,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將會減退,2017年的糧食生產難免受到影響[3-5]。
2 應對措施
2.1 大力發展青貯飼料玉米種植
曲靖市農業科學院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認真落實玉米“鐮刀彎”政策。2016年,曲靖市示范推廣青貯飼料玉米2.70萬hm2,其中:舉辦青貯飼料玉米核心樣板 0.13萬hm2,主要向肉牛主產區縣、主產鄉鎮、集中規模養殖區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實現了種養雙贏的良好效果。經實地測產和實際走訪調查,以當前的市場價格計算,農戶種植普通籽實玉米凈收入約為3 525元/hm2,種植青貯專用玉米(曲辰9號)凈收入約為14 100元/hm2。即同等條件下,農戶種植青貯專用玉米比種植籽實玉米凈收入增加約為10 575元/hm2。全市2.70萬 hm2可增收2.85億元。喂養全株青貯玉米,與傳統飼草和精飼料分開飼喂方式相比,可使每頭牛、每頭羊的飼料成本分別降低786、196元,牛、羊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0.38、0.07 kg。
2.2 大力探索種養結合的水稻生態種植
近年來,曲靖市多措并舉以提高水稻生產效益。
2.2.1 推廣稻田養魚的種養模式。稻田養魚,有利于稻田灌溉,防洪抗旱,有利于調節稻田的地溫,增加溶解氧,促進微生物增長,加速有機物分解,使土壤養分轉化率提高,增加水稻分蘗數,提高稻谷產量。據2016年馬龍縣66.67 hm2稻田養魚示范區測產:平均水稻產量為7 594.5 kg/hm2,產鮮魚606 kg/hm2,按當前市場價計算,產值達39 000元/hm2。
2.2.2 開展稻蟹共生模式攻關,提升優質大米的品質,促進水稻增產、養殖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環保。2016年沾益區示范稻蟹共生養殖模式23.33 hm2實地測產:水稻平均產量8 524.5 kg/hm2,按3.1元/kg計算,產值26 425.95元/hm2;收獲大閘蟹9 195只/hm2,每只按出田價15元計算,產值達137 925元/hm2。2項合計,種養結合產值達164 350.95元/hm2;對照純種水稻產量10 339.5 kg/hm2和產值32 052.45元/hm2,稻蟹共生模式比純種水稻產值凈增4倍以上。此模式增產增收效益明顯,較好地抑制了糧食價格下跌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了水稻面積穩步發展。
2.3 大力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降低生產成本
2016年,全市完成水稻機插秧,玉米、馬鈴薯機播,油菜、小麥機收工作。其中:完成水稻機插秧1 601.33 hm2,比計劃面積800 hm2超額完成801.33 hm2,增加100.17%;玉米機械化種植4 106.67 hm2,比計劃面積3 533.33 hm2超額完成573.34 hm2,增加16%;馬鈴薯機械化種植2 466.67 hm2,比計劃面積2 400 hm2超額完成66.67 hm2,增加2.8%;油菜機械化收獲3 800 hm2,比計劃面積3 466.67 hm2超額完成333.33 hm2,增加9.6%;小麥收獲面積4 400 hm2。
總體上看,在糧食價格下跌的大趨勢下,通過優化作物品種結構、種植結構和生產模式,采取機械化播種收割,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既可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又能促進農民增收。說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3 發展方向及建議
3.1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四結合”,增加種植(養殖)效益
3.1.1 種養結合。在旱作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牛源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種植青貯專用玉米。在水田上,進一步擴大稻田養魚和稻蟹共生養殖面積。以水田為基礎,以種植水稻為核心。在不減少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利用物種間資源互補的循環生態學機理,充分利用稻田的田、埂等生態環境。采用稻、魚、蟹或其他作物共生互利,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使種植業、漁業、畜牧業交相融合,提高稻田的單位產出效益,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生態農業技術模式。
3.1.2 種銷結合。大力發展和扶持訂單農業。將其作為促進農產品流通市場取向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引導和帶動農戶進入市場,逐步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程度。
3.1.3 種加結合。加強與地方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充分發揮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積極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信息、銷售服務,增強抵御市場和自然風險能力。
3.1.4 種賞結合。以羅平縣、師宗縣為中心,大力發展以觀賞油菜為主要內容的休閑農業,加大油菜輕簡化栽培高產攻關技術模式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使油菜生產作業工序簡單、勞資投入減少、省時省力、節本、優質高效,加快促進油菜產業發展。
3.2 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扶持
在糧改飼試點項目建設土建工程方面,青貯窖、草料庫的建設補助標準較低,項目補助標準均為100元/m3,但實際工程造價青貯窖為300~400元/m3,草料庫為600元。建議配套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重點在收貯資金、規模養殖、補助標準、融資信貸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
4 結語
總而言之,糧食市場價格下跌、種糧成本過高的現狀,勢必影響糧食生產,曲靖市農業科學院多措并舉,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析研究長期宏觀可行的糧食生產模式,力爭使曲靖市的糧食生產穩定健康發展。
5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EB/OL].(2016-01-28)[2016-11-20].http://www.qstheory.cn/zhuanqu/zywz/2016-01/28/c_1117917311.htm.
[2] 張平良,郭天文,段英華,等.含硫復合肥(SEF肥)對馬鈴薯產量及其品質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0(4):36-38.
[3] 張世昌,芮法富,江榮風.晚收技術促春玉米增產增效試驗[J].中國農技推廣,2013(4):25-26.
[4] 李明華.景谷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1):72-73.
[5] 汪向東.水稻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J].現代農業科技,2016(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