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多鵬+++胡浩+++謝鑫+++吳成國


摘要: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主要利用分子極性相似相溶原理,降低液體表面張力原理,植物精油提取分離技術等配制研發試劑。利用機械電磁閥智能技術、單片機智能控制技術、廢液回收水泵裝置等設計等研發產品。本產品簡潔便攜、容易操作、高效清除、高效環保,目前屬于國內首創。
關鍵詞:便攜式 口香糖殘渣 清除器
目前國內黏性垃圾污染已成為公共環境中較為嚴重的環保問題,以口香糖殘渣為例,具有很強的粘性,對地面粘附力很強,易形成黑斑難以清除,對地面造成嚴重的污染。而清除公共環境中的黏性垃圾難度大、耗時長、成本高,并且國內尚無成熟的智能便攜的粘性垃圾清除器。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立足于國內現有技術,并大膽創新,致力于有效清除粘性垃圾,實現了口香糖殘渣清除器產品的智能化、輕便化。
一、粘性物質污染調查(以口香糖殘渣為例)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我們以口香糖殘渣為例,針對人們對口香糖殘渣的認識情況,設計了一套調查方案,并展開了實地調查。調查地點選擇了大學校園內、比較大的公園和有名的景區等公共場所。調查對象涉及學生、游客以及保潔人員等。
其中問卷共有8道題,有167人參與答題,問卷有效率100%。定性調查我們選擇在街頭攔截訪問,一共采訪了6人。調查結束后,通過對調查問卷和訪談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我們主要得出以下的結論。
第一,在參與調查的167受訪者中,有84%表示自己有被口香糖殘渣粘住衣服、鞋子等物品的經歷,如圖1所示。這充分說明口香糖殘渣污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困擾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第二,當受訪者被問起是否知道有效清除口香糖殘渣的方法時,只有16%的人表示知道,并且他們所知道的那些方法基本上是在網絡上查到的,有時并不管用,一個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仍然是他們最需要的。然而剩下的84%的人表示并不知道有效清除口香糖殘渣的方法,如圖2所示。
第三,如圖3所示,針對口香糖殘渣對公共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是否有必要解決時,有高達96%人表示有必要清除公共環境中殘留的口香糖殘渣,而剩下的人表示口香糖殘渣清除過程比較費時費力,短時間難以處理,因此可以不清除,但這些都是極少數。綜上公眾所需求的是一個能有效和快速清理口香糖殘渣等粘性物質的方法或者工具。
二、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的整體結構
目前國內對口香糖殘渣的清除普遍采用的是鐵鏟鏟除、汽油或醋浸泡、鋼絲刷刮刷等手工方法進行清除,相關的清除機械裝置設計尚處于起步階段,設計產品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特別是體積龐大、不便于環衛工人攜帶和操作,還沒有得到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市場的廣泛認可,故無法得到推廣應用。本產品通過機械與清潔試劑的結合使用,進行兩次污漬清除,從而達到對地面,墻壁等高效清除,零污染,零損壞。
產品主要利用:分子極性相似相溶原理,降低高分子內聚力;降低液體表面張力原理;植物精油提取分離技術,研發配制清除試劑。配制的試劑以植物精油為主,且植物精油還能進化空氣和殺菌,它特殊的氣味還能起到平衡身心的作用。機械電磁閥智能技術,控制試劑流通與關閉;單片機智能控制技術,解決兩次處理裝置的協調工作問題;廢液回收水泵裝置,保護地面,節約試劑;產品機械部分多級處理,將粘性物質分步“吞噬”。整體采用彎曲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整體持握部分貼合手掌,變換握持姿勢時輕松便捷,同時適當的阻尼感也不會使產品跌落;在產品外觀上采用了部分透明設計,簡約大方。
三、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的工作原理
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的功能就是對粘性物質進行智能清除,其核心部件,粘性物質清除裝置主要采用了攪拌器和抽水的原理,通過機械旋轉與口香糖殘渣清潔劑的結合使用,可以進行多次處理,達到有效清除粘性物質的目的。
在清除時,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會將處理工作口對準所要清除的粘性物質,然后啟動電源,對試劑進行加熱,只要試劑流經加熱器后就能達到我們需要的溫度,單次清除時的試劑是定量的。試劑經過入口內部的管道最后噴到刀片上和粘性物質上。此時啟動清除開關,同時試劑加熱開關失效,刀片開始快速旋轉并與粘性物質充分接觸,考慮到刀片可能會傷害的地面的問題,我們將刀片設定在不與地面有直接接觸的高度。最后在啟動吸收開關,同時清除開關失效,電動機產生很大吸力將脫離地面的粘性物質吸進收藏箱里面,清除結束,關閉電源。
所有的被清除的黏性物質都會集中到便攜式口香糖殘渣清除器底部的收藏箱里,當到達一定數量時,它會向中央處理器發出警報,提醒操作人員及時將收藏箱內的垃圾倒掉。當電池電量不足15%時,它也會向中央處理器發出警報,提醒操作人員及時充電。
四、結語
該產品對不同環境的適用性很強,能廣泛應用在街道,公園,景區,居民小區,學校等眾多場所。并且清除的成本不高,可以有效的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并且工作過程中不會對清除地面造成損傷,也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環境的物質,在環保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極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紀進宏.一款充電式吸塵器的產品設計[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0,(02).
(作者單位:重慶交通大學;指導老師:吳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