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晟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空軍的科技裝備不斷更新,空襲的威脅也不斷增大,相應的防空系統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不斷地更新包括雷達、預警飛機以及偵察衛星在內的預警系統,提前對空襲做出應對,同時發展新型的防空武器,加快反應時間并提高精準度,才能真正的提高陸軍的機動防空能力。
關鍵詞:機動防空 防空系統 發展
空軍實力一直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準,在戰爭中,空軍常常能發揮出影響整個戰局的重要作用,依靠其自身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破壞力,可以輕松的摧毀防御設施、干擾通訊或者破壞敵方的物資供應,這對于被攻擊的一方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因此,只有具備足夠的防空能力,才能減少來自空軍的威脅,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在陸軍的防空系統中,一般包括兩種低空防空系統,分別是保護固定發射場和機動設施,其中機動設施一般都是安裝在車輛上跟隨部隊行進的,幫助部隊抵抗空軍的襲擊。
一、空軍的威脅
空軍在發動襲擊之前,通常會先利用遙控飛機來進行偵察,在得到目標的準確位置后,利用直升機對前沿目標進行攻擊,同時使用固定翼飛機摧毀后方的目標并對友軍進行空中支援。依靠飛機的速度優勢,能用極少的時間和損失對敵人造成最大的殺傷,因此,在應對空軍的襲擊時,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有效的措施,這樣才能減少己方的損失。大多數近程的支援飛機可以在50米左右的低空以十四千米每分鐘的速度飛行,即使是速度較慢的飛機也能至少達到五千米每分鐘,如何對這種速度的空軍進行精準的打擊也是防空部隊面對的另一難題。
前蘇聯的陸軍部隊及其一些同盟國一直是采用多層防御系統來應對空襲的,依靠足夠先進的防空設備和精密的布置來抵御空軍的襲擊。與之不同的是,多數西方國家的陸軍部隊更傾向于掩藏目標,依靠雷達系統等信息設備干擾空軍,不讓敵人鎖定目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以對雷達產生干擾的反輻射武器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戰斗機的裝備中,大大降低了雷達系統的防空能力,因此,只有研發出更加全面的綜合性防空系統,才可以更好地應對空襲。另一方面,對于防空措施來說,直升機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直升機在進行低空飛行時可以利用山坡或者森林等地形躲避雷達的探測,因此,研究更加先進的探測設備對于防空的發展同樣十分重要。
二、便攜式防空系統
陸軍機動防空的發展離不開便攜式防空系統的研發,早期的近程防空武器一般以輕機槍為主,也有一些火炮的使用,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便攜式防空系統逐漸開始取代傳統的防空武器。這些防空系統普遍采用紅外導引頭的技術,能夠根據發動機排出的油煙自動尋找目標,同時還有一些結合了紫外線傳感器或者數字處理技術,大大的提高了導彈的靈敏度,可以更加精確的打擊目標。
由于這些防空系統造價較低同時比較輕便,所以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但缺點也隨之顯露出來。由于導彈是根據紅外線尋找并鎖定目標的,因此很容易受到紅外誘餌的欺騙,錯誤的鎖定目標。針對這種情況,防空系統開始采用電光瞄準器來截獲目標,借助中繼無線電或者激光中繼線來將導彈引向目標。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紅外誘餌的欺騙,提高了命中的概率,但同時要求目標必須在操作人員的可見范圍內,使得操作條件相應的提高。
三、減少反應時間
要想提高陸軍的機動防空能力,就必須保證部隊在面對空襲時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應對,因此,減少防空設備的反應時間十分重要。通過對新的導引頭和制導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縮短反應時間,肖特兄弟公司研發的“流星”導彈,它的速度可以達到普通便攜式導彈速度的兩倍,可以依靠動能來摧毀目標。另一種可以減少反應時間的辦法就是使用小口徑的武器,比如口徑20毫米的“火神”高炮,雖然它的炮彈較輕,但卻擁有很高的發射速率,所以仍然具有很高的殺傷力。
高炮的反應時間很短,能對五百米以內的目標造成極大的殺傷,既可以應對空襲,同時也可以攻擊地面目標。在新型的火炮系統中,操作員可以使用穿甲炮彈和高爆炸藥兩種彈藥,因此,在應對不同的目標時可以選擇更加有效的武器。但是由于射程上的限制,這種系統對于攜帶著遠程武器的目標無法進行攔截。由此可以看出,每一種武器或者系統都有它們的優勢,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只有充分的發揮不同武器的優勢并不斷研發新型的防空武器,才能全面的提高防空能力。
四、導彈系統
導彈系統的攻擊范圍很大,可以有效地攔截十千米以內的目標,并且可以與各種自推進系統或牽引系統配合,雖然造價較高,但其打擊效果也十分的顯著。目前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機動防空導彈系統就是美國的“復仇者”,這種輕型高機動系統是通過將“毒刺”地對空導彈安裝在“漢姆威”車上構成的,僅僅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的裝配數量就有一千一百套之多。“復仇者”具有獨立陀螺穩定式炮塔,在炮塔兩側分別安裝著一個“毒刺”導彈發射器,可以同時發射八發導彈,同時在導彈箱的右側安裝著一挺口徑為12.7毫米的機槍。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導彈系統,比如“響尾蛇”、“長劍”、“羅蘭特”等,它們使用組合雷達和電光傳感裝置,可以進行全天候的作戰。另外,借助多聯發射裝置,可以同時發射多發導彈對不同的目標進行攔截,并且在導彈接近目標后,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概率可以殺傷目標。但是由于導彈大多數都采用視線制導的方式,很容易在飛行途中遭到反導彈系統的攔截,受到攻擊而無法擊中目標,仍然需要進行技術上的改進。
五、結語
科技對于人類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既可以利用它發起戰爭,同樣也可以利用科技來維護和平,防空系統的發展恰恰是為了保護人類免受空襲的傷害。陸軍機動防空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情報預警系統,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危險的存在,并防患于未然;第二就需要利用全新的科技手段研發出威力更大、精度更高、反應更快的新型防空武器,更好地應對空襲。
參考文獻:
[1]張京男,單文杰.陸基中程擴展防空系統發展分析[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14,(05).
[2]王金云,王孟軍.國外艦載防空反導火控系統發展現狀[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3,(12).
[3]劉杰,何峰,吳靜等.未來防空反導作戰中高超聲速目標的發展趨勢分析[J].飛航導彈,2014,(04).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防空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