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筱
摘 要: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用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應引起我們民辦學校數學教師的重視。下面就結合民辦學校的特殊性和自身在民辦學校的工作實踐,談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關鍵詞:民辦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
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正確組織好學生作業,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有著重大意義。同時,作業也是一種經歷,是學生自我建構知識與提升人生意義的經歷,是一種積累愉快、幸福的學習過程見證。一直以來我充分借助作業活動,設計有實效性的作業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體驗,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設計具有趣味性的習題
多數學生感覺數學作業單一枯燥,除了算,還是算。因此,我根據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創造性內容上著手,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從而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這樣一來,學生帶著好心情做作業,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
如教學完“乘法口訣”后,我設計了“對口令”的游戲,讓學生與學生玩、學生與家長玩。又如教學完“年、月、日”時, 把課堂上的一些概念性且需要識記的知識編成兒歌,讓學生唱?!耙?、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七前單,八后雙”來記大小月。課后,我又設計這樣兩道現實性、針對性很強的作業:①你家哪些人出生在大月?哪些人出生在小月?②爸爸在2014年3月20日買了一部手機,手機保修期為2年,今天手機壞了,手機還在保修期內嗎?這樣的習題不僅有趣,而且給抽象嚴謹的數學增添了濃重的情感教育。同時,我為了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讓學生記一些數學趣事或者做題時的新發現,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二、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習題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把作業分成“三星”:“一星”題為每位學生必做題;“二星”題是提高題,班上后10%左右的學生不作要求;“三星”題為選做題,供有興趣的、學有余力的學生討論。
以新課程學習輔導為例,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完成習題,看你能到達哪種星級:一星級(溫故知新);二星級(應知應會);三星級(拓展延伸)。
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少而精”的習題
機械重復的練習只會讓學生對數學感到厭煩,根本達不到提高能力的效果。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因此,作業的量要少而精,要提高習題的質量,不僅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也讓學生想學、愿意學、樂學。我的做法是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家庭作業根據“學校減負工作”要求,作業設計更要注重“精”。比如,我教學完“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分類整理設計了整十數乘兩位數一類,積是三位數一類,積是四位數一類;在教學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后,我設了有余數的和沒有余數的兩種。
四、根據學生已有生活經歷,設計具有開放性的習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根據學生已有生活經歷,設計具有開放性的習題,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教學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后,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地板鋪地磚,教室長9米,寬7米,你覺得用那種地磚好?一種是邊長為5分米的地磚,價格比較便宜;一種是邊長為8分米的地磚,價格比較貴。自由議論后,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如果不考慮價格的話,可以采用8分米的,會更大方美觀一些;有的學生認為:根據鋪地面積除以磚塊面積等于磚塊數,(70×90)÷(8×8)=98(塊)……44(平方分米),有余數;(70×90)÷(5×5)=252(塊),剛好。用5分米的,比較經濟。在討論中,使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完成開放性的作業。
五、根據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
通常老師批改作業都是對的批“√”,錯的打“×”,然后打個分數或是評個等級A、B、C等。結果學生只重視分數或等級,對錯題往往不屑一顧,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作業效果不明顯。多年來我采用星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班級學生情況,把小組成員“捆綁”,作業評價有個人等級星和小組等級星,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最后根據相應的星數兌換相應的獎章,期末兌換星級榮譽(兌換禮品)。以新課程學習輔導為例,每周個人十五星獎五星,記入小組總星,五十個星換一個月亮,十個月亮換一個太陽,一個太陽可換老師神秘禮物一份。星際評價加上作業本的激勵性語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作業質量,讓學生熱愛數學,從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民辦教師一定要結合生源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把課堂質量抓好,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合理而有價值、有實效的數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