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華+羅濤
摘 要:文章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研究視角,通過構建基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導向機制,完善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制約保障機制,創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新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綜合素質;學校機制
小學是人生的關鍵期,研究表明: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個性塑造、智力開發、行為習慣的養成,90%源于小學階段。當代社會對人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多維人才,是小學教育的社會使命。
一、探討“以學生為本,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導向機制
小學教育將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作為基本的教育目標,這是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理論在中國的教育實踐,彰顯了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教育方針的深刻內涵。
學校堅持以“本色+特色”的辦學導向,以“保證每一位學生至少具備一門特長”為學校辦學理念,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教育目標。“合群、豁達、博學、創新”的校訓,“誠信、懂禮、善思、好問”的校風,完全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校長親自譜寫,學校音樂教師親自作曲的校歌詮釋了全體教師對教育使命的理解,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學生宣誓詞“我是珠暉區實驗小學的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未來的偉大重任,我愛父母、師長、我愛生命、生活、學習,我健康、快樂、文明、合群,我愿意做一個誠信自尊、豁達自信、創新自強的人”體現了讓學生全方位完善自己的學校教育理念。
學校堅持建設特色校園的文化導向,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美麗的校園、完善的校園設施、合理的布局、整齊漂亮的師生校服……校園內一草一木一景、一事一物一活動,每一處都見證了學校領導對綜合素質教育的高度重視。
二、探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保障機制
持續完善物質安全保障、制度組織保障、師資力量保障是學校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工程獲得成功的前提與基礎。
莊嚴雄偉的升旗臺,四季鮮花環繞的塑膠跑道,全新現代化配備的科技大樓等校園文化設施,各類安全知識講座、防震抗震演習等系列活動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提供了完善的物質與安全保障。
同時,學校還實行各特色隊負責人職責制度,各領隊負責制訂計劃方案、組織、協調、收集資料、進行學期末成果展示與校本課程的研究設計,選送老師去參加機器人教練、足球教練、美術、音樂等各級培訓,調入鋼琴、古箏、健美操等專業教師,選送定向免費師范生培訓網球教練,外聘專職足球、跆拳道、圍棋、拉丁舞、民族舞等專業教練補充學校的專業師資,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組織保障與專業師資保障。
三、探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學校管理機制
正確有效的學校管理機制,是科學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教育方針提出了“立德·樹人”來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以黨支部、政教處為管理核心進行全員全方位德育管理,以德育校本課程為載體,進行以養成教育為基礎的學生行為規范教育,通過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文明講堂、文明餐桌、文明志愿者活動和文明行為作業布置等各種德育主題活動以及黨員教師一對一幫扶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同時學校還進行了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課程管理探討。通過問卷或調查的方式,讓孩子們根據興趣愛好,自行選擇興趣課程。由各特色學科教師適當設計課程教學計劃、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與創新素質真正得到發展。學校每周五的免費素質教育拓展營開設了50多個興趣班,其中,涵蓋了體育類、音樂類、舞蹈類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學校每學期為學生布置寒暑假特色作業并進行寒暑假特色作業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學校設計和開發富有特色的校本綜合活動,展示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開展了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走紅色搖籃”、在毛澤東紀念館、羅榮桓故居等讓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同時還參加 “學雷鋒”系列活動,清掃社區街道、慰問敬老院的老人、為困難學生募捐、社區義演等。學生的社會生存與適應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公民素養和道德水平、意志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學校以完善衛生保健室功能為基礎,通過衛生知識講座、網站等方式定期進行愛衛宣傳,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運用積極心理學發掘學生的優秀品質,通過心理疏導、感恩教育、愛心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四、探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機制
構建科學有效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全面把握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綜合素質發展空間,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完善學校“匯德”銀行的評價功能。學校將學生綜合素質的構成部分即思想道德素質、組織紀律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審美素質作為指標體系,制定具體細則,通過學生學習、紀律、勞動、衛生、心理等綜合表現評選“匯德之星”“美麗小學生”“三好學生”“五好少年”。
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擴大評價主體范圍。在教師主體單一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自評與同伴之間互評的方式,邀請家長、社會參與學生素質評價,學校班級隊列比賽、廣播操比賽均使用了微信平臺的觀眾點贊,學校歷年寒暑假特色作業展評邀請了家長做裁判。
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學校為每一位入校學生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學生在校期間所有的信息都收集其中。其中學生學業水平、學生體育達標水平、藝術素養水平用具體的數據描述,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態度、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方面使用真正突出學生特質潛能的發展性語言描述。
注重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效,學校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作為推薦小升初重點中學的重要指標。
構建以辦學理念與校園文化滲透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導向機制,完善以物質與師資為基礎的保障機制,創建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德育管理機制、課程管理機制、活動管理機制,創新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評價機制,必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學校近年來素質教育工程碩果累累,正穩步向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