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軍
摘 要:清水混凝土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混凝土,因為它一次性澆筑成型,無需要做任何裝修,表現出混凝土的自然本質,可省去裝飾等多道工序,從而降低工程成本,縮短工程工期,已被廣泛應用于火力發電廠土建工程中。文章結合某新建電廠土建工程,對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火電廠;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
1 概述
火電廠建設工程中,結合質量控制目標,根據結構施工特點,施工工藝要求清水混凝土的部位主要有:主廠房基礎上部結構、防火墻、引風機架構、送風機架構、煙道支架(含脫硫系統)、輸煤棧橋上部結構、地面以上設備基礎等[1]。清水混凝土質量要求主要有:色澤均勻、棱角方正、線條順暢、接縫平整、表面平整(2米尺不得大于1mm)、外光內實、垂直度(層高不得大于3mm,全高不得大于15mm)。根據多年火電廠土建工程管理經驗,下文對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措施進行論述。
2 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質量控制
(1)采用連續級配的中砂,2.7mm左右,而且必須潔凈;碎石連續級配10~31.5mm,必須潔凈;盡量少加粉煤灰。(2)混凝土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偏差不得超過允許偏差,計量器具應定期交由資質的單位核驗,保證計量準確,經常測定骨料含水率,特別在雨季施工期間要增加測定次數,并且不能有土、泥漿。混凝土攪拌時要嚴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并經常檢查砂、石含水率,隨時調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3)砂、石、水泥應復試合格,經相關方簽字確定后方能使用,必須嚴控砂石料中的含泥量和石粉含量。(4)為保證混凝土強度,水泥用量較大,為便于泵送,必須使用高效減水劑,但使用量同樣要控制,因其顏色較黃,加多了同樣會使混凝土外觀質量發黃。使用量的多少,先要進行試配,觀察其效果。
2.2 模板工程
(1)保證模板色澤均勻、尺寸準確和足夠的強度,預防混凝土澆筑過程模板變形而導致外觀不平整。(2)處理好模板邊角,如處理不好容易產生毛邊,影響外觀質量,一般采用圓角或半圓角。(3)對拉螺桿布置要使拆模后成一個裝飾線。(4)支模時要反復用線墜吊靠,支模完畢經校正后如遇較大的沖撞,應重新較正,變形嚴重的模板不能繼續使用。
2.3 混凝土澆筑控制
(1)有足夠的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和搗固機械,并運轉良好,保證混凝土運輸中不分層、離析、漏漿,機械檢修完好,并處于常備使用狀態。(2)澆筑前,將雜物清除干凈,澆筑時底部先墊30~100mm厚同配合比水泥砂漿,保持接觸面良好。控制塌落度,采用小塌落度(90mm左右)。控制保水性,游離水不可過多(干縮引起裂紋,混凝土表面水紋)。(3)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和部位,配制不同的混凝土,并合理摻加外加劑。如鋼筋較密的部位配制細石混凝土,根據試驗結果適當提高混凝土配合比中砂的用量,摻加早強減水劑,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動性。(4)及時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浮漿和泌水,混凝土終凝前將表面壓實、抹光,保證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高度不應超過2m,超過2m時應設串桶、溜槽、溜管或振動溜管等下落,保證混凝土不發生離析現象。(5)為保證混凝土結構良好的整體性,應連續施工,不留或少留施工縫。柱(或墻)與梁、板,或基礎與柱同時澆灌時,柱(或墻)或基礎的混凝土澆筑到頂部時,其上面的梁、板或基礎上的柱應間隔1~2小時再澆筑,使其有一定沉落時間,以免產生“斷頸”、“爛脖子”現象。(6)澆筑臺階式基礎時,不宜留有施工縫,按臺階分層一次澆筑完畢;澆筑杯形基礎時,注意杯口底標高和杯口模板的位置,防止杯口模板上浮和傾斜。
2.4 混凝土養護
(1)養護宜選用塑料布、麻袋及保溫棉被,嚴禁選用草袋子,以免草袋子浸泡出的黃水浸入混凝土,影響混凝土觀感。(2)砼澆筑完開始養護,為保證砼表面質量,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70%時,進行模板拆除,同時加強成品保護。(3)養護要及時,模板拆除時間要統一,避免出現混凝土顏色不一致。脫模劑一律使用純凈機油[2]。
3 常見質量缺陷及控制措施
清水混凝土質量要求較高,也較易產生質量缺陷。要想有效地控制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必須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清水混凝土可能出現的質量缺陷及其產生的原因。清水混凝土面層常見的質量缺陷有色差、氣泡、蜂窩麻面、表面裂縫和表面泌水等[3、4]。
3.1 色差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色差產生的原因:(1)在原材料的取材上沒有使用同一批次的
水泥;(2)混凝土攪拌時間沒有達到規定要求,以致水泥沒有完全水化;(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離析現象;(4)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養護水被污染,脫模劑涂刷不均勻等。
色差的控制措施:(1)必須采用同一品牌、同一批次的水泥;(2)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時間,保證含水率和水灰比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3)選用吸水率適中的模板,并在控制含水率時要考慮模板的吸水性;(4)防止養護用水被污染,均勻涂刷脫模劑。
3.2 氣泡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氣泡產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含砂率大于設計
值;(2)使用的模板透水性能差;(3)混凝土未進行分層澆筑;(4)混凝土振搗不充分,出現振搗不足或漏振。
氣泡的控制措施:(1)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含砂率不能過
大;(2)選用透水性能好的模板,保證其透水性和濕潤性能;(3)混凝土要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得大于30cm;(4)振搗要充分,在本層振搗時振搗棒應插入下一層的5cm至10cm處。
3.3 蜂窩麻面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蜂窩麻面產生的原因:(1)顆粒級配不合理,細骨料小于設計
值;(2)混凝土振搗不夠充分,以致混凝土與模板結合面產生蜂窩麻面;(3)模板拼接縫過大,澆筑施工過程中出現漏漿。
蜂窩麻面的控制措施:(1)嚴格控制顆粒級配,進行分層澆筑;(2)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進行振搗,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漿、無氣泡產生方能停止振搗;(3)在模板組合拼裝時,縫隙處使用發泡劑或油膏進行嵌縫,在澆筑過程中隨時檢查模板支撐狀況,出現漏漿現象及時處理。
3.4 表面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表面裂縫產生的原因:(1)混凝土中水泥漿過多導致產生龜縮;(2)混凝土養護措施不到位,混凝土內外部溫差過大導致表面出現裂縫;(3)混凝土強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變進行模板拆除。
表面裂縫的控制措施:(1)配制混凝土時,保證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泥用量滿足設計要求;(2)根據工程設計、工程質量要求等具體情況合理選用模板;(3)混凝土養護措施要合理到位,保證混凝土內外部溫差小于25℃;(4)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進行拆模,不得提前拆模。
4 結束語
清水混凝土質量要求比一般的混凝土工程要嚴格的多,該施工是一項相當細致的工作。要有效地控制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首先應從原材料質量、模板工程、澆筑工程和養護等幾個方面加強對質量控制,同時需要充分分析清水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現的質量缺陷及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樣既保證工程質量,又能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致益。
參考文獻
[1]艾猛.清水混凝土技術在電廠工程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3(25):189-191.
[2]李愛武.火電廠主廠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2012,33(9):677-678.
[3]賈國盛.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討與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3(2):132-133.
[4]李學富.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的缺陷分析和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2011(7):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