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高天舒,劉 珍,向 瓊,王漢群
(南華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教學中心,湖南 衡陽 421001)
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效果研究
楊 瓊,高天舒,劉 珍,向 瓊,王漢群
(南華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教學中心,湖南 衡陽 421001)
目的 探究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我校2014級12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50%以上的學生認為情境模擬教學法可以明顯提高學習自主性、醫學關懷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結論 情境模擬教學法是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學生醫學人文素質的提升。
情境模擬教學法;醫學人文;臨床技能學;醫學人文素質
2008年,教育部、衛生部印發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標準》中“根本任務”和“基本要求”部分都涉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與內容[1]。因此,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近年來,各醫學院校要求專業課教學不僅傳授醫學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加強醫學人文滲透,可見醫學人文與專業課融合教學是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臨床技能學是有機融合診斷學、外科學總論、手術學以及臨床各學科常用技能的一門創新性實踐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其畢業后從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基礎[2]。情境模擬教學法是一種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核心在于激發學生情感,迅速提高學生能力素質[3]。情境模擬教學法作為連接醫學人文和專業課程的橋梁應用于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本研究調查分析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效果,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進醫學人文素質提升。
1.1 對象
2016年5—6月,隨機抽取我校2014級12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每個班24名,共5個班)為調查對象。被調查學生正在學習部分臨床專業課程,如外科學、內科學、臨床技能學等,有利于情境創設和角色理解。
1.2 方法
1.2.1 教師準備工作 2016年上半學期開展4次情境模擬教學。這4次模擬教學內容為臨床技能操作(如急救心肺復蘇),病房拆線換藥,圍手術期術前準備,根據不同疾病問診和體查。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的和目標,通過與臨床醫師協作并查閱資料,收集典型病例,制訂詳細的教學方案,提前將創設的情境病例告知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同時提供學習資源。
1.2.2 學生準備工作 120名學生,自由組合,4人一組,每組選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每6組一個實驗室,由一位教師負責引導開展情境教學;學生根據病例要求,查閱資料,組內分工,明確角色職責和特點,與教師討論,最終形成滲透醫學人文的情境劇本[4];必要時小組成員可以課前排練,小組長做好記錄,有問題及時反饋。
1.2.3 情境再現 教師安排實驗員根據最終情境劇本,準備好器材設備、道具和耗材等。情境教學中,一般有醫生、病人、家屬、護士、路人等角色,不同的教學情境設計,角色扮演者有所不同[4]。根據臨床技能學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本學期開展4次情境模擬教學。在實驗課前一周布置情境模擬教學任務,強調醫學人文內容的滲透。
1.2.4 討論和總結 每次完成情境模擬教學后,學生以日記方式記錄角色扮演感受并反思,然后匯報討論、分享成果。最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總結。將設置的相關情境收入醫學人文情境課程資源庫,并將情境模擬教學中涉及的醫學人文內容歸入臨床技能操作考核的人文情境設計情節,為臨床技能操作考核的醫學人文滲透做鋪墊。
1.3 效果研究
教學活動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效果,以學生的部分人文素質為指標,包括學習自主性、醫學關懷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
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
表1顯示,50%以上的學生認可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應用,認為能促進醫學人文素質的提升,包括提高學習自主性、醫學關懷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還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階段目標定位不準確,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不豐富,評價考核體系不完善。應積極改革,實現醫學人文教育意義最大化,促進醫學與人文融合。

表1 學生對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評價[n(%)]
本研究發現,50%以上的學生認可情境模擬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的應用,認為情境模擬教學法能促進醫學人文素質的提升,與《標準》中“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要求一致,即(1)在情境模擬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使其“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2)提高學生醫學關懷能力,從而“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和“將提供臨終關懷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3)“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治療計劃”“在職業活動中重視醫療倫理問題,尊重病人的隱私和人格”“尊重病人個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需要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可以通過情境模擬教學法得以提高);(4)“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開展衛生服務工作的觀念”(可以通過情境模擬教學得以提高);(5)“具有科學態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同時,情境模擬教學法的教學目標與《標準》中的“技能目標”要求一致,即(1)提高學習自主性,“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2)提高醫學關懷能力,“能夠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3)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4)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具有與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交流的能力”;(5)提高創新能力,“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
情境模擬教學法是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學生醫學人文素質的提升,其教學目標和《標準》中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與“技能目標”要求一致,適用性強,考慮到了學生和教師具有的獨立個性,在醫學人文與臨床技能學融合教學中因材施教、求同存異、教學相長,充分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讓醫學人文實踐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據師生自身需求變化,從而根植于師生內心,保證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效果,促進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為醫學人文與臨床課程融合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1]張新華,張天成,唐志晗,等.基于國家醫學教育標準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81-83.
[2]鄒飛燕,唐志晗,張新華,等.臨床技能學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143-145.
[3]程守梅,賀彥鳳,劉云波.論情境模擬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成人教育,2011(7):43-44.
[4]王艷,尚少梅.情境模擬教學法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與實踐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7):304-306.
G424.1
B
1671-1246(2017)01-0048-02
注:本文系南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課題基金資助項目(2014XJG-ZD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