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賴利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某高校本科護生實習前后職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張丹,賴利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目的 了解實習對護生職業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隨機挑選兩屆護生,每屆100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實習后本科護生職業滿意度低于實習前。結論 加強本科護生思想教育,使其了解臨床情況,推進臨床護理事業改革,為護生提供學習深造機會,完善實習教育,提高護生職業滿意度。
護生;職業滿意度;實習
職業滿意度是指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充實狀態,是個人對職業的價值判斷[1],由多種要素組成。護士的職業滿意度取決于護士對護理工作構成各方面(包括薪酬、職業發展、管理者、福利、獎勵、工作規程、同事、工作本身與交際)的認知評價和情感反應[2]。實習是每個護生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實習質量會影響護生今后的工作心態以及職業選擇。我們對某高校本科護生實習前后的職業滿意度做了調查分析。
1.1 對象
按以下標準隨機抽取該校2011級和2012級本科護生進行調查:(1)實習時間≥8個月;(2)實習醫院為三甲醫院;(3)女生。排除標準:(1)男性;(2)實習未滿8個月;(3)實習醫院為三甲以下醫院。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自制問卷由兩部分構成:(1)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實習時間、實習科室等;(2)調查量表:共14個項目,包括時間安排靈活性、職業發展機會等,按照“1=非常不滿意,2=不太滿意,3=一般,4=比較滿意,5=非常滿意”的標準評分。在2011級實習前一周,2012級回校的第一周,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2011級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回收率97.0%;2012級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回收率96.0%。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一般資料(見表1~3)

表1 實習前后護生期望的工作初期工資情況[n(%)]

表2 實習前后護生期望的兩年后工資情況[n(%)]

表3 實習前后護生從事護理行業的意向情況[n(%)]
2.2 問卷資料(見表4)

表4 實習前后護生職業滿意度得分情況[n(%)]
3.1 護生的總體職業滿意度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本科教育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并且逐漸顯示出其重要性[3]。調查結果顯示,實習后本科護生職業滿意度低于實習前。提示應加強本科護生實習教育,社會、家庭應給予護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懷。護士職業滿意度下降會導致許多不良結果,一方面,護士職業滿意度低、工作態度消極會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另一方面,滿意度低會導致護士不服從醫院管理,甚至離職[4],故提高護生職業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3.2 時間安排與職業滿意度的關系
在校期間,護生按照學校的作息上下課、吃飯、休息,生活規律并且自由,沒有夜間工作習慣,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有足夠的假期;進入臨床實習后,要遵守醫院的倒班制度,經常上夜班、輪班、節假日加班,平時不能按時下班,飲食不規律,且無相應補貼[5],可支配時間嚴重減少,這些可能會導致護生身心不適。
3.3 護理模式對護生職業滿意度的影響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護理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產生了重要影響,而醫學模式的改變,服務對象對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使護士職能逐漸擴大。2010年,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全面推行整體護理責任制。實習中,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復雜的環境和要求,某些書本上的規范完全無法通用,使護生感覺矛盾、混亂,產生學無所用的感覺[6]。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由于害怕打針、發錯藥等原因,使實習護生產生很大壓力,一方面導致其心理疲勞,對工作失去興趣,更無成就感可言[7];另一方面導致他們擔憂以后的工作,甚至恐懼,使實習后職業滿意度降低。由于服務對象復雜、臨床經驗不足等因素,使護生在臨床實習中處于被動狀態,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據調查,很多護生在實習后期會產生消極、厭煩、自卑等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計劃和實習質量。
3.4 護理臨床現狀對護生職業滿意度的影響
3.4.1 學習形態改變,與教師聯系減少 護生在校期間會利用大部分時間學習理論知識,由于基礎較好、學習時間較長,故大部分護生理論知識掌握扎實,但是由于操作都是在虛擬環境中由教師課堂示范,故其操作技能相對較差。進入臨床實習后,由于醫院實習帶教制度不完善,護生大部分實習時間都在進行操作訓練,從而忽略了理論知識學習,與學校學習模式完全不同,導致許多護生不適應,甚至產生學無所用的感覺,認為護士所做之事不需要本科學歷。
調查顯示,帶教教師以大專學歷為主,少數為本科學歷,還有一部分是中專學歷。由于護理工作繁忙,許多教師沒有時間了解護理領域新知識、新進展,導致臨床帶教方法落后;有些教師長期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理論基礎不扎實,不能很好地為護生解疑;還有些教師不愿意與本科護生溝通,而本科護生有時也會因為自己受教育層次高,所學知識及專業基礎較扎實,從心理上產生優越感,導致師生缺乏溝通、護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帶教疲乏現象。
3.4.2 醫院實習制度不完善導致護生實習后職業滿意度降低護生在校期間參加講座、培訓的機會較多,對護理職業發展有著積極態度。進入臨床實習后,由于護理工作繁忙,很多醫院忽視了實習期教育,未給護生提供理想的學習平臺。此外,很多醫院將中專、大專實習生統一帶教,未突出分層次教育,并且各層次護生從事一樣的臨床護理工作,致使護生對職業發展存有疑問,進而導致其實習后職業滿意度降低。
3.4.3 臨床現狀對護生職業滿意度的影響 當前醫療環境、人際關系復雜,如遇到歪曲事實、情緒激動、辱罵護士的患者及家屬時,護生必須忍受委屈,壓抑自身感受,致使其精神壓力過大、職業滿意度降低[8]。在某些醫院,護士還充當了催費員、導醫員、取藥員等角色,增加了工作量,導致護生產生心理落差,影響了護生職業滿意度。
3.5 心理因素對護生職業滿意度的影響
調查發現,2011級護生中自主報考護理專業的14人,占總人數的14.4%,由于其他原因選擇護理專業的83人,占總人數的85.6%;2012級護生中自主報考護理專業的15人,占總人數的15.6%,由于其他原因選擇護理專業的81人,占總人數的84.4%。這些數據表明,大部分護生不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護生在校期間接受護理理論知識教育,進入臨床實習后,由于護理工作繁忙,可支配時間減少,且又不是其愛好的專業,故易產生抵觸情緒,降低職業滿意度。
4.1 完善醫院教學管理制度,給予護生從學校到臨床的過渡時間
加強醫院臨床帶教管理,建立科學的臨床帶教評價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醫院應認真選拔帶教教師,組織培訓,并根據實習護生學歷層次,培養不同層次的帶教教師;不定時組織開展護生實習反饋大會,由護生發言,并根據護生反映的問題,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讓護生參與交班、護理病歷書寫等工作,加強帶教教師與護生的溝通交流,不定時組織考試,強化護生理論知識,使護生認識到護理工作的神圣性、獨立性和科學性;教學中注重理論—臨床—理論—臨床循環培養模式[9],使理論結合臨床、臨床貼合理論,有效把理論與臨床、知識和操作結合起來;在實習后期,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加強師生溝通,注重護生專業思想教育,減少實習后期的消極情緒[10]。
4.2 加強社會對實習護生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實習護生自主操作能力
加強護生和其家人的聯系,鼓勵護生傾訴,取得家人的支持;學校教師也應該傾聽護生的心聲,引導護生說出心中的想法,并加以指導,做好溝通工作;加強護患溝通,使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培養護生是醫院的一項重要任務,護生學習質量會影響以后的工作質量,以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使護生有操作機會,增強護生學習信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意識;建立健全相關法規,保證護理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維護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11]。
4.3 加強本科護生教育,培養護生自學、科研能力
在校期間,應注意培養本科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謙虛的學習態度,使其了解目前全國臨床護理人員的層次、水平與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及意義,認識到護理工作的神圣和偉大。帶教教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護生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向他們學習。
對護生來說,臨床實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其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十分重要。護生實習后的職業滿意度低,提示應完善醫院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本科護生心理教育和指導,使護生從心理上和技術上適應臨床,提升護生職業滿意度與職業自豪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1]張曉春,雨宮多喜子.日本兩所醫院護士職業滿意度的現狀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491-494.
[2]柏興華,張曉春,蘇蘭若.ICU護士職業滿意度的現狀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15):148-150.
[3]朱玲鳳,王楠.本科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9):81-82.
[4]王群.臨床護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593-594.
[5]徐朝艷,張振路,林細吟.護理職業緊張對個體疲勞水平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6.
[6]鄭鴻.護理本科實習生的心理適應現狀分析[J].當代護士,2012(2):74-75.
[7]劉莉.護士對自身職業滿意度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4,17(7):1557-1558.
[8]閻成美.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47-548.
[9]余鳳英.28所醫院護理高職畢業生崗位工作現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6):14.
[10]魏惠,婁鳳蘭.大專護生實習后期常見心理問題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35):65-66.
[11]魏惠,婁鳳蘭.臨床護士職業滿意度和專業認可度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10(23):64-66.
G526.5
B
1671-1246(2017)01-0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