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翕簫,陳 健,林達云,蔡日東,余日安*
(1.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預防保健所,廣東 深圳 518103;2.廣東藥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0310)
深圳市寶安區某街道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
文翕簫1,陳 健2,林達云1,蔡日東1,余日安2*
(1.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預防保健所,廣東 深圳 518103;2.廣東藥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03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寶安區某街道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學校營養衛生工作提供依據。方法 利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數據,對該地區2011—2015年學生的體檢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2011—2015年,該地區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為7.39%(9 487/128 303),總體呈下降趨勢;肥胖檢出率為10.18%(13 064/128 303),逐年上升。總體上看,營養不良檢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初中生高于小學生(P<0.05);肥胖檢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初中生高于小學生(P<0.05)。結論 營養不良和肥胖的重點防治對象是初中生,尤其要注意男生的營養狀況。
中小學生;營養狀況;深圳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營養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營養知識的缺乏,中小學生營養不均衡的問題非常突出。營養不良和肥胖不僅會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和學習能力,還會對其成年后的健康造成影響。為了解深圳市寶安區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制訂合理的營養相關疾病防治措施,對該地區2011—2015年的中小學生體檢報告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現介紹如下。
1.1 資料來源
研究資料來源于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的學校衛生情況年報(以下簡稱年報)2011—2015年的體檢數據,該轄區內有14所學校,5年內共有128 303名在校學生進行過年度體檢。
1.2 方法
利用年報所提供的數據,營養不良的判定采用《兒童青少年身高標準體重篩查標準(2000年)》;肥胖的判定采用《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篩查分類標準》。
1.3 統計學分析
根據原始數據,使用Excel 2011進行錄入,使用SPSS 20.0進行頻數統計和分析,各年級男女生營養狀況構成的比較使用秩和檢驗,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信息
本地有14所中小學校,包括8所公辦學校和6所民辦學校。對這些學校學生2011—2015年的體檢結果進行了分析:共計128 303名學生參加了體檢,其中小學生104 227人(81.24%),中學生24 076人(18.76%);男生75 393人(58.76%),女生52 910人(41.24%)。具體為:2011年小學生17 408人(其中男生10 361人,女生7 047人),中學生3 535人(其中男生2 054人,女生1 481人);2012年小學生19 147人(其中男生11 384人,女生7 763人),中學生4 316人(其中男生2 493人,女生1 823人);2013年小學生20 375人(其中男生12 089人,女生8 286人),中學生4 598人(其中男生2 669人,女生1 929人);2014年小學生22 197人(其中男生12 906人,女生9 291人),中學生5 591人(其中男生3 185人,女生2 406人);2015年小學生25 100人(其中男生14 740人,女生10 360人),中學生6 036人(其中男生3 512人,女生2 524人)。
2.2 2011—2015年不同性別、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營養狀況(見表1~2)

表1 不同性別學生營養不良和肥胖檢出情況比較[n(%)]

表2 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營養不良和肥胖檢出情況比較[n(%)]
5年間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從9.45%下降到5.63%,總體呈下降趨勢,總檢出率為7.84%;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逐年下降,從8.72%下降到4.63%,總檢出率為6.75%。比較發現,2013—2015年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2011年和2012年男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生肥胖檢出率呈上升趨勢,由9.34%上升到14.09%,總檢出率為11.71%;女生肥胖檢出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由6.82%上升到9.55%,總檢出率為8.00%。5年間男生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
5年間小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逐年下降,由8.82%下降到4.42%,總檢出率為6.81%;初中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在8.53%~11.07%間波動,總檢出率為9.91%。5年間營養不良檢出率初中生均高于小學生(P<0.05)。小學生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從7.97%上升到12.02%,總檢出率為10.04%;初中生肥胖檢出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0.01%上升到13.04%,總檢出率為10.81%。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初中生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小學生(P<0.05);2013年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相同;2014年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752,P=0.097)。
2.3 2011—2015年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不同營養狀況學生分布(見表3)

表3 2011—2015年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不同營養狀況學生分布[n(%)]
2011—2015年來,男生和女生營養狀況基本正常者分別占80.44%和85.25%,男生營養不良和肥胖的比例分別為7.84%和11.71%,女生分別為6.75%和8.00%,不同營養狀況的男生與女生總體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1.350,P=0.000)。除六年級不同營養狀況的男女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他年級不同營養狀況的男生和女生分布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Z=-8.590,P=0.000;Z=-10.540,P=0.000;Z=-13.152,P=0.000;Z=-14.589,P=0.000;Z=-5.509,P=0.000;Z=-10.947,P=0.000;Z=-11.540,P=0.000;Z=-3.707,P=0.000)。
2.4 中小學生營養不良、肥胖檢出率隨年級變化
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在小學一年級到初一一直保持上升趨勢,從初二開始檢出率迅速下降;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四年級為上升趨勢,并且在小學四年級達到峰值,之后隨年級上升檢出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在五年級之前,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均低于女生;從五年級開始,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均高于女生。見圖1。
總體上來看,男生肥胖檢出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小學四年級,男生的肥胖檢出率都隨年級上升迅速增加,在四年級到達峰值,從四年級到初一肥胖檢出率逐漸下降,初一到初三處于相對穩定水平;女生肥胖檢出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小學階段只有在四年級有略微下降,其余年級均是上升,初中階段在初二上升到最高值,到初三有下降趨勢。各年級男女生的肥胖檢出率除了初二時女生高于男生外,其余年級均為男生高于女生。見圖2。

圖1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不同性別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年級變化趨勢

圖2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不同性別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年級變化趨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2010—2015年間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為7.39%(9 487/128 303),肥胖檢出率為10.18%(13 064/128 303)。取同期數據與其他地區相比,2012年的數據均低于珠海市的調查結果[1];與武漢城區收集數據相比,營養不良和肥胖檢出率均要高[2]。5年間,營養不良檢出率呈下降趨勢,而肥胖檢出率則逐年增長,該趨勢與國內其他地區研究結果一致[3-5];與深圳市光明新區2010年的調查結果相比,也符合該發展趨勢[6]。
青少年營養不良會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學習能力。在本地區,營養不良檢出率出現初中生高于小學生(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的情況,這一結果與我國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狀況相一致[7]。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生長發育時期,在這個階段體格發育迅速,營養需求量大,并且體重增長率低于身高增長率,往往會導致營養不良的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且初中生有住校的情況存在,學校膳食在某種程度上不如家庭營養合理,容易導致初中生營養補充不足,相比有家長照顧的小學生,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低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喜靜、男生好動,男生在日常活動中消耗較多能量有關。
肥胖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而且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對中小學生肥胖的監測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調查該地區中小學生的肥胖檢出率低于國內其他地區[8-10],但肥胖檢出率逐年增長的形勢依然嚴峻,與上海靜安區和常熟市的發展趨勢相一致[11-12]。總體來看,該地區肥胖檢出率初中生高于小學生(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隨著大量營養的攝入、學校課業負擔的加重和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直接導致初中生戶外活動減少,靜坐時間增加,日常能量消耗降低,這都可能是導致初中生肥胖的原因。有調查顯示,城區男生更喜歡吃零食,使用計算機,從而忽視了戶外活動,是男生肥胖檢出率高的原因[13]。這提示我們肥胖的重點防治對象是初中生,尤其是男生。
比較不同年級營養不良檢出率和肥胖檢出率后發現,初中階段營養不良和肥胖的檢出率與小學階段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小學階段的營養狀況會直接影響初中階段的營養狀況,這提示我們在健康營養知識宣教方面需要從小做起,加強對小學生的營養宣教,提升小學生的營養和健康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整體的營養水平。
綜上所述,雖然該地區營養不良檢出率逐年下降,但肥胖檢出率卻逐年增長,中小學生營養狀況不容樂觀。因此,應該繼續加強學生營養相關疾病的防治工作,從3個方面改善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1)政府部門應積極向學校、學生和家長普及營養科學知識,加強其對平衡膳食的認識。(2)學校應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多開展課外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3)家長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同時在課余時間限制中小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使用。
[1]徐慧雯,吳志斌.珠海市2004—2012年城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5):731-732.
[2]李曉軍,李曉嵐.2004年和2014年武漢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和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6):362-364.
[3]范奕,彭海仁,彭廣萍.江西省2012年農村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2):188-189.
[4]李芳,湯佳,萬瓊,等.武漢市中小學生2000—2010年超重與肥胖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2):98-100.
[5]李芳,湯佳,呂衛東,等.武漢市中小學生2000—2010年營養不良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5):631-633.
[6]易超,劉超,管新艷,等.深圳光明新區2010年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4):490-491.
[7]季成葉.我國城市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現狀和20年動態變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6):622-625.
[8]劉崢,郭欣,段佳麗,等.北京市2009—2010年度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及健康行為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6):656-658.
[9]張崛,崔永強,劉玉紅,等.2011—2012學年北京市昌平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監測結果[J].職業與健康,2013,29(11):1295-1297.
[10]戚建江,劉輝,賈瑩,等.杭州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5):726-729.
[11]王曉,陳毅瓊,徐曉莉.2011—2014年上海市靜安區中小學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5,31(21):2998-3000.
[12]吳葉,沈明珠,蔡敏.2011—2013年常熟市城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J].職業與健康,2015,31(1):41-42.
[13]沈蕙,徐勇.蘇州市2012年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3):141-143.
(*通訊作者:余日安)
G526.5
B
1671-1246(2017)02-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