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巧林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中藥專業中成藥課程教學內容的問卷調研
姚巧林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中成藥;教學內容;中藥專業
中成藥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培養中藥調劑員、執業中藥師(士)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即使學生掌握高級中藥調劑員必備的中成藥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常見病診斷、辨證的方法;使學生能對常見病進行診斷、辨證、選藥、用藥;使學生能對家庭重癥必備藥正確使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以來,以疾病與中成藥結合為架構編寫的教材并不多,雖然教學內容分為兩個模塊,即中成藥基礎知識及臨床各科常見病的辨證用藥,然而,教材內容不盡相同,以常見病的內科病癥選擇為例,有的選16個[1],有的選19個[2];如果按照國家職業標準高級中藥調劑員的要求,選擇的病癥則為13個;同時,中成藥目錄的選擇依據也不太明確。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好中成藥這門課,就必須了解中成藥基礎知識的重點內容,確定常見疾病的種類,明確中成藥目錄的選擇范圍,把握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為此,本文以問卷形式進行了相關調研,現介紹如下。
此次調研共涉及醫院16家,藥店、藥廠等企業8家,同類院校(同專業)3所。通過問卷調研,確定中成藥課程的教學內容架構、疾病選擇、知識重點。本次調研發出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74.3%。
2.1 中藥行業各崗位對中成藥知識的需求情況(見表1)

表1 中藥行業各崗位對中成藥知識需求的分布
結果顯示:所有中藥行業的崗位均對中成藥知識有需要,超過65%的人認為藥店營業員、藥房調劑員、駐店藥師對中成藥知識有需求。因為這3個崗位需要的職業資格證書是調劑員證、執業中藥師證,所以中成藥課程的學習范圍以中藥調劑員證考核內容為基礎,適當擴展至執業中藥師(士)的考核范圍。
2.2 中成藥總論中基礎知識重要性的調查
本次調研羅列了中成藥總論的所有基礎知識(12項),并根據掌握程度進行了調查,掌握為3分,熟悉為2分,了解為1分,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中成藥總論中基礎知識的重要程度[n(%)]
結果顯示:中成藥基礎知識中重點知識有7項,分別是中成藥的劑型特點、包裝標識、用量用法、中成藥調劑、特殊人群用藥、常見不良反應、問病薦藥。在12項基礎知識中,由于中成藥的劑型特點、包裝標識、藥物的保管養護3項知識在中藥調劑技術、中藥制劑技術、藥物儲存與養護課程中專門講解,故中成藥課程中不再重點介紹。因此,對中成藥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結果是:(1)掌握用量用法、常見不良反應、特殊人群用藥、問病薦藥、中成藥調劑這5個方面的知識;(2)熟悉中成藥聯用原則、中西藥聯用原則、中成藥分類命名這3個方面的知識;(3)了解藥品陳列知識。
2.3 中成藥各論章節的劃分方法調研
目前中成藥課程教材的章節有的按疾病劃分[1-2]、有的按功效劃分[3-4],還有人認為按照系統大類劃分比較接近工作實際。章節不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就會有很大差別。為了使學生所學與所用具有一致性,應當按職業、崗位的需求安排中成藥課程的學習內容,使課程教學更符合崗位能力需求。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按功效劃分的多為醫院藥房人員;選擇按疾病劃分的有藥房、藥店、院校教師;選擇按系統大類劃分的多為藥店、企業人員;藥房實習生認為各種劃分方法均可。雖沒有明顯的傾向,但比較趨向于按照疾病或系統大類劃分,見表3。

表3 中成藥各論章節劃分方法
此外,3所同類院校的一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雖有其特別之處,但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若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缺乏,而又過多提倡與工作過程結合(綜合應用),必然使學生感覺茫然無措,且課堂教學是以2個學時為一個環節的,因此比較可行的章節劃分方法是以疾病劃分為主、以系統大類劃分為輔,即內科疾病以疾病劃分,外科、婦產科、兒科可以按系統(或疾病)大類劃分。例如兒科常見疾病分為脾胃系疾病(積滯、厭食、腹瀉)、肺系疾病(感冒、咳嗽、發熱)等。在階段總結、課堂考核時,按系統(或疾病)大類進行,有利于貼近實際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
2.4 各科疾病選擇種類的調研
根據目前通行教材與相關資格證書考核的疾病范圍,選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的常見疾病24種,調查課程中常見疾病的選擇種類,見圖1~2。
結果顯示:在實際工作崗位中比較常見的有感冒,咳嗽,便秘,胃痛,失眠,腹瀉,跌打損傷,積滯、厭食,實熱火毒,頭痛,月經不調,肥胖、高血脂,痤瘡,絕經前后14種疾病(超過50%的人認為常見);瘡瘍、中暑、虛勞、胸痹、痹證、眩暈6種疾病相對常見(30%~40%左右的人認為常見);而郁證、乳癖、帶下病、隱疹4種疾病可以適當刪減(少于20%的人認為常見)。所以,中成藥課程的教學內容盡量選擇前14種疾病的常見證型和常用中成藥。

圖1 選擇率超過50%的疾病種類

圖2 選擇率低于50%的疾病種類
2.5 關于疾病知識要點的調研
常見疾病的知識點一般分病因病機、西醫知識、常見證型及表現、治法、辨證選藥、中成藥衍生應用、健康指導、用藥指導這些方面。問卷將各知識點分為掌握、熟悉、了解3個層次,其中掌握為3分、熟悉為2分、了解為1分。常見疾病的知識重點見表4。

表4 常見疾病的知識重點[n(%)]
結果顯示:常見疾病的知識要點需要掌握的有辨證選藥、用藥指導、常見證型及表現、病因病機;需要熟悉的有西醫知識、治法;需要了解的有中成藥衍生應用、健康指導。
2.6 中成藥的知識要點
中成藥的知識要點有組成、性狀、功能主治、處方分析、藥理研究、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規格、貯藏等(此處不對規格、貯藏進行調查),對這些要點的掌握程度分為3個層次:掌握為3分,熟悉為2分,了解為1分。中成藥知識要點的重要程度見表5。

表5 中成藥知識要點的重要程度[n(%)]
結果顯示:中成藥知識要點需要掌握的為功能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需要熟悉的為組成、處方分析;需要了解的是藥理研究、性狀。
2.7 關于藥品目錄選擇范圍的調研
為了更切合中成藥調劑、中成藥營業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選擇合適的中成藥目錄,本次調查了各醫院、藥店的藥品目錄來源,見表6。

表6 各醫院、藥店的藥品目錄來源
中成藥藥品目錄來源的范圍包括國家基本藥物和執業中藥師考試范圍,但調查顯示,藥品目錄來源為非處方藥的占比更大(76.9%)。因此,根據調查結果并不能確定出課程教學的選藥范圍。可根據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中藥調劑員考試大綱》《執業中藥師考試大綱》為范圍,選出合適的中成藥目錄比較可行。
(1)中成藥總論中的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有用量用法、常見不良反應、特殊人群用藥、問病薦藥、中成藥調劑;需要熟悉的是中成藥聯用原則、中西藥聯用原則、中成藥分類命名;需要了解的知識為藥品陳列。
(2)中成藥各論章節的劃分方法:結合課堂教學的特點,中成藥教學內容的章節以疾病劃分為主、以系統大類劃分為輔,即常見內科疾病以疾病劃分,外科、婦產科、兒科可以按系統(或疾病)大類劃分。在階段總結、課堂考核時,可以按系統(或疾病)大類進行。
(3)各科疾病選擇種類及知識要點: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同時參考執業中藥師考試范圍以及學校課堂教育的特殊性,應當掌握感冒,咳嗽,便秘,胃痛,失眠,腹瀉,跌打損傷,積滯、厭食,實熱火毒,頭痛,月經不調,肥胖、高血脂,痤瘡,絕經前后14種疾病;熟悉瘡瘍、中暑、虛勞、胸痹、眩暈6種疾病。上述常見疾病的知識要點需要掌握的為病因病機、常見證型及表現、辨證選藥、用藥指導;需要熟悉的為西醫知識、治法。
(4)中成藥目錄選擇范圍及知識要點:根據《中藥調劑員考試大綱》與《執業中藥師考試大綱》,選出適當的中成藥目錄。中成藥的知識要點需要掌握的為功能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需要熟悉的為組成、處方分析。
[1]孫師家,姚麗梅.實用方劑與中成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王慶林,張金蓮.中成藥用藥指導[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
[3]阮時寶.中成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4]張的鳳.中成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G526.5
B
1671-1246(2017)02-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