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涵,楊 威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9)
醫學留學生血液專業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王慧涵,楊 威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9)
醫學留學生教學已經成為各大醫學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及其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目前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以進一步提高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的教學質量。
醫學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專業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及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選擇來華學習[1]。中國與歐美國家相比,醫學專業教學質量好、周期短、收費低,因此來華的留學生中醫學留學生占了很大部分,醫學留學生的教學已經成為各大醫學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留學生與我國醫學生相比,無論是教育背景、學習習慣或是語言交流都有極大的差別,如何針對留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血液系統疾病歷來是內科教學中難以理解及掌握的部分[2],用全英文教學將晦澀難懂的血液病知識講述清楚也極大地考驗著留學生授課教師的教學功力[3]。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設計了針對留學生及其授課教師的調查問卷,希望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并分析解決,從而提高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的教學質量,現介紹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中國醫科大學接收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血液系統疾病的30名留學生及7名給這些留學生授課和進行臨床實習帶教的教師(其中高級職稱5名,中級職稱2名)為調查對象。發放學生調查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發放教師調查問卷7份,收回有效問卷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1.2 研究方法
分別對留學生及其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針對課堂授課、臨床教學、語言交流、授課形式等方面,探討并分析在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授課和實習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留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對授課教師語言方面的調查顯示:66.7%的留學生能夠聽懂授課教師的表述,86.7%的留學生能夠理解授課教師傳授的知識點,但只有50.0%的留學生認為授課教師英語流利清晰。對血液系統疾病教學內容的調查顯示:60.0%的留學生認為血液系統疾病內容不容易理解;作為少見病,只有33.3%的留學生平時對血液系統疾病有所了解。對授課形式的調查顯示:雖然66.7%的留學生認為授課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63.3%的留學生認為課堂氣氛活躍,但還是有93.3%的留學生希望改變講授式教學方式。對興趣愛好的調查顯示:雖然83.3%的留學生愿意參與血液系統疾病興趣小組,但是僅有20.0%的留學生將來愿意成為血液科醫生。對臨床實習帶教的調查顯示:80.0%的留學生認為臨床帶教教師積極準備帶教,56.7%的留學生認為教師能夠用流利的英語與其進行交流,只有26.7%的留學生認為患者能夠配合檢查及操作,86.7%的留學生雖然愿意參加臨床實習,但是只有60.0%的留學生認為臨床實習有很大收獲。

表1 留學生問卷調查結果[n(%)]
2.2 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問卷調查結果[n(%)]
從對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看,71.4%的教師肯定了留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認真,85.7%的教師覺得給留學生授課是負擔且用英語授課很有壓力,100.0%的教師認為給留學生授課時的課前準備占用了大量時間,并覺得與留學生的思維差距很大。對于帶領留學生參加課后興趣班(42.9%)及與留學生保持長期的學習方面的聯系(57.1%)則無太大興趣。
留學生教育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近年來,來華求學的外國留學生呈逐年增多的趨勢,特別是醫學留學生更是明顯增加[5]。我國醫學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6]。這就要求高等醫學院校適應國際化的要求,提高留學生的師資配備并優化教學生活環境。教學是重中之重,需要認真探索不同于本國醫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留學生教育需求。
一直以來,我院血液科從事中國醫科大學留學生血液系統疾病的全英文教學工作,并一直努力探索如何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對留學生及其授課教師和實習帶教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后發現如下幾個問題。
(1)全英文授課水平有待提高。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教師雖然能夠將主要知識點講清楚,但是語言的流暢及清晰度明顯不足。從教師的反饋來看,英文教學的準備明顯要多于普通漢語教學,并表現出了用英語教學的壓力。我國的醫學專業課教師多為中國籍教師,英語非其母語,而且長期以來中國英文教學的特點是重讀寫、輕聽說,這就導致進行全英文教學的教師與留學生的英語交流成為重要障礙。同時,一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并熟練掌握專業英語,還要隨時應對留學生的提問,而嫻熟地應用日常英語對每一位全英文授課教師都是極大的挑戰。針對語言這個普遍性問題,我們應加強對授課教師英語基本功的訓練,定期舉辦英語教學比賽,并鼓勵教師進行英文授課經驗交流;讓年輕的、留學歸來的教師積極參與留學生教學工作,發揮其在英文方面的優勢;聘請外籍教師對留學生授課教師進行英語口語培訓,提高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應用微信平臺等交流方式,以更多地發揮我國教師的讀寫優勢,弱化口語交流的不便。
(2)教學形式老化。留學生的生長環境及接受教育的環境與我國學生不同,他們在上課過程中會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課,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不喜歡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喜歡進行交流互動式的學習及小組討論式的學習;主動學習能力強,不愿意照本宣科。這些特點都決定了我國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不適合用于留學生教學。在調查中,留學生也表現出了強烈要求轉變教學方式的意愿。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多種教學方式,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7]聯合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FCM)[8]的學習方式及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基礎的PBL教學方式等,充分發揮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以臨床血液系統疾病的病例為導向,引起留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吸引留學生加入血液系統疾病興趣小組,定期進行討論,進一步提高了留學生對于血液系統疾病的學習興趣。
(3)臨床實習動手機會少。臨床實習對于留學生來說本來是很好的實踐機會,但是由于語言的差異、外貌的明顯特征,使得大多數臨床患者不愿意配合留學生的實踐及操作。很多時候,臨床實習演變成帶教教師的第二次授課,失去了臨床實習的意義。這是留學生臨床實習中的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增加留學生對模擬患者進行骨穿、腰穿等操作的機會;同時挑選合適的患者,配合留學生的問診及檢查;并由授課教師模擬患者來配合留學生進行問診,以增強留學生臨床實習的效果。
(4)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有待提高。從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留學生的教學任務重、難度大,對專業知識及英語能力要求很高,這給教師帶來了很大壓力。因此如何調動英文授課教師的積極性、減輕授課教師的壓力也是教育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隨著醫學留學生的增加,留學生教學工作越來越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只有分析留學生的特點、了解留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決留學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血液系統疾病的教學工作,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
[1]韓瑞霞,王琦.國內留學生認同研究的現狀、理論與方法——基于CNKI的主題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4(6):75-83.
[2]宋國齊.內科學中血液系統疾病的教學體會[J].交通醫學,2011,25(2):210.
[3]李旭.淺談專業課雙語教學[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5,16(2):50-51.
[4]趙金波.新世紀以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狀況、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9-104.
[5]顏華.醫學留學生教學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20-21.
[6]王倩,李楠.我國西醫院校醫學留學生教育十年比較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24-25.
[7]陳英華,胡國棟,張琳,等.PBL教學法在我國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8):7-8.
[8]張利香,王智一.淺談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制訂[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79-80.
G526.5
B
1671-1246(2017)04-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