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平
(秦州區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馬萬平
(秦州區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分析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秦州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藥物組和胃鏡組(50例/組)。為藥物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藥物療法進行治療,為胃鏡組患者采用胃鏡下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轉外科手術治療率。結果:與藥物組患者相比,胃鏡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轉外科手術治療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胃鏡下綜合療法;藥物療法
屈氏韌帶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十二指腸、食管、胃、胰腺及膽囊等部位)出血統稱為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出現頭暈、黑便、出汗、腹痛及嘔血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周圍循環衰竭。在本文中,筆者將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秦州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存在黑便、嘔血、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昏厥等癥狀。2)血紅蛋白的水平和紅細胞計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3)經胃鏡檢查被確診患有上消化道出血。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秦州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00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62例;其中年齡最大的56歲,最小的27歲,平均年齡為(40.71±2.44)歲;其中有食管胃底靜脈出血患者11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68例,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患者4例,急性胃黏膜出血患者12例,Dieu-lafoy 病患者5例。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藥物組和胃鏡組(50例/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為藥物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藥物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對于食管胃底靜脈出血患者,應為其靜脈輸注0.2 U/min的垂體后葉素(加壓素),并使用其他的輔助藥物對其進行治療。2)對于急性胃黏膜出血患者、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患者和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應讓其口服奧美拉唑進行治療,20 mg/次,1次/d,連續用藥30 d[1]。為胃鏡組患者采用胃鏡下綜合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對于急性胃黏膜出血患者和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應在胃鏡的引導下使用0.05 L濃度為0.08g/L的去甲腎上腺素鹽水對其出血病灶進行加壓噴灑止血治療[2]。2)對于Dieulafoy 病患者,應采用胃鏡下注射止血法對其進行治療。治療的具體方法是:在胃鏡的引導下,對患者的活動性出血灶進行探查,使用生理鹽水對其活動性出血灶的滲血進行沖洗,然后使用0.0005L濃度為0.001g/L的腎上腺素在其活動性出血灶周邊的4個方向進行多點注射[3]。3)對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患者,可采用胃鏡下電凝止血法對其進行治療。若上述療法無效,可采用金屬鈦夾止血法對其進行治療。治療的具體方法是:在胃鏡的引導下,對患者的出血病灶進行探查,然后根據其出血病灶的長度和大小為其選擇合適型號的金屬鈦止血夾,并用金屬鈦止血夾對其出血病灶進行夾閉止血處理[4-5]。
無效:經治療,患者仍存在活動性出血的情況,其便血、嘔血等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在加重。有效:經治療,患者活動性出血的情況基本消失,其便血次數明顯減少,嘔血癥狀基本消失。顯效:經治療,患者便血、嘔血等癥狀及活動性出血的情況完全消失??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 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治療的總有效率和轉外科手術治療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藥物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21例(占42.0%),為有效的患者有23例(占46.0%),為顯效的患者有6例(占12.0%)。藥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58.00%(29/50)。胃鏡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2.0%),為有效的患者有21例(占42.0%),為顯效的患者有28例(占56.0%)。胃鏡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00%(49/50)。與藥物組患者相比,胃鏡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藥物組患者中有18例患者轉外科手術治療,其轉外科手術治療率為36.00%;胃鏡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轉外科手術治療,其轉外科手術治療率為2.00%。與藥物組患者相比,胃鏡組患者轉外科手術治療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屈氏韌帶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十二指腸、食管、胃、胰腺及膽囊等部位)出血統稱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常見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靜脈出血、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急性胃黏膜出血及Dieulafoy 病等[6]。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出現頭暈、黑便、出汗、腹痛及嘔血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周圍循環衰竭。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良好。為了進一步分析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秦州區人民醫院采用胃鏡下綜合療法對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藥物組患者相比,胃鏡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轉外科手術治療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胃鏡下綜合療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黃妍,曾昆,肖政,等.急診胃鏡下藥物噴灑與藥物注射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12(21):2096-2099.
[2] 胡紅濤,秦文燕,劉惠芬,等.經胃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4,7(10):1243-1245.
[3] 張東偉,許樹長,王志榮,等.內鏡下金屬鈦夾與注射止血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11(9):931-932.
[4] 謝艷英,韓敏.2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胃鏡診斷體會[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2,4(12):1125-1126.
[5] 吳秀萍,楊治中,李金萍.急診胃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126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88-89.
[6] 韋榮新.3種方法胃鏡下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7):95-96.
R573.2
B
2095-7629-(2017)17-0121-02
馬萬平,男,1970年4月出生,回族,甘肅天水人,本科學歷,消化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