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喜,李波翔
(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成都 611731)
“立人微教”助跑“成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
王存喜,李波翔
(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成都 611731)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深入發展,各種信息傳播與應用平臺順勢而生,我國在應對西方意識形態領域沖擊的同時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根本方向的引領工作,使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成都各大高校建立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價值。因此,立足“立人微教”平臺的應用,探索性地提出依靠“一個平臺,三條主線”來組建成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
立人微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體系
國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迫切又非常現實的任務,也是一項復雜又系統的工程[1]。我們必須以主人翁的心態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體系建設,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時代潮流與市場需求的新的教育教學體系,同時借助立人微教平臺為成都各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尋找合理思路。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宣傳黨和國家意識形態、政策、方針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育青年大學生成才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與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已經暴露出很多弊端。
教育模式不同。傳統的單向灌輸模式已經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到厭煩。僅僅依靠一根粉筆一本書最多加幾張PPT課件,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思想品德體系教育等等呈獻給學生并且讓其接受,對于老師無疑是一個挑戰。思想政治課催眠式的理論灌輸得不到學生的心理認同,所以教學效果很差,抽象繁雜的理論知識想要全部記憶并且熟練運用到考試與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非常苦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打破原有的單向灌輸模式,實現主客體雙向互動的授課方式,學生在聽課時候可以隨時在討論區與同學或者老師互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自主查閱資料,尋找相關示例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教學過程不同。傳統授課在有限的課時內傳播有限的課時內容,這在4個層面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第一,課時內容的不連貫性導致學生學習過程的不連貫;第二,無法保證在學生最佳學習狀態下進行教學活動;第三,有限的課時限制了教育內容教育;第四,主客體互動性差阻礙學生思考和跟進課堂進度。同時,傳統授課也在3個層面上限制了教師的教學:第一,課時和內容的不連貫性,不利于教師連貫完整地備課;第二,學生學習活動缺乏連貫性不利于課時的良好銜接;第三,單向的教育灌輸模式不利于老師的思考與深入。然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聽課,并和老師互動,可以挑選狀態最佳時間進行學習,自主閱讀相關資料,課程內容連貫,習題安排科學,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可以自由調節學習進度。
授課效果不同。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下,有的學生全部課時下來依舊不知道課程重難點,無法理解相關理論的根源和實用意義,或學到只言片語,或形成思維定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線課程可以在授課一開始就把課程重難點呈現出來,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大規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每節課程結束以后有配套的習題,同學們必須做完才可以接受下節課授課。同時,學生對在線授課老師評價也有區別,評價5個角度讓學生主觀答題,同時必須提供例子證明,可以是動態視頻,可以是靜態文檔,可以是截圖,可以是動作描述。授課教師角色轉變為監督者、輔導者、引導者等,需保證授課前中后的教學效果[2]。
第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物質和精神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精神轉化為物質,物質轉化為精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市民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受到社會意識的指導,這種意識就是一種社會價值體系、一種經濟價值觀,具有輿論導向性和極大的可塑性,所以可以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把黨和相關部門的政策和策略高效地轉化為價值意識,再轉化為物質力量。
第二,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各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建構可以在成都市黨和政府面臨更深重的政治改革任務,以及推進法治建設時起到平臺性和數字化作用,促進成都市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增加決策科學性和民主性。
第三,具有前導的創新價值。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在參觀第94屆糖酒會展區時強調,在現有基礎上,相關單位要堅持在展會中貫徹和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提升展會的品質和效益。同時,今后的發展要立足創新、立足綠色、立足共享,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成都應優化開放環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更多的國際合作。成都市政府以及領導干部以包容大氣的姿態欲積極掀起創業潮和創新潮雙潮涌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將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推動創業、創新。
第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黨的十八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都提到,面臨西方文化的沖擊,我們的主流文化該如何塑造?我們優秀博大的傳統文化如何繼續弘揚光大?本土文化的內生力量如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教育范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迅速傳播給大學生。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傳統文化作為資源的活水之源,這樣完全體現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文化在血脈上的深層互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有助于成都主流文化的積淀與創新,有利于成都高校大學生和市民的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有利于傳統文化活性的激發。
第五,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積極創新生態文明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在網絡課堂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方式中突出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彰顯的是成都市民對優美和諧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是對成都以前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發展方式的一種回應,當然也是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堅持綠色發展,不斷深化綠色、低碳、環保等理念教育的融會貫通,在成都市民尤其是青年學生(高校大學生為主)中塑造綠色心靈與行動并重的建設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培育健康的“生態人格”,這既是要求也是目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現著這樣的生態價值,充分回應市民的人文關懷與生態融合的需求[3]。
第六,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網絡化的社會生活,出發點是為人類社會服務,立腳點也是為人類社會服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積極引導社會主流思想,傳遞正能量,引領正旗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有助于大學生和市民的思想矯正,有助于人文素養與創新精神的傳承與發揮。面對充滿新鮮活力的時代氛圍與社會現狀,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適應創新發展需求,需要立足于社會實踐,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鼓勵社會民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參與到變革現實的實踐之中”,在實踐中獲取激發民眾創新欲望與創造能力的靈感與機遇[4]。
我們應該積極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所以在高校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促進成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發展,筆者認為主要依靠“一個平臺(示范),三條主線”來構建成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具體思路與踐行辦法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基本體系一)
目前,我們依托教學平臺“立人微教”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電子科技大學試點),并且把它作為在青年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主陣地。作為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和理想信念引導的網絡主渠道、網絡主陣地,我們相信它將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手機APP 軟件中社交通訊類 APP使用時間最多,像微信、QQ、微博等。其中微信的使用時間最多。微信是一種更快速的即時通訊工具,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等功能,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更靈活、智能,且節省資費。微信于 2011 年由騰訊公司推出,迅速成為手機網民的新寵,尤其是受青年大學生的青睞。“立人微教”就是立足于微信而產生的,經過成都了了科技有限公司(Skylakk Co.Ltd)技術部門研發,我們科研團隊充實立人微教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主要模塊,如表1和圖2所示。

表1 立人微教主要功能列表

圖2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主要體系二)
為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改革創新,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鼓勵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的戰略地位,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新推動學生實踐教學和教師實踐研修,堅持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育推廣理論聯系實際、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種教學方法。
理論教學鏈:厘清思想為基,創新內容為王,討辯激思為觸,寫講促學為進,閱評敘事為導,交流匯報為勵。這些鏈節環環相扣,彼此配合。
實踐教學鏈:學生從進入實踐教學場域,感悟思想政治理論在社會現實中的運作、表現,經由“觀、聽、訪、演、幫、思” 相互配合的6個環節,到達到教學目標的整個實踐教學周期間的可調控的開閉結合的連接鏈(如圖3所示)。

圖3 思想政治理論課雙鏈教學體系
通過“立人微教”這個載體,高校教師可定期收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觀點,并做統計數據分析,并且可以將主要信息與資訊及時反饋于學生,在線上可以實現實時師生互動,能使學生有效地參與思想政治課學習。“立人微教”中的“信息流”模塊體現了如下實用性:
第一,拓寬了視野,增加了信息來源。隨著“立人微教”的運用,學生對社會時政要聞的了解程度和對民生百態的關注程度,都比過去明顯增強。該平臺無疑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對政治理論以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學習和理解。
第二,培養閱讀興趣。“立人微教”的信息傳遞主要是以文字為載體,但同時又配有圖片和影音視頻,在轉載和分享的同時,還可以發表個人意見,與各位老師互動,從而使得閱讀的立體感和趣味性大大增強。
第三,有利于師生交流。在課后跟教師見面或聯系的機會少,打電話又不方便,而通過“立人微教”,無論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的問題,都有機會及時溝通,有利于老師對學生作出正面引導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同時還能增進師生感情。
第四,有利于自主學習。“立人微教”具備的存儲和視聽等功能,使得學習資源能夠在師生之間進行快捷的傳遞。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內容和要點,學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保存下來,課后運用網絡或與教師互動加深認識和理解。
成都眾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水平不一,所以要“先富帶后富”,同時我們要學習先進,增強國際間的交流。
同時“立人微教”平臺及其在線微課、教學視頻、創新的內容和教學活動有助于促進實現時空結合、深廣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時與非實時互動相結合、國內外相結合、主客體相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的建立和全面革新。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軟件平臺“立人微教”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深度結合,配套衍生出來的環環相扣的3條主線,努力構建宏觀與微觀視角下的成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通過以上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創新發展和建構,我們堅信成都各大高校基于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主客體間高頻度、針對性、實效性互動交流,將探索衍生出更新穎、更前沿、更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 全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工作培訓班論文集[C].山東:[S.l.],2014.
[2] 凌惠,黃偉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公開課建設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81-82.[3] 思想行者.“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難題與出路[EB/OL].[2016-05-21].http://blog.sina.com.cn/s/blog_c67e63c20102wi8c.html.
[4] 魯寬名.網絡思想教育價值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64-70.
(責任編輯 馮 軍)
“Micro Teaching”Hel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Chengdu”
WANG Cun-xi, LI Bo-xiang
(College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
With the deeply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latform come into being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When dealing with the impact of western ideology field, we need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ly reform, and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eading work of socialist basic direc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eply integrated, which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are on the wa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deolog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And its positiv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will have important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ecological and innovation valu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icro teaching platform applications, exploratory,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ideas and methods to help build and conduc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generalized as “one platform, three guide lines”
micro teaching; network ideolog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2016-06-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教育鏈研究”(14AKS020);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駐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2016p04)
王存喜(1991—),男,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與方法。
王存喜,李波翔.“立人微教”助跑“成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2):129-133.
format:WANG Cun-xi, LI Bo-xiang.“Micro Teaching”Hel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Chengdu”[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2):129-133.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2.018
D648
A
1674-8425(2017)02-0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