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蔚
摘 要:英語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種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客觀上推動了英語教學的前進。主題性學習策略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學習方法,將其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英語教師應抓住主題性學習策略的表現方式,確立主題,探究教學方法,在實施階段和評估階段進一步落實。
關鍵詞:主題性學習策略 初中英語 探究
與以往教學不同的是,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在實用性方面的提升。倘若無法在客觀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僅僅是在考試上努力,則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對學生的將來發展也會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初中英語教學,一方面要充分應用主題性學習策略,另一方面要不斷進行優化,從而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水平。
一、主題性學習策略的表現方式
新課改開展以來,初中英語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與過往不同的是,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書本內容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習、輔導學習等學習方法能促進學生更便捷地掌握與健全知識體系。而在應用主題性學習策略時,必須高度明確表現方式。有些教師長久堅持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同時也束縛了自身的教學能力的發展。
(一)確立主題
就初中英語本身而言,雖然在知識量方面有所增加,但是整體的難度并沒有特別大的提升,仍然保持在學生的適應范圍內。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英語,就必須明確主題。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筆者認為,主題的確立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初中英語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重組教材本身的知識點,設定不同的主題,同時在課程數量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主題性學習策略的最大特點在于,主題本身并非一個單詞或者是一個知識點,而是合理規劃英語教材內容,對各個單元進行重組,幫助學生找出不同的學習中心,以此為基礎進行拓展。二是在確立主題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出發,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想法和能力。有些教師在應用主題性學習策略時單純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進行教學,認為這樣就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現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多元化,每個人的想法、能力、素質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仍然按照統一的思想來進行教學,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對師生關系造成消極的影響,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二)探究教學方法
從主觀角度來說,落實主題性學習策略并沒有限制具體的教學方法,這樣既滿足了多元化的標準,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生、教師的共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圍繞主題內容來開展,而不是天馬行空式的教學。
一是事先在學生內部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對哪些主題比較感興趣。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選擇學生喜歡的主題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不斷延伸到所要講解的主題上,確保學生在主題性學習策略的影響下,順利完成感性學習向理性學習的過渡,這樣才能使最終的教學效果達到理想的狀態。
二是在執行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初中英語的內容特點,避免出現重復或者是雷同的現象。教師可以借鑒一些教學方法,但一定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當下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廣,學習欲望強烈,如果教師完全照抄照搬以前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對學生固有學習能力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引起學生的懷疑,懷疑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會影響后續主題性學習策略的運用,對學生的學習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主題性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英語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溝通交流使用的主要語言,學生掌握該項語言后,能夠在職場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主題性學習策略是目前許多教師推崇的一項教學方法,無論是教學體系上還是學習策略上都與初中英語教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教學方法的不足,整體上發展空間較大。為此,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合理運用主題性學習策略,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實施階段
應用主題性學習策略,建議分階段來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灌輸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經延續了很多年。突然轉換了教學模式,學生可能無法在很短時間內迅速適應,對教師而言也是一項比較大的挑戰。為此,在落實主題性學習策略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準備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減少后續可能發生的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依據班級學生的整體水準,不斷闡述和分析主題性學習策略,在教學活動中穿插表現出來。通過3到5節課的表現,觀察學生能否充分接受主題性學習策略,反思自身教學能否達到得心應手的狀態。如果偏離預期,則需要重新探討主題性學習策略的施行方案,不能一味固執應用。
主題性學習策略得到肯定以后,可以快速進行轉換。初中生的英語能力雖然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但是自身的思維已經開始朝向多元化發展。在經過主題性學習策略的試行階段以后,學生基本上可以接受新的模式,出現排斥和抵觸的概率并不高。此時,教師應當堅持“趁熱打鐵”的方針,正式進入主題性學習策略的全面實施階段,在鞏固學生能力、素質、成績的同時完成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評估階段
就主題性學習策略而言,其本身并沒有太多的漏洞和缺失。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的能力、教師的素質均取得了很大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開展都不可能永久使用。通過落實評估工作,教師可以從很多方面了解主題性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并針對具體的實施效果進行優化處理,從而為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
主題性學習的評測,主要測試是否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一方面需要評價主題性學習的成果,另一方面還需要評價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教師要結合學生互評與自我評價,綜合考慮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性、創新性和價值性等多方面因素,從多種角度去評價學生的主題性學習的結果。例如,學生在完成“My favourite star”這篇作文后,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幫助其樹立自信。具體來說,可以從學生的作文中選取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讓作者介紹作品的思路,這對于學生是一種潛在的鞭策。學生在互相評價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明確了學習目標,進而逐漸提高英語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唐玲.淺議主題性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145-146.
[2]葉海深.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100-133.
[3]張明亮.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培養與探究——淺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J].學周刊,2012(16):15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