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珍
現在許多學校、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甚至剝奪了小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時間,導致學生閱讀量貧乏。經實踐證明,課外閱讀能夠完善小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習效率,開拓思維。因此,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應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小學生的閱讀欲望
挑選合適的課外讀物。小學低年級學生智力和理解水平較低,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要適宜。低年級學生比較天真、耐性不足,因此讀物的選擇通常圖文并茂比較合適,比如學校自制的兒童繪本教材就很受學生歡迎。在內容上可以選擇一些低年級小學生喜歡的神話奇幻類的故事,比如《小豬唏哩呼嚕》《長襪子皮皮》等兒童文學書。另外簡短精練的古詩和成語故事也是小學生的最愛,比如《日有所誦》《格林童話》之類等適合低年級看的書。
發揮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榜樣作用。小學階段學生最擅長的便是模仿,而模仿的人物主要是教師、家長和身邊的同學,因此教師、家長的課外閱讀興趣和閱讀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家長可以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教師在課上或課后抽出時間陪同學生共同閱讀,同時教師也要在學生中挑取愛閱讀的小學生發揮榜樣作用,在班級中營造愛閱讀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校內外結合,保證閱讀時間。建議學校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每天為低年級小學生提供專門的閱讀時間,以保證學生的閱讀量。比如晨讀或午睡前進行閱讀。學校時間有限,所以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延伸到校外,校內外相結合,并慢慢增加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磨煉低年級小學生的意志。在校內校外、課上課下都形成一種閱讀氛圍,使課外閱讀取得實效。
二、采用多種閱讀形式,觸發小學生的閱讀激情
通過朗讀,激發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期待。小學生由于認字少、意志力薄弱,在課外閱讀上難免會遇到許多障礙。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來觸發小學生的閱讀期待,進行有效閱讀。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音頻和視頻,例如在閱讀《昆蟲記》時,通過優美的音樂聲音、生動的動物圖片對小學生進行繪聲繪色的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采用集體閱讀或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孤立閱讀一定會存在閱讀障礙,有些小學生由于耐心不足,只會看圖,不看文字,課外閱讀效益就不高。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或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提高閱讀的質量和興趣,使小學生通過相互合作進行閱讀。例如在讀《鼴鼠的故事》時,首先對“鼴”字便不熟悉,可以經過小組合作解決。在閱讀完后,可以進行集體或小組的交流討論,分享閱讀成果,提高閱讀的效果。
三、教會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享受閱讀樂趣
速讀與精讀。古人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指導小學生掌握快速有效的閱讀方法極為重要。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進行速讀,例如《神奇校車》等故事性的書籍,就只要求對故事內容有大體的了解掌握,便能快速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除了速讀還需掌握精讀,例如對《三字經》這樣的經典進行背誦、細讀,了解書籍所表達的意義,使自己的閱讀有實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做標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打基礎,因此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特別喜歡或不懂的句子做標注,閱讀過后再進行處理。比如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成語或覺得優美的句子,可以朗讀、抄寫、背誦等,做好積累,從而通過“眼記、耳記、心記”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效果。
四、完善評價機制,激勵小學生保持閱讀熱情
定期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多表揚、鼓勵。評價機制在教育中具有積極作用,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表現欲,因此學校或教師要定期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小學生可以上臺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對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展示,教師要積極對小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并進行表揚和鼓勵,比如這些“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做得不錯,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更好!”。客觀適當的語言贊美會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小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通過授予頭銜、獎品等進行實質鼓勵。口頭的語言贊美多了,小學生也會產生免疫,因此還要加以適當的實質獎勵,如頭銜獎勵,授予小學生“閱讀之星”等榮譽稱號,會大大增加學生的榮譽感。或者給予小學生一些特權,比如可以在國旗下講話,小學生會為了爭取這些榮譽而積極閱讀。最讓低年級小學生興奮的估計還是物質獎勵,給他們頒發閱讀存折,對于閱讀量大、閱讀效果好的學生可以“提現”——獎勵他們一個漂亮的筆記本、一塊精致的橡皮或者一支筆、一本書,東西不多,但可以成為激勵學生閱讀興趣的措施。
教師、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重要性,相互配合,形成學校、課堂、家庭三位一體的閱讀環境。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會在孩子的將來產生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