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云
摘 要:在廣大農村地區,看書難一直是困擾農民的突出問題,這導致很多農民的文化素質長期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對此,國家發出了“建設農家書屋,提高農民知識水平”的號召,全國各地的農家書屋建設得以如火如荼的進行。鑒于此,本文以巧家縣的農家書屋建設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推動農家書屋建設的順利進行,為廣大農民知識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家書屋;巧家縣;農民;圖書館
1月當前農家書屋現狀
農家書屋工程包括建設、管理、維護和使用4個方面。建設好是前提,管理好是關鍵,維護好是重點,使用好是目的。巧家縣183個村(社區),共建成農家書屋183個,每個書屋都明確了圖書管理人員,由巧家縣文廣旅局統一指導、鄉鎮文廣服務中心進行日常監督、村(居)委會具體管理、面向群眾免費開放,基本形成黨委、政府、社會、群眾四輪互動的建管格局。但從村級農家書屋建成使用至今,功能作用發揮少、借閱書籍人員少,監督管理到位少、陳設閑置棄用現象突出。
2 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一是個別鄉鎮重視程度不夠,對已建成的農家書屋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制度不全、或管理人員缺失、或開放時間不足,制度上墻的農家書屋僅占38%,開放時間每周上20小時的不足50%。二是圖書設備采購更新不夠,書架、書桌、微機等硬件設施陳舊,圖書、報刊、雜志、音像制品等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有助提升農民閱讀興趣的文化出版物較少,存書不足2000冊的農家書屋占比40%以上。三是農家書屋服務對象不來、不用、不視現象有所蔓延,通過調查問卷顯示,老年人、小孩長期到書屋預覽占比僅5%左右,青壯年長期預覽不足2%。
(二)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的不規范和考核的缺位。所建成的農家書屋已全部交付村(居)委會管理使用,鄉鎮文廣服務中心進行日常監督,該項工作也未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加之鄉鎮對村級的績效考核歷來都較為弱化。雖然村級安排了專人負責,但基本上都是村委干部兼任,徒有機構并未發揮好實質作用,多數農家書屋存在圖書不編號、不登記造冊,管理員經常不在崗,書籍常年放在書柜里不對外借閱等現象,個別農家書屋完全被當作擺設或應付檢查的工具,只有領導視察時才開門迎檢,更有甚者將書桌另作它用,個別村的書桌也到了農村紅白喜事的席面上成了飯桌。
二是群眾的文化基礎差和閱讀的群體少。目前,為改變生活現狀,提高家庭收入,青壯年多數選擇在外務工,農村出現一種斷層現象,留守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成年人多數在45歲以上,文化不高,讀書不多,缺乏閱讀習慣,且少有懂得從小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適齡兒童平時作業多,時間少,即使借閱也多在學校,加之宣傳工作不到位,偌大的書屋借閱率偏低,大部分圖書處于閑置狀態。
三是學習途徑的增多和管護經費的欠缺。隨著數字化通信技的發展,電視、廣播、網絡在農村不斷擴面到普及,群眾獲取消息的渠道越來越源多,借閱書籍又借又還不夠便利,導致大多數人放棄從書本獲取知識和信息,習慣于聽聽新聞、看看電視、聊聊天。尤其是書屋的正常運轉缺乏基本的經費保障,很多書屋的圖書數量有限且一直沒有更新,沒有為書屋訂閱專用報刊,即使個別有也只是很少的幾種黨報黨刊,基本無更新渠道。
四是管理人員不專業。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很多是由干部兼任,沒有專業管理人員,這些人忙于本職工作,導致書屋開放的頻率、時間得不到保證,也有的管理人員水平有限,甚至連書本分類都做不到,嚴重降低了各類圖書的使用效率。
3 農家書屋的管護建議
(一)撥付管護經費
目前,與書屋相關的管理維護、服務推廣、監督檢查等各項制度相對完善,有相應的制度保障,縣指導、鄉督促、村管理農家書屋的三級聯動機制已建立,有相應的管護人員。抓工作的關鍵,就是要看“制度、人員、經費”的具體落實,沒有經費的落實,所有制度均得不到保障。可采取市級爭取一點、縣級配套一點、鄉鎮補助一點,每年根據各村書屋的運行情況、工作績效解決一定的管護經費,確保農家書屋的運行。
(二)適時更新書籍
建書屋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文化大餐,開放時間、開展活動直接影響圖書的利用率,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做好服務,隨時更新圖書,保障每個農家書屋配備不少于1500冊1200種的圖書,20種報刊,不少于100種的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利用各種活動提高群眾的閱讀興趣。圖書更新應側重于致富信息、農業知識、娛樂休閑、法律知識、教育衛生知識5類。一方面可依托縣圖書管的流動圖書服務,組織圖書流動車將館藏圖書、其他書屋圖書定期調換到農家書屋,形成一條定期補充、更新、交流圖書的暢通渠道,使農民群眾始終有新書可看;另一方面可嘗試建立社會捐助平臺,為農家書屋提供資源保障,尤其是縣直農口、教育、衛生、政法部門要形成聯動。再一方面,可探索縣級圖書館參與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工作機制,大力開展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嘗試開展圖書借閱縣圖書館、鄉鎮文廣服務中心、村農家書屋“一卡通”。
(三)引導群眾正確閱讀
農家書屋能否得到群眾認可,關鍵是能否發揮好農家書屋在服務“三農”中的作用。可把村級黨員、青年、婦女、民兵集中學習、開展活動地點定在農家書屋,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可借助農家書屋這個平臺,組織專家講解農技圖書,開展農技培訓或播放有關農業科技知識的錄像,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讓農民群眾從農家書屋中真正得到實惠。同時,大力加強管理員教育培訓,頒發農家書屋管理員資格證書,強化管理員的管理服務意識和水平,并定期開展檢查評比活動,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
(四)大力引入管理人才
要想把農家書屋辦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關鍵。農家書屋管理員承擔著為農民推薦好書,對種植戶、養殖戶進行知識輔導,管理農家書屋運行的責任,必須是具備一定科學文化素養的人才。建議從退休教師、退休公務員中選聘,尤其要選聘那些熱愛圖書、有公益心、熱心的人才。這樣可以保證農家書屋的開放時間,并減少運營經費。縣級、市級圖書館也可以定期對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輔導,使其掌握圖書管理知識,計算機知識,增強其服務意識,從而為廣大農民讀者提供更為周到的閱讀服務。
4 結語
總而言之,農家書屋建設不但關系到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關系到國家社會文明的進程。在農家書屋建設中,建設是基礎,運用是目的,管理是關鍵,我們必須不斷探索管理農家書屋的新路子、新模式,讓農家書屋成為廣大農民的“幸福屋”、“致富屋”,達到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傳播先進文化、提高農民科學素養、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龔主杰.湖北省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08).
[2] 鄭欣.治理困境下的鄉村文化建設研究:以農家書屋為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 孟艷瓊.農家書屋為何門前冷落——彌渡縣農家書屋建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黑龍江史志,2014(05).
[4] 黃詩南.“大館帶小屋”讓農家書屋“活”起來——南安市農家書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01).
[5] 馬月娟.對青海省“農家書屋”建設的調查與思考——基于平安縣農家書屋建設管理的調查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6] 潘錦亞.公共圖書館參與農家書屋的基層調研——以湖州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