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讀圖時代,不但傳統紙媒越來越注重新聞照片在版面上的使用,網絡和移動互聯網上的圖片報道也日益增多。本文認為,在數碼攝影技術快速發展和電腦處理圖片更加方便、人人都可以拍攝新聞照片的當下,傳統主流媒體的專業攝影記者更要追求新聞照片質量的提高,向受眾提供更多的精品佳作。而著力點則應該放在“精心尋找生動的典型題材、及時把握拍攝的最佳瞬間、努力追求感人的視覺效果”三個層面上。
關鍵詞:新聞攝影;圖片報道;創新創優;探索思考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2-0122-02
在“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已不再為專業新聞工作者所壟斷,許多傳統紙媒和網絡媒體都在紛紛采用由“公民記者”和“手機記者”拍攝的大量新聞照片。面對全民攝影現象,傳統紙媒的專業攝影記者要從量的比拼轉變為質的角逐,通過拍攝更多高品質新聞照片來凸現其傳播價值,從而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為此,筆者將結合多年來新聞攝影作品創新創優的生動實踐,對現實情況下如何使新聞攝影作品既叫座又叫好作一番探索與思考。
一、精心尋找生動的典型題材
新聞產品形式不同,傳播特征與受眾群體也有差異。在讀圖時代,新聞照片的受眾面在不斷擴大,傳播平臺和傳播渠道也在相應拓展。這就更需要專業攝影記者在選擇拍攝題材時必須具有很強的對象感,以迎合受眾的需求。
現如今,把新聞照片放在報紙頭版頭條和期刊封面的現象已很普遍,這是由于照片比文字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新聞照片的題材非常廣泛,既可以是事件性新聞,也可以是新聞人物介紹,還可以是為已經發生的新聞提供背景性材料。凡此種種,題材一定要生動和典型。新聞照片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客觀事物典型瞬間和典型形象的再現。攝影記者利用攝影技巧,對報道題材進行選擇和取舍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新聞敏感和業務水平的綜合體現。
新聞照片的題材要典型,事例要新,許多獲獎的新聞照片都是依靠題材鮮活而吸引人、打動人的。“優秀的新聞照片首先具有新聞價值和報道價值,報道的內容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題材,或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一般來說,新聞照片的新聞性與新聞價值成正比,新聞性越大其新聞價值就越高。[1]” 2014年和2015年,由于筆者十分注重題材的選擇,拍攝的新聞照片獲獎率非常高,《消防烏篷船,解了古鎮消防難題》《水鄉人,下河游泳去》等獲2014年度中國縣市區域報新聞獎一等獎;《這個“跑堂”好萌》《水上清潔師》和《電商實本下村來》等獲2015年度中國縣市區域報新聞獎一等獎。其中《消防烏篷船 解了古鎮消防難題》這組新聞照片,通過采訪拍攝水上烏篷消防船演示的過程,展示了水鄉紹興特有消防利器的實戰效果,反映了一些江南古鎮發生火險時消防車輛開不進來,但將烏篷船改造成為消防船后卻可以有效解決消防難題的直觀信息。
在新聞攝影中,有時拍攝思維比拍攝技巧還重要。這是由于面對復雜的新聞現象,攝影記者除了注重取景、角度、用光、構圖、色彩等技術要素外,更多的是能對新聞攝影如何更好地反映現實生活進行理性思考。“一張反映重大主題、瞬間性強、現場突出、貼近生活、形象生動、情感濃郁、角度新穎、圖像清晰、文字說明簡練的新聞圖片,不但是新聞的、也是技術的、還是藝術的。可以說,優秀的新聞圖片必定是真實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2]”攝影記者在選擇拍攝題材時,要更多地去考慮新聞價值和形象價值,只有兩者兼備,拍出來的新聞照片才有可能會得獎。當前,現實生活中有大量可以用新聞照片反映的題材,攝影記者要去精心尋找典型性強的事例,及時、準確地對其作出新聞價值大小的判斷,在尋找到優秀題材的同時還能以高超的攝影藝術水平去表現,這樣拍攝出來的新聞照片獲獎概率就會很高。
二、及時把握拍攝的最佳瞬間
要拍出有獨家視角的新聞照片,需要攝影記者具備一定的眼光和功力。新聞照片是否具有現場視覺沖擊力,在于攝影記者“決定性瞬間”的抓拍能力,這是由攝影記者的思維習慣和審美水平決定的。攝影記者具有什么樣的習慣和專業水平,決定其在新聞現場能否抓拍到讀者喜歡看的新聞照片。作為縣市區報的攝影記者,在同城競爭中更需要有獨特視角,善于抓住新聞現場出現的感人瞬間,滿足讀者“一圖勝千言”的愿望。這既需要攝影記者熟練掌握新聞業務知識和現代攝影技術,還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并充分考慮新聞照片的形象性。
新聞照片的形象性是獨特的,其大多發生在瞬間,有時只是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的一剎那情景,攝影記者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抓拍。“新聞攝影的瞬間形象性,是對現場事實所作的現在時態記錄,這種拍攝者與被攝事物之間同時空的狀態,其形象具有強烈的見證感。這樣的形象用于傳遞新聞信息,能夠以濃郁的現場氣氛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3]”筆者認為,要使新聞照片真實、自然、生動,攝影記者就應該及時把握拍攝的最佳瞬間,一是采取偷拍的方式,即在采訪對象不知不覺中完成拍攝;二是善于運用抓拍,即采訪對象知道攝影記者要拍他,但攝影記者拿著相機時不是馬上就拍,而是通過與采訪對象的聊天,讓采訪對象放松心情,等待時機出其不意地完成拍攝。采取這兩種方法拍攝的新聞照片真實性和現場感都會非常強。
“新聞照片主要是通過瞬間形象來揭示新聞事實,在表現新聞事實的同時也傳達著新聞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它將所有需要傳達的信息與情感都訴諸于視覺。[3]”就攝影記者而言,新聞敏感主要體現在其獨有的形象敏感上,即善于捕捉典型瞬間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在新聞現場的敏銳觀察力,以及對新聞事件的分析與理解能力。拍攝新聞照片,通常需要在新聞現場完成,攝影記者必須能在事物稍縱即逝中抓取瞬間形象。這都離不開攝影記者所應具有的政治嗅覺、新聞敏感和對事物中新聞價值的判斷力。尤其是突發事件,現場情況瞬息萬變,這時候攝影記者要學會分辨主次、明察秋毫,當機立斷地進行抓拍。“‘抓拍是實現新聞攝影瞬間精華的展現。但要把精彩瞬間固定在照片畫面上,最重要的是保持被拍者客觀的、自在的活動,在被拍攝對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抓住他們的神態、動態的關鍵瞬間,呈現出自然、真實的影像,不加以干涉。[4]”
攝影記者抓拍的新聞照片有時會出現取景、構圖、用光不甚理想等情況,但典型瞬間不可能是新聞事件和藝術審美的簡單相加,而是能否產生一幅或一組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攝影作品。因為優秀的新聞照片,應該是新聞價值高于形象價值的。要讓新聞照片獲獎,攝影記者就應該準確把握好攝影的形象性語言,在以圖像符號為主的基礎上再配以恰當的文字符號,通過形象元素和文字元素的復合傳播對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進行立體化報道。
三、努力追求感人的視覺效果
優秀的新聞照片具有一種意境美,“意境美是新聞照片的最高要求,要求在基本的新聞信息之外,能通過畫面傳達深層內涵,在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中形成深層空間,讓受眾回味無窮。[5]”要追求新聞照片感人的視覺效果,攝影記者在拍攝時就必須通過情景交融來對作品進行主題深化,通過構筑畫面的意境美,使其靜中有動,從而增強視覺效果。當然,“新聞照片不能藝術化,強調新聞照片的藝術化必將導致新聞攝影誤入歧途,但新聞照片絕對不是有聞必錄、簡單地記錄新聞現場,一張好的新聞照片需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6]”
新聞攝影通過照片形式來報道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要取得感人的視覺效果,攝影記者就必須重視對現場情況的準確把握。那種在拍攝過程中按攝影記者自己主觀意圖來隨意變換新聞現場環境、擺布被拍攝對象的做法,是明顯違背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并且顛倒了事實與新聞、新聞與攝影的關系。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腦對圖片處理的更加方便,新聞照片更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只有真實性強的新聞照片才會有感染力。攝影記者在拍攝時不但要講究場景的真實,還要追求事件細節的真實和人物表情的真實,用真實的影像化語言去報道好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
新聞照片要感染人,還必須具有創意。“創意只能運用在表現形式上,以作為新聞攝影在表現手法上的補充,從而獲得新聞內容與表現形式更加完美統一的新聞照片。[7]”近幾年來荷賽和華賽獲獎作品中的新聞照片,不但創意獨特,并且拍攝者的視角也都非常新穎,因而受到評委的青睞。要增強新聞照片的視覺沖擊力,攝影記者在拍攝時還應該注重拍攝對象中的細節,尤其是新聞人物的動作細節,這些細節能向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新聞人物的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是細節的重要元素,其中眼睛是人的心靈之窗,抓住人物眼神的瞬間變化,有時能有效刻畫人物的個性,反映其內心世界。這方面的經典作品要數解海龍1991年4月在安徽省金寨縣三合鄉張灣小學拍攝的《我要上學》,照片利用對女孩子蘇明娟那雙大眼睛的細節展示,描繪了貧困地區孩子對讀書學習的渴望。這張照片之所以能感動無數人,正是由于拍攝者抓住了最感動人的人物細節之處,并且創意獨特、寓意深刻。
新聞攝影是一項非常復雜和創造性很強的采訪活動,記者必須根據新聞傳播規律辦事,而創優的結果如何則更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攝影記者的綜合業務素養。在傳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采拍出更多優秀新聞照片,是每一個專業攝影記者應盡的社會責任。筆者認為,面對傳播生態和受眾結構的不斷變化,傳統紙媒的專業攝影記者要用獨到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客觀事物,一是要注重實踐創新和理念創新,二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激發出應有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拍攝出更多時代需要的優秀新聞照片。而對于攝影記者所供職的傳統紙媒來說,用更多優秀的新聞照片來報道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現象,能進一步增強主流媒體的新聞傳播實效。
參考文獻:
[1] 王潔非.攝影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4): 117-118.
[2] 汪谷震.創新圖片報道重在提高新聞性、真實性和藝術性[J].新聞世界,2008(12).
[3] 彭小琴.新聞攝影語言特性研究[J].新聞界,2012(1).
[4] 王從啟.“抓拍”:新聞攝影的關鍵所在[J].新聞世界,2012(8).
[5] 章妮,楊國祥.讀圖時代新聞照片的選擇[J].青年記者,2008(20).
[6] 王天定.淺談新聞照片的藝術升華[J].新聞愛好者,2010(9).
[7] 新聞攝影需要創意[EB/OL].豆丁網,http://www.docin.com/p-101 4462090.html.2017-01-26.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