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志
【摘要】語文在小學教育階段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并且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及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雖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對策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隨著當前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上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其教學質量并不是十分理想,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科學全面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逐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重在引導,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與求知欲。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未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占據著主體地位,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被動學習。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直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教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講解,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其二,教師在設計選擇教學策略時,未能從學生角度出發,很容易造成學生的不適應,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反感情緒。
(二)小學語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
為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內容,教師應當積極選擇生活化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產生更加熟悉、親切的感受,從而增強他們的求知欲及親近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未能夠深入認識生活化教學,有些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甚至完全沒有概念,在實際教學中也就更加無法開展生活化教學。這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三)教學手段缺乏合理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得到較好發展。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適應當前教學發展趨勢,一些教師也選擇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然而僅僅是在形式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比較大,仍習慣于采用灌輸式教學手段,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重視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控制者的角色,所有教學活動都是教師自行設計的,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學生與教師之間很少進行交流及溝通。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觀念,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重視。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的想法,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改變傳統師生間的不平等關系,從主體地位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充分尊重并且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最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
對于任何學科而言,生活化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可有效提升實際教學效果。首先,小學生理解能力比較低,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選擇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提高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列舉生活中實例,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
由于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枯燥,很多學生不愿意接受,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情緒,這樣必然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選擇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不但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視頻與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另外,各班語文教師之間也應當加強交流與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三、結語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需要,導致教學中產生了一些問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充分分析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積極探索有效對策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及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