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梅
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強調,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又無處不在。所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用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一、結合學生生活,激發語用實踐的興趣
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一段動畫片,一個新玩具,一堂體育課……都是有效的教育資源,都會引發他們無窮的表達欲望。教師若能借機創造條件,讓學生說一說或寫一寫,一定能激發他們語用實踐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寫循環日記
每位學生的童年都是一首詩,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新鮮有趣。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每周相互交換著看一次,這樣每位學生既能了解其他同學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又能借鑒學習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再加上教師及時的積極評價和正面指導,長此以往,學生語用實踐的積極性必然會得到增強,表達能力必然有很大的提高。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之間更是千差萬別。每位學生的家庭條件不同,成長經歷各異,這種差異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留心自己生活中的奇聞趣事,第二天課前花三分鐘的時間安排一兩名學生演講,每天堅持,演講內容大到國家新聞,小到社區、市場見聞和家庭趣事,無所不包。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歷,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辦班刊,出文集,參賽,投稿
小學生好勝心強,尤其喜歡競賽。教師可以每學期組織全班學生參加一兩次投稿競賽活動,這必然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對于那些參賽獲獎的文章,我會組織學生集結成冊,從編寫前言、插入插圖到文集命名等,學生全程參與,樂在其中。我還鼓勵學生將每學年的所有習作本全部保留,并精選一些自認為較好的編成文集并配上插圖。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被他人傳閱時,那種自豪感和榮譽感將會成為學生持續寫作的動力和不竭源泉。
二、抓住文本特點,提高語用實踐的強度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人的文章都是名家典范,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每一篇課文的重點、每一個單元的主題訓練點,研究編者的意圖。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進學生語用實踐的訓練。
(一)根據不同體裁巧妙練筆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同體裁的文章,如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等。不同體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教師應教給學生不同體裁文章的寫法,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并通過仿寫、創寫、縮寫、擴寫、改寫、續寫等不同形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根據單元主題開展閱讀交流會
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或思鄉,或愛國,或寫景,或狀物,但限于篇幅,每個主題下僅僅包含三四篇課文而已,對于學生來說少之又少。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主題閱讀,推薦和鼓勵學生查找相關主題的文章去閱讀,然后開展閱讀交流會。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主題,學習更多的語言表達技巧,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
(三)辦單元手抄報
每一個單元都是相對獨立的,都是可以對學生進行語用實踐訓練的一個大的側重點。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學生通過參與讀“閱讀材料”,猜字謎,收集歇后語,查找錯別字,辦書法作品展,搜集“有趣的漢字故事”等豐富的實踐活動,領略了漢字的奧妙,激發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然后辦手抄報《我愛漢字》,分門別類,將這些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羅列其中,精彩紛呈。如此一個單元一份手抄報,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有助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強化學生語用實踐的積極性。
三、關注社會現象,提升語用實踐的水平
社會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學生求知鍛煉的大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學校這個小課堂,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有意識地讓學生關注社會現象,接觸和了解一些社會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水平。
(一)寫調查報告、建議書
鼓勵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如調查大家普遍關注的廢塑料袋、舊電池、紙巾、一次性筷子等的使用情況,引發學生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進而要求學生寫調查報告,給相關部門寫建議書,提升語言運用水平。
(二)寫參觀游覽記
教師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鼓勵學生游覽家鄉,了解當地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歷史,寫參觀游覽記,教學生在豐富的體驗活動中提高語用實踐的水平。
(三)開展辯論會
小學生年齡小,辨別能力弱,對很多社會現象分不清對錯。教師可以選擇某些社會問題讓學生展開辯論,讓他們在辯論中明理,提升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如“同學過生日該不該送禮物”“現在電腦打字,根本不用練字了”等話題都能引起學生思辨的興趣。
四、利用網絡媒體,豐富語用實踐的形式
(一)編輯祝福短信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節等重要節日的契機,讓學生利用QQ和微信編輯祝福短信,并發送給相關的人,激發他們運用語言的興趣;也可以在家人或朋友生日時發送祝福短信;還可以嘗試讓學生與學會利用網絡交流。
(二)寫頒獎詞
春節期間可以給某位最辛苦的家人寫,也可以給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親友寫,“六一”期間給優秀小伙伴寫,以感謝或表揚他們的努力付出。這也是一種新穎的語用實踐形式。
(三)寫便條
便條形式有請假條、留言條、明信片等,主要說明某件事或表達勸慰、開導、鼓勵等情感。內容可長可短,形式不拘一格,表達意思即可。
總之,語用實踐的機會就在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只要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特點,關注社會現象,靈活利用網絡,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語用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