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露
摘 要:“高鐵時代”的來臨,為沿線區域的交通網絡建設、產業結構升級和聯動發展等帶來新機遇,提出新要求。為此要大力推動高鐵經濟創新發展,優化提升沿線區域產業布局,建立健全高鐵經濟開放合作機制,培育高鐵經濟新引擎。同時,政府應出臺相關扶持高鐵經濟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高鐵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高鐵經濟;產業結構;聯動發展;政策扶持
注: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
項目編號:201610378051
項目名稱:高鐵經濟效應對于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安徽省定遠縣為例
1引言
2008年8月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的建成通車,標志著中國高鐵時代的到來,時至今日,一張從東到西、由南至北的高速鐵路網正在全面鋪開,全國各地加速挺進“高鐵時代”。高鐵作為一種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其速度快、舒適性強、運輸量大等特點為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效益。從長遠看,高鐵不僅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史官清和張先平認為,高鐵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極化效應、通道效應、互補效應和網絡化效應四個方面。李想、楊英法認為,高鐵是一把“雙刃劍”,既具有正面效應,也具有負面效應,需要正確利用,充分發揮其正面效應而將其負面效應降低到最小。本文認為,“高鐵經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高鐵經濟已經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
2高鐵經濟效應的表現
“高鐵經濟”泛指依托高速鐵路的綜合優勢,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以及消費群體、消費資料等消費要素,在高速鐵路沿線站點實現優化配置和集聚發展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其對區域交通網絡建設、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和沿線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對區域交通網絡建設的影響
短期來看,高鐵的開通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提高了出行的舒適度。從長期來看,其對于區域整體的交通建設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以高鐵為輻射點的交通網絡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實現其與公路、航空運輸的緊密對接,因而要堅持功能創新與功能疏解有機結合,做好各運輸線路規劃、站點設置,完善連接高鐵的“最后一公里”,通過資金保障、安全保障、技術保障和環境氛圍打造,進一步提高高鐵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快構建“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銜接緊密、運行通暢”交通網的步伐。
(二)對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高鐵經濟無疑會推動區域經濟增長,一方面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各區域之間的距離,促進生產要素流通的同時,也加快推動了各區域合作與開放升級;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優化城市建設奠定基礎,以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為出發點,在客運站周邊建設新城區,使新城區與中心城區盡快對接融合,從而把中心城區做大做強。同時,高鐵對于開拓旅游市場空間,加快培育旅游經濟也有顯著優勢,其不僅降低了游客的交通成本,增加旅游出行規模和頻率,而且改善了旅游目的地可達性,因此,要充分依托當地的生態文化優勢,充分挖掘旅游資源,提高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管理與服務,推動旅游業的發展,進而促進對餐飲購物、賓館酒店、休閑娛樂等服務業需求,促進消費型服務業的提檔升級。尤其要突出打好紅色文化、綠色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旅游王牌,以高鐵站點為中心,以旅游大巴、汽車租賃、公共交通為載體,迅速實現旅游目的地與高鐵站之間的快速銜接轉換。
(三)對沿線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影響
高鐵能極大改善沿線區域的投資環境,加快沿線生產和消費要素流動的同時提高區域之間的交流互動功能,促使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使區域資源得到系統有效的利用和開發。通過識別與發揮區域優勢職能,帶動地區職能的分工,推動區域系統職能組合。各城市優先發展各自優勢產業,然后以高鐵為紐帶促進非優勢產業互相流通,同時以產業分工為具體導向,加快區域生產的分工協作,促進了區域一體化的同時也避免了同質化競爭。為保障區域合作的開展,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予以保障,因此要結合沿線區域具體情況,適時制定跨區域合作機制,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對接和互聯互通、產業對接互補和生態共建共享,促進地區間的經濟交往、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高鐵經濟效應呈現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為主,通過各類要素的流動,推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主導部門的優化發展。如果區域間資源配置合理、分工明確,對強化區域發展的協作關系有重要意義。長期來看,區域各主要城市的協同發展,更有利于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3高鐵經濟效應在京滬高鐵定遠站上的實例研究
位于滁州市定遠縣池河鎮青崗村境內的定遠站是京滬高鐵的一個車站,是京滬高鐵安徽境內四個客運站之一,同時也是安徽境內唯一停靠的縣級站,于2011年7月1日伴隨京滬高鐵的開通正式開站運營。高鐵通車后,從上海到這里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而周圍城市蚌埠18分鐘就能到達,同時合定連高鐵項目的規劃,為將極大的拓展定遠的交通通達度,方便定遠及周邊縣市人民的出行。為配套高鐵建設,定遠縣總投資約2.7億建設了雙向六車道公路連接縣城與高鐵,從縣城到高鐵站2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為旅客實現“零換乘”,同時為了拓展高鐵定遠站的輻射范圍,定遠縣積極與鄰近兄弟縣市進行磋商。
高鐵新區的建設也正在緊張的進行。高鐵帶給定遠的是長遠的發展,為了提高新區的建設檔次,定遠縣委托上海市發改委的一個專家組對高鐵新區進行規劃,希望設計出一套與定遠現有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相吻合的方案。定遠依靠靠近南京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南京都市圈已將定遠納入經濟發展范圍,積極引進南京、上海等的項目,為定遠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同時依托高鐵經濟效應,定遠正積極打造現代農業和觀光旅游經濟。定遠一直是農業大縣,基于自有的農業優勢以及國家對于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力扶持,將給定遠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來良好的契機。在觀光旅游方面,定遠正在積極開發金山滴水寺和中九華寺等歷史古跡,同時保持與周邊縣市的緊密交流,借助它們的優勢產業吸引更多人才與企業,進一步促進自身和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4應對高鐵經濟效應的建議
為更好的利用高鐵所帶來的機遇,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要積極加強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同時制定合理具體的制度予以保障。
(一)積極推動產業升級
修建高鐵對于建立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有著十分顯著的突出效果,城市自身的知名度與城市形象將得到提升與發展的機遇。因此要把握機遇,建立城市的影響力,創造一個嶄新的城市形象。在積極有活力的城市形象的基礎上,要更好的利用黃金期發展旅游業。高速鐵路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從而更好的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高速鐵路的發展,增加了客流運輸量,所以要積極完善旅游服務設施,以縮短旅客的旅行時間,擴大了旅游業的輻射面,從而吸引更多國內外的游客,更好的利用客流運輸量的增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二)加強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
要更好的融入周邊經濟圈。高速鐵路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到周邊城市的時間,因此要加強同其他城市的經濟聯系以及技術、經濟、資源等方面的交流,形成了同城效應,加強分工協作,合理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產業集聚,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一體化的形成。雖然在現階段,高鐵建設可能會有一定的“虹吸效應”出現,但是隨著區域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相對發達的區域可以利用積累起來的品牌優勢做強總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先期可以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營造較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實現產業發展后來居上,打造新的增長極點。同時主動抓住高鐵帶來的區域發展機遇,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這不僅有利于區域間分工和協作,還有利于形成比較好的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效益。
(三)政策保障
為充分保障高鐵經濟的落實與發展,政府應該將高鐵經濟帶納入相關規劃,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沿線區域高鐵經濟帶的發展,同時促進高鐵沿線城市之間以及沿線城市與其它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及支持沿線城市完善高鐵沿線的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項目的建設。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增強人才吸引力,引進各種緊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優化經濟建設的軟環境。同時要統籌考慮高鐵沿線城市的人口發展、產業布局、城鎮建設、綜合交通、生態環保和開放合作,加快出臺支持高鐵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1]何白女.武廣高鐵對郴州經濟的效應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8)
[2]盧燕,余斌,韓勇.基于客流結構的高鐵經濟輻射效應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6(1)
[3]曾光.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應對——以江西為例[J].城市經濟,2015(8)
[4]張座銘,付書科,易明.湖北高鐵經濟效應綜合評價及政策創新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8)
[5]汪建豐,翟帥.高鐵經濟效應對區域發展機制轉型的影響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5(11)
[6]柴小春.高鐵對沿線城市經濟效應的影響[D].中國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長安大學,2014
[7]邢劍.濟南高鐵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研究[D].中國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山東師范大學,2014
[8]杜海濤.京滬高鐵對山東經濟社會影響研究[D].中國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北京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