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謹帆+龍瓊+黃金蓮
摘 要:雙師型教師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辦學目標的中堅力量,校企合作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必經途徑。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的三種模式,并指出院校主導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較佳模式,探討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
1 前言
區別于傳統的以理論研究為主的高等本科院校,以“面向地方、服務地方,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和實用性人才”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業己成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然而關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在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關于本科院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不多見。只有充分理解“雙師型”教師內涵,認識“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尋求建設的策略途徑,才能切實提高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確保辦學目標的實現。
2 校企合作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必經途徑
何謂“雙師型”教師,目前并沒有確切的定義,學術界的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雙證”即“雙師”。以教師是否持有“雙證”(教師資格證、行業技能等級證)為判斷標準,認為擁有“雙證”就是“雙師”。第二,“雙職稱”即“雙師”。認為“雙師型”教師是“教師+工程師”或者“教師+會計師”等等,即教師必須有教師系列和行業系列兩個以上的職稱。第三,“雙來源”即“雙師”。這種觀點強調,“雙師”主要指“雙來源”的教師,即從整個教師隊伍的結構來說,一方面既有專職教師,另一方面又有兼職教師;既有來自高校的,又有來自企業的。第四,“雙素質”即“雙師”。這是一種忽略形式而注重實質的提法,認為從教師個體素質來看,即專業課教師既具備了企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崗位實踐經驗,逐步向教師—工程師、教師—技師、教師—會計師等復合方向發展??梢钥闯鲭p師型教師的概念及內涵極為豐富,本科院校的雙師型教師的能力素質與高職高專院校的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細微差別。本科院校的教師不同于高職高專,他們多具有碩博士學位,學歷層次較高,理論知識較扎實,加強其實踐能力培養,是雙師型教師的主要來源。
注重教師的技能培養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發展的需要。僅僅靠外出進修、到高校學習深造,不是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好方法,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合作辦學是促使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提高實踐技能的最佳途徑,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突破口。首先,通過合作辦學,能使專業課教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與企業合作過程,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術生產過程,掌握企業勞動組織過程。這樣將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逐步成為“雙師”素質的教師,教學水平也相應有所提高。其次,通過合作,專業建設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專業向企業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專業技術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機制:專業教師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科研等活動,及時掌握企業最新技術,增強了生產實踐和科研能力。再次,通過校企合作,教師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技術、設備現狀及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補充生產實踐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內容;教師也可帶著教學的一些新問題,向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從而提高專業技能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3 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模式
從合作實現形式上來看,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模式有政府主導式、校企一體式和學校主導式。
(一)政府主導模式
該模式由政府的有關部門牽頭,成立學校“校企合作”聯誼協會,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設置專家資源庫、企業資源庫和“雙師型”教師人才庫,分別給企業和學校提供資源可供選擇。這種模式下,政府要充分扮演好牽頭人的角色,既要讓地方財政在地方教育費附加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設立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基金,主要用于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過程中給企業、參與實踐的教師和學校適當的補助,同時還要為主動提供實踐崗位的企業減少稅負,或為其提供一些經營上的便利,提高企業積極性,讓企業愿意參與到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工作中來。這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政府有較強的控制力,能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為學校、教師、企業起好橋梁紐帶作用,能有力推動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政府居于領導地位,學校和企業大多顯得被動,積極性可能打折扣,尤其企業在落實時,可能找各種借口推脫,甚至為完成任務走過場,不能保證教師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二)校企一體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由學校自己根據市場需要設置專業,根據專業需要創辦企業,將校企真正融為一體,教師既是學校的教師,也是校辦企業的管理者、工程師,或者技術研發人員?;蛘哂捎薪洕鷮嵙Φ钠髽I贊助學校,學生在企業完成學習,畢業后可以在企業就業,教師在企業工作的同時,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給學生。這種模式下,學校看起來象工廠,工廠看起來象學校;教師看起來是師傅,師傅看起來是教師。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才能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校企真正融合,能讓崗位確實為師生開放,教師在實踐崗位上能放開手腳,參與研發與管理、生產,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有效釋放,效果最好。這種模式的缺點是企業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盈利是企業最終追求的目標,如果參與實踐的教師水平和能力不能滿足崗位的需要,將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院校主導模式
院校根據自己專業的需要,主動和有關企業聯系,將教師送到企業觀摩、掛職或頂崗實踐,企業為院校提供一定方便,在不影響自己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安排參與實踐的教師從事一定的工作,給教師鍛煉提高的機會。院校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一是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二是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三是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四是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主動權在院校,院??梢愿鶕约旱男枰灾靼才沤處?,也不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且如果管理到位,教師能在實踐過程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企業兼職教師到院校任教,還能為院校培養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和專業技術。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因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有可能沒有積極性,導致教師到企業實踐受不到歡迎而影響效果。有的企業還需要院校支付一定費用,增加院校的經濟負擔。
綜合三種模式的特點,考慮到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及多專業的特點,筆者認為院校主導模式是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最佳模式。
4 校企合作模式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
(一)建立“訪問工程師”制度
院校一般都和對應生產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的教師定期送到對應的生產部門,進行專業實習和技能訓練,以勝任崗位工作,在企業建立訪問工程師制度。“訪問工程師”模式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突破口。院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時間,安排教師到專業對口的企業,通過掛職頂崗、合作研發等多種形式強化實踐技能,提高雙師素質。學校大力倡導和鼓勵教師通過“訪問工程師”的形式參與企業的科研項目,既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又可以提高學校服務企業的水平。
(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激勵制度
制定“雙師型”教師的獎勵政策,要建立健全激發教師知識拓展、獲取“雙師”資格的獎勵機制。使“雙師型”教師在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晉級崗位、課時酬金、學習進修等方面享有相對優厚的待遇,以保證“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穩定。鼓勵和提倡教師考取各種行業資格證書。通過教師任職標準的調整和工資制度的改革,引導并鼓勵教師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行業技能等級。
(三)制定和完善師資培訓管理的各項制度
認真制定和完善師資培訓管理的各項制度,加強對師資培訓過程的管理和考核,積極探索提高教師“雙師”素質的長效機制。首先,專門制定教師定期深入企業學習等制度,通過工作合理掛職或頂崗、參與企業實際工作項目開發等途徑確保專業教師達到基本的實踐工作經歷要求。通過深入企業了解專業和行業發展新動向,更新知識,在教學中引進和滲透新技術、新成果。其次要加大師資培訓經費的投入,加強師資培訓經費的預算管理,為師資培訓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再次,加強師資培訓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師資培洲的效果。支持在職教師積極參加提高學歷層次學習,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相應能滿足需要的培訓基地參加學習,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五)制定兼職教師管理制度
根據學校實踐教學工作的需要,從相關企事業單位正式聘任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社會名家、高級技術人員、技師或能工巧匠,或通過與企業合建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方式,由企業有關專家到學校充當“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大部分是行業技術的拔尖人才,他們以最新的技術來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參照其職稱與工程實踐資歷,把兼職教師分為兼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實行分類管理,承擔專業建設、兼職授課和指導實訓等不同教學任務,實行彈性靈活的教學時間安排制度。聘請企業有關專家和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為學校特聘教授或實習指導老師并發給相應的聘任證書。
(六)建立校企合作信息網絡平臺
校企合作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可增大信息量,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擴大信息的覆蓋范圍,使院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人才及科研信息網,為院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各種方式的人才、科研合作活動提供信息與機會,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
5 結語
形勢是變化的,校企合作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能一成不變地采用某種模式,而應不斷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暢通的信息渠道,密切聯系企業,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最切實的是要以持續不斷的校企合作項目研究和開發為載體,培養教師的“雙師”能力的同時,取得學校、企業和社會三方共贏得局面。
參考文獻
[1]蔣丹.論我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田江.新建本科院校與青年教師關系架構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3,(13)
[3]楊揚,武鶴,劉海蘋,王麗榮.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
[4]王宏志,王珺楠,張麗娟,邱歡.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1)
[5]劉霞.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中國高??萍?,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