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玉
摘要:本文針對供給側背景下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了分析,據此分析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如何通過內部審計來實現增值服務。
關鍵詞:供給側;內部審計;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增值
一、內部審計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分析
首先,過去經濟發展中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產業大多處于價值鏈底端。十三五戰略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調整我國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之中的位置,那么對外優化產品結構、對內實現產業升級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內部審計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該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與此同時,內部審計可以和國家審計相互促進和協調,彌補國家審計在產業鏈構建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其次,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在于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減少無效供給。有效供給建立在創新驅動的基礎上,創新驅動的動力一方面來自于外部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內部控制的優化,內部審計則是內部控制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我國低端產業在國民經濟產業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經濟發展以較大的資源消耗為代價。供給側改革將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在供給端,但是我國供給端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因此需要內部審計作為強有力的措施來優化內部結構、降低資源消耗。
再次,供給側改革雖然表現為有效供給的增加,但是在本質上則是一種創新的供給。舊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得很多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這種情況使得很多不可再生資源遭到了的無效的消耗。因此,我們必須致力于營造一種保障性的經濟發展環境和轉變環境,轉變產出決定收入的陳舊觀念,樹立有效產出才能創造收入的嶄新理念。在供給側改革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對我國經濟新常態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只有處于內部審計的監督和糾偏環境之下,經濟發展才能從三駕馬車經濟拉動轉變為供給側改革消費拉動,使得經濟發展性長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供給側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增值服務
本文筆者采取平衡積分卡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提供增值服務的評價體系。因為內部審計部門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之中依然被看做是費用中心,其為金融機構增加價值的方式是難以通過財務指標進行有效衡量的,所以需要增加非財務指標來衡量其對金融機構的貢獻。內部審計部門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增加價值主要體現在客戶層面上,因此從客戶層面來衡量內部審計增值服務狀況也是不可或缺的。平衡積分卡是和組織戰略目標相匹配的最契合評價模型,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本身也是為了實現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戰略目標而服務的,二者的結合具有協調性。
(一)財務角度
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能夠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日常運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發現和整改,便于機構減少運營成本,改善經營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提升運營效率和效果,間接地促進其經濟效益的提升。內部審計的直接增值可以通過其職能由“監督型”向“服務型”轉變,提高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從而利用潛在的成本節約來衡量。總的來說,內部審計節約額度在總預算之中的比重和其他部門的生產率提高情況是衡量內部審計增值狀況的兩大指標。
(二)客戶維度
內部審計的客戶一方面包括了董事會和管理層,另一方面則包括了被審計單位各個部門。董事會和管理層代表的是股東的利益,那么從客戶角度來設計的指標能夠反映出內部審計部門對股東價值的增加狀況。
因此,客戶角度指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衡量:董事會或者管理層給予內部審計工作的時間,這個指標可以間接地反映出內部審計的效果;內部審計部門提出的意見被采納或者接受的比例,該指標能夠反映出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狀況和提出的建議的質量;董事會或者管理層對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滿意情況,管理層滿意度越高則表明內部審計部門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貢獻越大。
(三)業務流程角度
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流程涉及到制定審計計劃、執行審計程序、完成審計目標,從而展現出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其最終的結果也體現在價值增值角度的衡量上。因此業務流程的維度選取以下兩個指標:一是審計工作計劃完成百分比;二是有價值的審計建議的數量。有價值的審計建議能夠促進農村金融機構戰略目標的實現,即該審計建議能夠改善農村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率和效果。
(四)學習與成長角度
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準、理論掌握情況和知識結構等維度是反應學習與成長維度的重要指標。學習與成長角度指標是其他三個角度指標的驅動因素,審計人員人均接受教育培訓的課時量可以反映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為了培養內部審計人員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思想和繼續發展成為優秀內部控制人才的努力程度。
筆者所在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采取了增值型內部審計方法之后,發現業務風險隱患,查處了大量的違規行為,規范了金融機構內部的操作流程、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挖掘和暴露了一些問題,使得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和經營業務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供給側時代背景下,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中引入平衡積分卡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一種必然選擇,其可以將戰略目標轉化為金融機構具體的指標和目標,使得戰略目標和階段性經營目標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平衡積分卡作為一種評價指標,綜合考慮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內部財務、客戶、業務和學習維度各個因素,對其形成持久競爭力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調動農村地區各項勞動力因素的價值和效用。
參考文獻:
[1]范經華.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審計研究,2013(2).
[2]李巖.新常態下推進審計供給側改革的思考[J].理財,2016(5).
[3]王洪軍.芻議國家審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審計月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