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亮
摘要:一度由于鋼鐵行業快速發展而帶動發展的鐵合金行業,如今受制于鋼鐵行業整體低迷而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本文立足成本基礎管理,結合筆者切身管理經驗,以期對鐵合金企業進一步健康發展提供相關對策。
關鍵詞:鐵合金行業;經濟發展;鋼鐵行業
一、鐵合金及行業現狀簡介
鐵合金是鐵與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中間合金,主要用于鋼鐵冶煉時作為脫氧劑、元素添加劑等加入鐵水中使鋼具備某種特性或達到某種要求的一種產品。在業界,流傳著一種通俗的說法,鐵合金是鋼鐵的“味精”,無它不“香”,因此鐵合金行業的發展與鋼鐵行業緊密相關。
在鋼鐵行業整體疲軟的背景下,鋼廠順勢將資金及經營壓力轉嫁給鐵合金企業,采購定價持續走低,而鐵合金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得不堅持虧損生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鐵合金虧損企業常年維持高位,截至2016年9月,全國虧損企業達562家,環比增加 2.6%,同比增加6.1%,累計虧損總額為629,791萬元,環比增13.27%,同比增38.1%,鐵合金全行業幾乎均處于虧損狀態。
二、成本基礎管理對鐵合金企業的影響
(一)成本基礎管理水平影響企業的生存質量
在鐵合金行業普遍虧損的背景下,企業間競爭已經由效益競爭轉變為生存競爭,而成本管理水平已成為影響企業生存能力的核心因素。這一點從國家對關聯行業的管理政策便可見一斑。自2016年1月1日起,財政部決定所有鋼鐵企業執行《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鋼鐵行業》通知,在鋼鐵行業,成本管理已上升至國家高度。而基礎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石,失去基礎,管理將變為無本之末,因此成本基礎管理水平深刻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質量。
(二)成本基礎管理水平影響企業管理升級、轉型增效
企業發展需要具備戰略眼光,一個只注重生存的企業很難想象能夠持久生存,只有具備戰略發展眼光的企業才更有生存優勢。廣義的成本基礎管理,涉及企業管理方方面面,如存貨、工藝、生產管理等,成本基礎管理水平的提高將帶動企業各方面基礎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礎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向管理層高效快速的提供管理指標進而幫助管理層制定企業戰略,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戰略的落地實施,形成良性互動,進而推動企業實現管理升級、轉型增效。
三、提升成本基礎管理水平主要對策
鐵合金行業屬于高投入、高消耗行業,從原料到產品涉及諸多方面,談及成本基礎管理同樣內容龐雜,本文限于篇幅,就鐵合金企業成本基礎管理主要方面提出對策。
(一)原物料基礎管理
原物料占資產價值比重較大,同時具有一定管理難度,筆者認為提升其管理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統一原物料名稱:任何管理都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對于原物料管理,物料名稱的統一化即是標準。規范原物料名稱需要企業將職責統一劃歸具體部門,一旦劃定職責,所有原物料名稱及代碼只有一個出處,不容許各部門以慣用名稱命名原物料,造成部門間數據混淆、混亂。同時,原物料管理部門需制定完整的原物料名稱規則,包括物料代碼、物料名稱、物料核心元素含量、物料性狀描述,下發各相關部門共享,凡有物料名稱變動應立即更新物料名稱規則至各部門。
2.規范原物料成分鑒定:名稱是識別原物料的外在標識,而成分是識別原物料的本質標識。成分鑒定包含原物料中各主要元素含量鑒定,含量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采購成本與后續物料消耗成本。成分鑒定需要引入監管機制,可以安排由常規部門對原物料進行日常成分鑒定,而不定期抽調專業人員或者聘請第三方機構抽檢,從而有效保證鑒定結果的客觀、準確。
3.原物料廠內運送計量管理:原物料調出及領入均需要填制單據,雙方不應使用同一設備進行計量,調出方與領入方需要核對雙方計量結果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需要查明原因并調整一致。常用計量手段是地磅,也可以給裝載機鏟斗安裝計量稱,或者領入方單獨設置地磅進行計量,確保發出原物料重量與實際領用原料重量一致,避免因計量儀器故障或者人為干預導致原物料基礎數據失真。
4.原物料消耗計量管理:原物料消耗其實也可歸入原物料領用管理,之所以將其獨立敘述,是由鐵合金行業生產特點決定的。鐵合金行業原料正式投入生產之前,通常會將原料從倉庫運送至靠近上料皮帶區的用料倉。在實際生產時,再將原料從用料倉通過裝載機上料至皮帶機,皮帶機將原料運送至冶煉爐進行生產。實際生產時,由于企業自動化設備最終原物料消耗數據是通過上料皮帶秤取得的,因此用料倉領用與皮帶上料耗用需要分別計量并核對。通過核對,可以防止由于皮帶秤問題導致的領料數據與實際耗用數據不一致,進而避免期末原物料盤點虧損出現。這一點,筆者所在的企業有深刻的體會,盲目相信皮帶秤計量結果,無相互核對機制,導致錳礦期末盤點時出現盤虧數百噸。
5.原物料存放及盤點管理:原物料不可混同堆放,分物料名稱分庫位進行堆放,此外原料堆放必須呈梯形,四面傾角力求角度一致,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盤點準確率。目前普遍存在的堆放不規則現象造成盤點只能通過經驗,無重復檢驗可能,即使通過專業儀器也無法做到。筆者所在的企業,曾投入巨資聘請專業咨詢公司AMEC對存貨盤點設置紅外線進行盤點,結果在不規則堆放情況下,誤差率競達到20%。
(二)生產基礎管理
有人形象的將鐵合金生產比作做菜,廚師不同則菜品的味道也不同,因鐵合金生產涉及原料多、影響產品品質因素多、不同經驗的人對生產過程理解深度不同導致產品品質不同,這種比喻的確很有代表性。但是,企業不能依靠經驗進行管理,為了將生產經驗數據化、紙面化,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工藝及配方管理:企業應根據“以終為始”的原則,根據產品品質需求建立生產配方,生產配方進行批次(爐次)管理。生產統計應嚴格記錄每次冶煉的原料品種、主要元素含量、原料用量、加料時間、電極溫度、電極下插深度、煙道溫度、產品品質各項指標等。通過基礎工藝及配方數據的詳細記錄,企業可以從中不斷調整各關鍵環節,從而將冶煉經驗數據化、紙面化。眾所周知,電力是鐵合金企業主要成本,筆者所在企業通過統計結果將電力成本分為生產電耗及輔助電耗,對總體電耗進行了逐步改進。
2.廢渣及生產指標管理:廢渣是鐵合金企業冶煉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物質,但在實際生產中,很多企業對廢渣定義不清晰;行業內普遍不將廢渣列為存貨,而在冶煉過程中據情況添加,因此廢渣游離在核算體系之外。同時在考核導向下,常有生產部門人為調整廢渣中主要元素(如錳)含量,從而達到人為調節生產考核指標的現象。為規避這一現象,企業必須對產品以外的廢渣進行成分定義,廢渣一旦形成需經質量部門檢測成分,之后運送至特定區域管理,同其他物料一樣列入存貨體系,參照存貨進行出入庫管理。
(三)固定資產管理
鐵合金企業固定資產品種繁多、涉及生產設備價值較高,而企業往往將主要精力用于產品生產,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投放精力及重視程度都有所不足。長此以往,造成資產賬面與實物不一致、資產歸屬部門不清晰、分攤資產折舊費用無依據、資產無法完整監控等問題,筆者認為要想消除以上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資產編碼及銘牌:企業應建立明晰的固定資產編碼規則,自資產進入企業之初需給資產安裝銘牌,銘牌主要信息包括:資產編碼、資產名稱、進廠日期、資產序列號、監管部門、使用部門等。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使用RFID技術將資產銘牌嵌入到設備不易拆裝處,從而減輕后續資產盤點的工作量。
2.落實資產管理職責:明確資產監管部門,例如財務部負責資產賬實一致管理,監管部門負責資產實物管理,對于生產設備由設備部統一監管,對于行政資產由使用部門自行監管。財務部門牽頭,制定資產新增、調撥、報廢管理規定,各部門據規定執行。監管部門負責資產月度盤點,財務部門負責抽查盤點結果。
3.資產使用問題統計:監管部門需要對資產運行問題進行統計,統計其使用部門、使用人、問題描述等;一方面可以根據統計掌握資產使用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資產問題解決的進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問題總結,了解問題背后隱藏的原因,舉一反三,預防再次發生。
四、結語
成本基礎管理水平的夯實,將有利于成本管理工具的應用,諸如全面預算、ABC成本核算方法、ERP管理等,都將自然而然應用自如,反之也將無從施展。限于篇幅,本文僅就主要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對行業內同仁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趙航.國內鐵合金市場發展之我見[D].第23屆全國鐵合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劉險峰.鐵合金冶煉企業成本管理之我見[J].經營管理者,2012(1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