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釗
摘 要:本文首先從語言、習俗、信仰、生產技術方面說明華人文化在泰國的傳播途徑及傳承方式,進而通過節日民俗、飲食文化、信仰、教育四個方面說明泰國華人文化的特點并與國內的傳統文化進行分析比較。然后通過民俗、飲食、宗教、教育四個方面來闡述泰國華人文化的變遷,最后在文章結尾總結新的泰國華人文化形成的客觀原因。
關鍵詞:泰國華人;華人文化;融合
中泰兩國之間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兩國正式建交可追朔到隋朝時期。隨著兩國關系的日益密切,愈來愈多的中國人移居到泰國,這部分移民被稱為泰國華人。泰國華人目前為止大約有八百多萬人口,泰國華人在保持了原有文化的同時吸收融入了當地的文化,為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
1 華人文化的發展
泰國華人以潮州人為主,來到泰國以后積極學習泰國的語言文化,尊重泰國的風俗習慣,與泰國當地居民和諧相處,很快的被當地社會所接受。最初泰國華人來到泰國,并沒有在泰國傳播文化的意識。華人文化的傳播是伴隨著泰國華人的生活、生產而產生的,并逐步被當地社會所吸收。
1.語言文化: 語言是交流的手段,更是文化傳播的基本工具。潮州方言對泰語影響十分巨大,甚至已經融入到泰語的詞匯系統中。據統計現在泰國詞匯中借用自漢語的詞匯大約占總數的15%。
2.習俗文化:習俗是文化的載體,更是人們認識文化的重要方式。隨著兩國文化的碰撞融合,泰國人逐漸的接受華人文化,更甚于皇族在做壽慶和功德法會等節日活動上都借鑒效仿華人習俗。
3.信仰文化:潮州地區自古以來多崇信鬼神,受到當地文化習俗及環境的深刻影響,這些人在出海去泰國之前都要去神廟祈福,以祈求平安。平安到達泰國以后,這些人以興建神廟、吃齋、祭祀、戲劇的形式來還愿,而這種文化一直傳承至今。戲曲樣式眾多,包括年初的“祝福戲曲”,九皇齋“吃齋戲”,一年結束的時候“謝神戲”等,深受群眾喜愛甚至也受到皇室的喜愛。
4.生產技術:泰國華人為泰國帶來了中國甘蔗種植技術、蔗糖制作技術、碾米技術、胡椒的種植技術、煙葉種植技術等,促進了泰國的經濟發展,為社會進步發展作出貢獻。
2 華人文化的傳承
華人不論走到哪里都十分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的傳承發展。隨著華人地位的不斷提升,在泰華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愈發強烈,在20世紀初期,華人們已經有意識得在傳播,傳承潮州文化。主要方式為:開辦教育、組織商會社團、弘揚藝術文化、發展宗教信仰等。
1、節日民俗文化:現在很多泰國華人文化已經融入到泰國的社會文化中。因為華人的影響,春節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泰國皇室也倡導和支持泰國春節的文化活動。詩琳通公主每年都會參加唐人街舉辦的春節文化活動,如:舞獅、放鞭炮、貼對聯、掛中國結等。泰國節前準備階段和中國一樣,都會進行打掃和清理等活動來辭舊迎新,也有放鞭炮和祭祀活動。
2、飲食文化:泰國人所接受的傳統食品中大部分為潮州食品,體現了潮汕的飲食文化,結合了當地的環境特點又加以改良。在接受華人飲食文化的同時加入了些許本土文化,并形成了獨特的自己飲食特點。
3、宗教信仰:佛教是泰國的國教,也是泰國人的生活重心,與泰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家族里重要的事件都能體現宗教的存在,例如:商店開業、新居落成、嬰兒新生、生日、婚禮舉行、喪禮等。同樣,佛教對中國人和在泰華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和泰國都有著佛教的信仰,只是中國所信仰的是大乘佛教,泰國的是上部佛教,在皈依形式和習俗上都有差異,但是基本教義和儀式大同小異。
4、華文教育:隨著上世紀80年代初中泰兩國的邦交正常化,泰國政府對華文教育越來越重視,1991年泰國內閣放寬華文教育管制政策。最初泰國的華校使用潮州話教學,隨著華文教育政策的放松,泰國的學校開始重視普通話教學。泰國華人中潮州人的后代也失去了學習潮州話的機會,不會聽說潮州話,也很難接觸了解到潮州傳統文化習俗。
3 結語
文化的變異和融合有其自身的規律,文化有自我選擇、淘汰和更新的能力,一部分傳統和特征會失落,也有一本分傳統和特征會保留或者一新的面貌出現。長期以來,老一輩的泰國華人為傳承傳統文化不懈的努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融合,泰國華人文化必將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新的文化包含固有的中華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泰國本土和西方的一些文化特色,它即為新的泰國華人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劉美珠(YenjitLewwattanachotinan). 中泰兩國春節的比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李祺. 泰北云南籍華人融合問題[D].暨南大學,2015.
[3]劉琪. 潮汕文化在泰華社會的傳承與嬗變[J].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42-51+95.
[4]吳群. 試論20世紀初以前中國移民及其后代與泰國社會的自然融合[J]. 東南亞研究,2001,03:42-49.
[5]陳俊粦.淺談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傳承[J].潮州文化研 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