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龍
摘 要:心靈哲學成為當代西方哲學中最活躍的學科之一,該領域爆發了并正在進行著所謂的“本體論變革”,笛卡爾的二元論的思想成為他們批判的對象,因此,笛卡爾對心靈哲學所作的貢獻是大多數哲學家所忽略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當代“本體論變革”中的部分思想對笛卡爾心靈哲學的思想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
關鍵詞:心身關系;心靈哲學
一般認為,現代西方心靈哲學是從笛卡爾開始的。它提出的問題是,世界事物都有物理的部分,但這眾多的物理部分是如何統合的?該領域爆發了并正在進行著所謂的“本體論變革”。這一變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潛藏在大多數哲學體系中的二元論幽靈。而作為二元論的代表者——笛卡爾,就不可避免的成為矛頭所指。
1 笛卡爾關于心靈哲學的基本思想
笛卡爾的關于心靈哲學的思想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概括:自我意識、心身關系、人與機器。
自我意識。笛卡爾的方法是以“懷疑”開路的。他的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懷疑。我在懷疑,這也是在說,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須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來,“我思”必然依附一個主體,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
心身關系。上面已經說了,笛卡爾的“物質實體”和“心靈實體”是從屬性“廣延”和“思”中推出來的。他認為,“廣延”和“思”無論從哪個層面上來看都不可能還原為對方,因此,它們具有不可還原性,物質實體和心靈實體具有絕對的區別,進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論的思想。
人和機器。笛卡爾是“人和機器說”的堅決反對者。他認為人不是機器,動物才是機器,因為人和動物的身體是物質的不同形態,所以它們也服從物質的普遍規律。他同意將動物和人的肉體看作機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體和物質的范圍,進入意識和精神的層面,就不能將動物和人同等對待。
2 “人不是機器”
事實上,笛卡爾是“人是機器”說的堅決反對者。他只說“動物是機器”,從未說“人是機器”,而且他明確斷言:“人不是機器”。
笛卡爾的觀點依賴于他對動物和人的根本差異的看法。根據心物二元論,他認為,雖然物質的東西和精神的東西都是神創造出來的,但它們服從不同的規律。物質世界是按照因果機械規律運行的,其結果是形成了包括天體和其他非生命物體在內的自然界。因為動物和人的身體是物質的不同形態,所以它們也服從物質的普遍規律。在這個意義上,笛卡爾同意將動物與人的肉體看作是機器。但他認為,一旦超出了肉體或物質的范圍,進入意識或精神的層面,就不能將動物與人同等看待。因為人是有理性的,動物是非理性的。人之為人,不在于其物質的身體,而在于其理性的靈魂。是否具有理性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動物與機器都是物質的,都不具有理性,在這一點上它們是共同的,所以我們可以將動物看作是機器,但卻不能將有理性的人看作是機器。笛卡爾認為能將人與機器區分開來的第二不同點是:機器沒有學習功能,它只能根據預先設計的程序運行,不能處理程序未規定的事情;而人則不同,人的理性是萬能的,他可以通過自己的認識發展,應付千變萬化的環境,說得更通俗易懂一點,人可以隨機應變。在此,笛卡爾以否定的方式提出了機器是否能模擬人類的認識和學習機能的問題,這是他的反機器思維觀點的深入和具體化。當然,笛卡爾的依據,仍然是他的心物二元論。雖然笛卡爾的二元論是站不住腳的,但他提出的問題是重要的,是對當今心靈哲學和人工智能科學的重大挑戰。
笛卡爾以否定的態度預言了實現機器思維的極大難度。當今科學家采確實已經研制出了機器人,他們用最先進的設計和科技芯片,試圖制造能夠模擬人類思維的機器,但進展甚微,以至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所處理的信息量還不到人腦的百分之一。這一事實表明,笛卡爾的預言并不完全是虛妄的。他所提出的許多觀點和預見將作為一份珍貴的遺產,豐富當今心靈哲學和心智科學的寶庫。
3 笛卡爾的心靈哲學的價值所在
不管笛卡爾的二元論思想給哲學界帶來了何種災難,我們都不能被關于二元論的批判遮蔽了雙眼,而對笛卡爾一概否定,對他的貢獻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別人怎么評價他、怎樣詆毀甚至詛咒他,我們仍應正視他對心靈哲學所作的貢獻。
笛卡爾為心靈哲學設定了共同的問題和對象。他認為,人是由物質和靈魂兩種實體構成的,靈魂的特征是能思而無廣延,身體則有廣延而不能思。同時他又用身心交感論解釋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問題。他的理論及其矛盾構成了近現代心身問題討論的焦點。與此相關的,心與身有沒有同一性,有沒有“屬”與“種”的關系,它們的結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對此應如何解釋,這一系列的問題成為心靈哲學的核心問題,盡管討論的方式和論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當代,心靈哲學這一領域,爆發了并正在進行著所謂的“本體論的變革”,一些哲學家以解構心靈,祛除隱藏在人們心中的二元論幽靈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極大地豐富了心靈哲學的思想。但是,他們討論的部分問題并未超出笛卡爾所思考的范圍,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爾的觀點的基礎上發展和衍生起來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爾。下面,將結合當代本體論變革中的部分思想進行分析,以顯示笛卡爾心靈哲學的價值。
同一論者認為,獨立的心靈實體、不可還原的心理屬性、超出物理因果鏈的原則都是不可能的。笛卡爾在他的《第一哲學沉思》中,在論述心身二元論的時候,他說:“只要能清楚、明白地理解一物而無須涉及另一物,就足以確定該物與另一物是不同的。”證明了“思”與“廣延”之間絕對的不可還原性。雖然笛卡爾和同一論得出的結果完全相反,但是,他們在這方面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雖然還原法不是笛卡爾創造的,但是,他把這種方法用在論證心身關系上,不能說對同一論者沒有啟示。
功能主義者認為,人的心理活動、狀態和事件就是大腦功能的表現,而這種功能和機器人對輸入信息的儲存、加工,計算以及信息輸出的功能類似。關于這一點,其實笛卡爾早就論證過,他認為人的肉體和動物是機器,但人不是機器,他還對此作了一個思想試驗,如果一架機器的外表和動作與猴子一模一樣,那我們無法將她和猴子區別開來。可是,如果一架機器的外表和動作與人一模一樣,我們卻可以將它區分開來。因此,我們可以說功能主義思路在某種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爾的思想。
笛卡爾不管別人怎么評價他,也不管有多少危言聳聽的宣告和預言,他在哲學這塊土地上辛勤的耕耘。因此,不管他的身心二元論的結論給哲學帶來了多少災難,我們也應該始終用一顆平常的心來面對他的關于心靈哲學的思路和方法,更不能因為他的二元論而忽視了他在心靈哲學上的貢獻。在西方心靈哲學的歷史上,笛卡爾開創了一條與亞里士多德以來以實體為中心不同的研究路向,它的主要方法不是形而上學的證明或規定,而是對精神現象的自然描述。
參考文獻
[1]高新民、劉占鋒,心靈的解構——心靈哲學本體論變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
[2]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商務印書館
[3]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4]笛卡爾,論靈魂的激情,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
[5]周曉亮,自我意識、心身關系、人與機器——試論笛卡爾的心理哲學思想,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
[6]《談談方法》,笛卡爾,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