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彬
摘 要:雜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秦漢時期開始,雜技就已備受矚目,呈現繁榮發展之勢,歷史上各個朝代也綻放出不同的雜技藝術風采。經過長期的發展,雜技在中國不同省市形成各自的特色,中國的雜技之鄉。中國雜技的技術難度高,善于挑戰極限,且具備雜技世家的技藝傳承。
關鍵詞:雜技;創新;堅持
雖說我國的藝術專業人才多不勝數,雜技技術無疑是其中深受廣大群眾的歡心。歷史文化的悠久、藝術技巧的創新,使得雜技藝術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傳統藝術都面臨這一個抉擇。對于雜技藝術而言,創新是保證雜技藝術青春活力的最好方法。本文簡單介紹了雜技藝術,
1 中國雜技發展概述
中國雜技源遠流長,不僅受到國人的欣賞,更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榮獲贊譽,屹立于世界雜技之林。 雜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經久不衰、代代相傳的藝術形式。當代雜技的發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環境,積極推動雜技的市場化發展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因而 體現出特有的東方文化特征,如雜技故事劇《孔子》、雜技舞蹈劇《千里共嬋娟》,都是將中國傳統舞蹈、音樂與雜技藝術結合的典范。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審美意識增強,雜技更加為人們所欣賞,這是其發展的需求所在。同時還應看到,遼闊的幅員中不乏雜技發展的低迷景象。首先,我國雖然雜技之鄉眾多,歷史積淀深厚,只是根據市場不同的節目需要、文化節日慶祝需要等而進行表演,因而當代雜技不免顯得有些蕭條。其次,中國雜技藝術風格獨特,備受世界矚目,這從古往今來的國際交流成果就能得到證明。然而在當今的世界雜技表演中,中國雜技特有的資源不僅開發利用不盡合理,更沒有形成強大的市場優勢。比如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低價格,演出費用很低,聲勢和知名度不及國際大型藝術團等,都給中國雜技的國際市場開拓帶來巨大壓力。因此,市場化是中國當代雜技發展的必由之路。市場化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各大雜技藝術之鄉應當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籌建文化傳媒公司,作為開展國內外市場拓展的基礎,并建立規?;?、產業化的雜技演出基地。公司化運作、組織、業務拓展是中國雜技從推銷向營銷轉變的創新之路。很多雜技之鄉人才輩出,并且具備長期的流派傳承,文化藝術結晶具有強勁的發展動能,但缺乏市場化發展的道路,只能被動接受演出邀約,或是推銷自己的節目。
2 當代雜技的堅持化發展
多年來雜技文藝在人民心目中總是離不開,酸、疼、累、苦、四個字。然而現在國家富強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也提高了不少,所以現在的雜技學校招收學員非常困難,要想招收拔尖人才,更是難上加難、人才匱乏現象。雜技也是國內外文化交流主要節目之一。所謂堅持,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現代元素,使之能夠更好地貼近人們的生活。最近這些年,我國的雜技藝術在國際雜技比賽中攬獲各種大獎,每一個節目的背后都有離不開老前輩的支持和教導,讓觀眾嘆為觀止。這也充分說明我國的雜技藝術家們在重新中取得的藝術成就。雜技技巧越來越精華,藝術品位也越來越高尚,我國的雜技藝術正煥發著無窮的青春活力。雜技藝術是我國古老的一門肢體表演節目,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雜技藝術不斷吸取各種精華,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技藝完善、表現豐富的傳統藝術。我國的雜技藝術主要包括平衡、魔術、健身、翻騰與拋接等種類,其中每一種都有一個傳統將之淋漓表現,現在我們看到的雜技表演一般都是其中幾種的結合。成立文化傳媒公司,積極運用地區雜技藝術的優勢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開辟多元化的演出渠道,才能使精湛的雜技表演為更多的人群所領略所欣賞。雜技藝術之鄉也應當以地區資源為優勢,建立產業化的雜技演出基地,將雜技表演在、大酒店、娛樂會所、產品推銷、紀念品等場所作為生存之道,構筑起產業鏈發展的經濟優勢,并促進雜技知名品牌的塑造。此外,政府在推動中國雜技的國際化發展中應當給予一定支持,如開辟國際交流合作機會,將中國知名的雜技品牌推向高端藝術殿堂,從而形成中國雜技藝術的廣泛影響力,使中國雜技的市場優勢得以建立,改變被動行走于國際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是喜歡看雜技的人多,而學雜技的人少、首先,雜技藝術之鄉應當建立專業的雜技藝術學校,而且政府部門應給予重要的支持,不僅要發展基礎的雜技教育培訓,更要注重向高等教育邁進。雜技不僅要有專業的技術人才,還要有專業的創作人才,市場開發人才。政府部門應通過多種激勵方式,在重點的省市成立專業化雜技人才教育基地,廣泛積累后備力量。其次,政府應當重視保護雜技生態環境。比如中國的吳橋,其雜技節目多,門派多,絕活多,群眾基礎廣泛,雜技儼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政府應當積極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采取主題社區、主題公園、文化節等方式,使地區特有的雜技生態文化代代傳承。最后,各地政府部門應發展廣泛的文化傳播渠道,如組織大型主題雜技晚會、電視特別節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等,使各地的優秀雜技節目向外傳播,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精彩的演出,領略中國當代雜技的風采,并從中帶動雜技的市場化發展。
3 中國雜技藝術的創新
要想表演節目發揚光大,而創新,就是在傳統上做出改變,以便更能適應社會發展和觀眾的審美觀。雜技藝術也是一門特殊藝術,其所傳達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也體現了一種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所以,雜技藝術的創新不僅僅包括藝術形式的創新,還有藝術技巧的創新。雜技藝術一種以技巧為核心的特殊藝術,其表現形式主要是演員的形體語言與各種高難度動作。所以,雜技藝術的創新不僅要創造高難度、能夠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技巧動作,還要對雜技的藝術觀念、舞蹈、音樂、劇情等很多因素合成起來,用現代科技對雜技藝術進行全方位的包裝,展現在觀眾面前。強化創新意識。雜技作為一種技巧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復雜的,必須通過創新為之不斷注入活力,缺少了創新,藝術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一個雜技從事者和雜技藝術家都應當擁有創新的藝術觀念,不能局限在陳舊的思維中,要敢于創新、敢于超越、敢于突破。其實不僅僅是雜技藝術,每一項藝術都是這樣,運用創造思維。創新意識,要以具體運用創新思維為智力支持與有效保證。所謂創造思維,就是指那些創造了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創造思維具有強大的力量,并且具有靈活、開放、有效許多特征,它能夠打破傳統觀念和規矩的約束,另辟途徑,用特殊的方法解決問題。影響創造思維的因素有兩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洞察力的敏銳程度、想象力是否豐富與知識的掌握范圍;非智力因素則包括動機的正確性、興趣、情感、意志與性格等因素。思想內容的創新:思想的創新,是雜技藝術創新的首要體現。其主要包括雜技節目的主體、形象、題材與形象等等。我國在思想創新方面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許多優秀的雜技節目由此誕生。比如曾經獲得眾口好評的雜技劇《花木蘭》,以雜技的手法成功塑造了花木蘭的形象,是思想內容創新的典范。再比如更早的《快樂炊事員》,通過雜技的技巧將勞動的快樂與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很好的表現出來,也是思想內容創新下的藝術精品。藝術形式的創新:在雜技藝術中,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是相互結合的。思想內容需要靠藝術形式體現出來,而藝術形式又要靠思想內容指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多年來春晚的雜技節目都是以藝術形式的創新作為最大的亮點。
隨著人們的審美情趣的改變,對于雜技藝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人們的需求,目前的雜技表演中都加入了舞蹈元素,以增強雜技表演的無縫銜接的形式。這也表明雜技正由技術向著藝術轉變。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與時代脫節,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觀眾對于藝術的審美觀大大提高,雜技技術要想在眾多藝術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出創新,保持雜技技術的永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