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巖
摘 要:森林資源的保護過程應該與利用相互融合,通過林業生存與發展這一物質方面的因素,我們要明確的是保護林業資源是重點中的重點,尤其在國家規劃過程中,林業發展應該從利用方面入手,積極分析保護與利用的聯系,從而提高基礎性建設水平,也進一步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優化,在肩負著經濟發展與優化生態上有所推動,相關工作人員更要積極進行創新,提高森林管理水平。
關鍵詞:森林;利用與保護;問題;策略
引言
從目前看,林業的發展備受重視,這也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從實際發展角度分析,國家在實施深層保護與利用的時候,更應該積極進行策略的升級,從而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在與自然和諧發展過程中,森林資源保護利用更應該以人為本,與自然發展相統一,協調發展,這樣也會利于發現問題,下面具體分析:
1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
1.1森林生態功能減弱,環境惡化
森林的生態功能顯而易見,是陸地中生態系統的主要方面,作為主體也會因國家林業資源利用保護不當而遭到破壞,開發中存在掠奪式形式,這樣造成了開發的不合理現象產生,這對于發展來說十分不利,也降低了森林數量,當林業生態功能無法達到標準的時候,這種防護效果就減弱了,生物多樣性也會受到破壞,從而土地開始沙漠化、水土流失,降低了資源開發水平,林業生態功能的減弱使得環境變得更加惡化,也使得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對于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都有一定的損失。
1.2利用率低,材質下降
從林業發展目標看,種植過程中忽略了樹種材質要求,使得培育樹種過程不穩定,對于木材的材質來說也是不利于利用的,也有部分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僅重視發展速生產林木上,導致培育與使用過程中變得脫節,生產出來的可利用的木材并不符合實際標準,木材的材質差、容易腐爛變形等,所以從木材的綜合利用方面看,利用過程中必然會降低使用率,從林業資源生產能力方面看,林地的利用效率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還是較為落后的,在具體發展建設過程中應該重視這方面的內容。
1.3森林覆蓋率低,人均占有量小
從國家實際情況分析,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人口眾多等情況也使得森林覆蓋率變得相對較低,這就使得森林總面積雖然是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有限,如今隨著開發與人們日益所需,林業資源變得越來越匱乏,森林面積變得越來越小,這樣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質量,嚴重的直接危害的人們的生命安全,這也是保護利用過程中應該重視的方面,要積極通過有效措施給予改善。
1.4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
我國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其他地區森林資源稀少,并且森林資源中原料林占據了絕大比例,只有少量的生態林和經濟林,樹木往往還沒有長成就被強行砍伐,導致現有的原料林中大多是幼樹。反之,生態林老化現象非常嚴重,因長期得不到合理養護,加之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使得樹木大面積枯死,剩余樹種結構比較單一。
2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對策
2.1調整林業政策,保障生態林業持續發展
林業的資源建設與發展應該從政策調整上給予大力完善,可以在稅收政策方面進行積極改進,要完善造林相關補貼政策,也要通過造林育林資金的投入,積極提高林業部門收入來源,林業的建設過程上,生產周期較長,所以需要的資金也較大,雖然屬于見效慢、效率低的產業,但是作為公益性事業,應該更多的得到國家的支持,在林業的稅收管理體制方面適當的給予優惠扶持是必要的,也可以提高生態林建設能力,合理進行財政制度調整,把發展放到首位,從而以此戰略進行積極引導,不斷保證林業事業的有效發展,通過各種策略不斷保證扶持政策的穩定與發展也是必要的,如可以設定專項資源管理等措施,通過有針對性的資金管理,保證生態林業快速發展,并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率。
2.2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雖然可以不斷再生,但如果我們不注意保護、合理利用和適度的科學開發,那么可再生也會變成不可再生的資源。由于我國森林資源被嚴重破壞,使森林資源數量與質量極不平衡,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降低,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必須重新確立生態優先、保護森林資源的立法思想,全面反映生態的要求,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的先進經驗,認清當生態利益與其他利益發生沖突時,首先考慮生態利益,這樣不但保護了森林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起到維護其他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作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是保證農業穩產高產、水利設施發揮效能的重要前提,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具有重要作用。豐富的森林資源是涵養水源的重要基礎,發達的林業是提供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所需木材和非木材林產品的可靠保證,所以我們應在森林生態系統經營過程中,不斷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加強生態建設,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加快林業發展的步伐絕不能減慢。
2.3抓好資源利用
從林區固有的資源看,發展生態旅游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方式,林業資源豐富,可以提高人們休閑度假場所,在有針對性的進行模式調整過程中,應該發展多功能林業生產開放模式,從而把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使林業與農業、旅游業之間進行有效的聯合發展,這樣通過生態林業建立一個獨立的發展空間,適當引入珍貴稀有樹種,通過這種模式的開發,也可以給動物創造更多的生存空間,利于保護國家級物種生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林業交通建設,通過交通的便利性,提高人們生產效率,也提高游客出行的便利性。通過這種模式的發展,林業資源的多功能保護與利用指日可待。
2.4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保證林業資源保護利用的關鍵,所以必須要重視,從市場發展角度分析,要明確科技服務手段的引入,也要從工作人員的辦公與配套設施入手,合理建設與完善發展。通過相應的示范點建設,以提高科技推廣能力,加強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同時在森林資源培育過程中更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育種基地,保證林業建設需求的同時,要盡量進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同時更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森林資源的生長速度是緩慢的,而人類對它的毀滅確是異常迅速的。可見,保護森林資源是一項重大的生態系統工程,是一項艱巨而長久的任務,需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林業工作者齊抓共管,從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出發,從而共同努力,通過各種有效的科學的措施以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和力度,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盡有效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鳳鶴.林西縣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2.
[2]常輝,袁小雪.森林資源保護利用的困境與解決對策[J].現代園藝,2016,11:119.
[3]王彥新.森林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14:197.
[4]郭云飛.對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過程中的問題分析[J].環境與生活,2014,1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