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燕紅
廣州市兆能有限公司
新型互聯網理財產品與傳統銀行業(yè)理財優(yōu)劣
區(qū)燕紅
廣州市兆能有限公司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手機等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特別是手機應用,已然不單純用于電話聯系或手機短信這單一的功能,這個時代的手機更類似于移動的微型電腦。大數據的應用,云端技術的面世,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處理各類工作或私人業(yè)務。在這股互聯網大潮中,互聯網理財應運而生,并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成為傳統銀行業(yè)理財的威脅。
互聯網理財;傳統銀行業(yè)理財;門檻;移動支付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手機4G業(yè)務的推廣以及手機應用的普及,互聯網理財也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增長。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新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是手機,使用率為71.5%,較2014年底提升了7.4個百分點。2015年新增加的網民群體中,低齡(19歲以下)、學生群體的占比分別為46.1%、 46.4%,這部分人群對互聯網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娛樂、溝通,便攜易用的智能手機較好的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2005年以前,為我國互聯網理財萌芽期。此時業(yè)務主要集中在為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幫助金融機構將其業(yè)務搬到互聯網上,此時的并非真正意義到互聯網理財業(yè)務。
2005年-2012年為我國互聯網理財緩慢發(fā)展期,這一時期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成長起來,互聯網理財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yè)務領域。
2012年后,我國互聯網理財進入高速發(fā)展期,作為典型代表之一的P2P借貸公司持續(xù)發(fā)展,眾籌融資平臺逐漸起步。同時主管部門開始陸續(xù)批準一批專門網絡保險公司,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依托互聯網對其業(yè)務模式進行互聯網化的重組與改造,創(chuàng)新其線上平臺,互聯網理財進入新到階段。
互聯網理財進入大眾視野,引起廣泛討論的典型案例莫過于余額寶的面世。馬云曾表示中國不需要一家金融公司,但是缺少一家專注于服務小微企業(yè)的金融服務公司,因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誕生了,后更名為“螞蟻金服”,整合了幾大業(yè)務品牌,包括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以及網商銀行。
2013年6月17日,余額寶面世。根據“螞蟻金服”網站的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額寶客戶數量高達4303萬人,資金規(guī)模1853億元,與其對接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一躍為全國最大規(guī)模的貨幣基金,同時激起了民眾的理財熱潮。在基金運行初期,余額寶以其高額回報迅速吸引眼球,隨時存取功能對于平時不怎么參與理財但是熱衷網絡消費者,特別年輕一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相對比而言,傳統銀行業(yè)的理財準入門檻較高,一般情況下,理財產品起點在1萬元-5萬元左右,更有甚者,會有高額回報吸引大客戶,但同時本金門檻較高,一般針對其VIP客戶,在10萬到500萬起步價不等。這無形屮就對廣大零散投資者,特別是剛工作的“月光族”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下表選取了幾種理財產品作為對比,分別是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跟新型互聯網理財產品,部分新型互聯網公司成立后,不僅僅與銀行競爭,推出保本保收益但盈利相對較低的理財產品,也與傳統基金公司、券商相互競爭,進行股票、基金投資,或者模擬炒股等類型,吸引不同年齡群體。
下表分別選擇他們當中較具代表性產品進行分析對比。選取的主要是收益比較固定的產品,而非基金(貨幣基金等收益較穩(wěn)定的項目除外)等投資理財。(見表1)
2.1 傳統銀行的優(yōu)勢及不足

表1 網上理財產品對比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優(yōu)勢在于,無論是對公賬戶還是個人賬戶,儲戶大部分的資金本身存在銀行,操作比較方便,不需要轉進轉出,且銀行的信譽度較高,可以給投資者足夠的信心,也因為要保證這種信譽,并受到銀監(jiān)局等各類國家政策監(jiān)管,使得銀行投資可以選擇的渠道比較窄,雖然某些產品寫著非保本流動收益,但是不能保本的情況很少;相應的,傳統銀行理財缺點是預期收益低,且門檻較高。
然而,近幾年銀行一而再再而三爆出存款被盜的新聞,使之公信力有所下降,也間接導致客戶資金的轉移。一方面,個人儲戶銀行卡的資金不翼而飛,而銀行不承擔相應責任的事件不勝枚舉。個人儲戶,特別是針對存款不多的私人賬戶,銀行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與話事權,銀行卡在身上而卡內的錢被轉走的新聞已然不再是新聞,導致一部分人寧愿把錢放在家里導致發(fā)霉也不愿意存在銀行。
另一方面,企業(yè)對公賬戶一而再出現資金“失蹤”事件。
事件一:酒鬼酒稱子公司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農業(yè)銀行杭州分行華豐路支行開立了戶名為“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的活期結算賬戶,其后共計存入1億元人民幣存款,在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犯罪嫌疑人通過三次存現及三次轉款導致賬戶余額僅剩1176.03元。
事件二:2014年9月25日,瀘州老窖在中國農業(yè)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1.5億協定存款到期,次日公司財務人員在轉款時被告知公司賬戶上已無該筆資金,不能按時劃轉。
雖然有關銀行存款安全的新聞層出不窮,但是,現階段相對比而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較低,各類互聯網理財網站或APP軟件參差不齊,行業(yè)監(jiān)管缺失,行業(yè)內還沒有標準的審核體系導致一定的亂象。
2.2 新型互聯網理財的優(yōu)勢及不足
新型互聯網理財產品優(yōu)勢首先在于門檻低,其次,即使起購金額相同,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預期收益率比銀行要高,有些還實現了收益翻倍,再次互聯網理財產品大部分免費率,偶爾會碰到各類優(yōu)惠活動贈送禮品或者優(yōu)惠券吸引投資者。
不足之處,最嚴重的是萬一這家金融企業(yè)倒閉,可能導致投資資本不能收回。在進行互聯網理財產品與傳統銀行業(yè)理財產品對比時可以看到,前者的高收益主要來源于各類貸款業(yè)務,而P2P壞賬、逾期、跑路潮頻發(fā),風控一直考量著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收益與安全,關于P2P資產荒的擔憂也一浪高過一浪。更有甚者,某些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本身就是惡意集資,通過將虛假的借款要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包裝出售給投資者,將籌集的資金用于投資黃金、股票、期貨等,或者作為高利貸的借貸資本在線下貸出,從中賺取利差,一旦遭遇投資失敗、資金鏈斷裂就卷款潛逃。另一種惡意集資體現在自融自用,當企業(yè)發(fā)現自己需要資金周轉時自己開設P2P平臺,偽造借款人的身份和信息,假借個人借款的名義為自己的公司籌錢。通過上述分析得知互聯網金融企業(yè)如果不注意辨別,很容易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可靠性尤為重要,不可因一時高額回報而利欲昏心。
上述對比的幾款理財產品中,“余額寶”是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產品,“恒大金服”是恒大集團旗下的互聯網金融信息平臺,“滾雪球”是深圳前海滾雪球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的產品,是金斧子旗下全資子公司和獨立品牌,都屬于線上信譽度較高較成熟的金融企業(yè)。
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成立初期,一般以無門檻或低門檻作為噱頭吸引廣大群體,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經過幾年的探索,互聯網理財產品不斷增加,業(yè)務不斷開拓,除了原有固定收益的產品外,也向基金、股票、保險等方向發(fā)展,除了威脅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地位,也威脅到傳統券商的地位。由于這一行業(yè)不斷壯大,希望國家及早出臺相應的措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合理合規(guī)的投資渠道,打擊惡意集資行為。
受此沖擊,最近幾年銀行業(yè)務指標壓力增大,也開始大力推行手機銀行的方式,通過手機錢包,不斷推出各類優(yōu)惠活動,并實現了用手機端進行理財產品購買等業(yè)務,努力提高其存款額度,吸納存款資金回籠,完成業(yè)務指標。
與互聯網理財一同發(fā)展起來的,還包括第三方支付。以余額寶為例子,阿里巴巴集團另一款產品——支付寶正是第三方支付,并推出支付寶錢包這一手機軟件,通過移動支付的方式,投資者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操作,而不一定要依托電腦,或者到具體的銀行網點通過客戶經理來進行理財產品的購買。
由于銀行卡支付的廣泛應用,中國銀聯原本對于數據采集具有壟斷性的優(yōu)勢,但是,這一優(yōu)勢已被打破。
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其他移動支付所用的錢都來自于綁定的傳統銀行賬戶。這意味著,傳統銀行存款仍是資金的最終來源。然而,當消費者用支付寶或微信來支付時,銀行不會接收到關于商戶名稱和所在地的數據,記錄只會顯示收款方是支付寶或微信,這是銀行業(yè)的最大危機。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在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插足”,這種方式令銀行無法獲得關于消費模式的寶貴數據,增加了數據分析的難度。
當前,手機支付已經成為趨勢,其便利性受到越來越多人。與之相對應的,移動支付的覆蓋面正在不斷擴大,大大增強了這一便利,移動支付不期提供各種折扣優(yōu)惠,超市和餐館等線下商戶的移動支付量也在迅猛增長。客戶可以手握一部手機就完成逛商場、就餐以及支付商品和勞務服務領域的結算支付。
有見及此,中國銀聯也建立了移動支付平臺——銀聯錢包,通過各類優(yōu)惠提高使用群體。
不可否認,整個經濟業(yè)態(tài)正在從線下搬往線上,快速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發(fā)展。在這個大趨勢下,金融業(yè)必須要有獲取線上大數據的能力和基礎。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只有主動獲取客戶積累的大數據,才能分析挖掘出客戶在信用交易中的信用程度,進而做出是否發(fā)生信用關系的決策。只有擁有海量的客戶數據,才能分析出客戶的消費以及理財等金融行為動機,進而給其提供近乎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將會是日后的趨勢所在。
通過本文分析,希望能警醒傳統銀行業(yè),清醒對待移動互聯網企業(yè)所帶來的沖擊,通過其自身的優(yōu)勢,不斷切合客戶需求,減少不必要的流程,提高用戶粘度,提高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力,也有利于促使互聯網理財的良性競爭。此外,國家銀監(jiān)會應及時出臺相關規(guī)范,規(guī)范互聯網業(yè)務,提高互聯網理財的可信度,良性競爭最終是企業(yè)與投資者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