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下午,一列瑞士政府專列從蘇黎世中央火車站啟動,駛向首都伯爾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陪同下,乘坐這輛專列,開始了對瑞士聯邦的國事訪問。
習主席的訪問,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瑞士,寫下了中瑞關系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非常巧合的是,差不多在67年前同一時刻,1950年1月17日,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珀蒂皮埃爾致函毛澤東主席,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兩國正式建交。
中國和瑞士,是在許多方面相差懸殊的兩個國家。首先是面積,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瑞士領土4.13萬平方公里的200多倍;中國人口13.5億,是瑞士人口830萬的約150倍。中國地大物博,而瑞士恰恰相反,基本沒什么地下礦產資源,煤、鐵礦石、石油等完全依靠進口。
盡管有著如此巨大的反差,但中瑞兩國卻是大小國家合作的典范,瑞士在新中國外交舞臺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新中國成立不久,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重要會議,有著特殊重要意義。通過這次會議,印度支那的戰火熄滅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打亂了美國從朝鮮、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部署。通過這次會議,世界看到了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形象,看到了耳目一新的新中國外交風格,看到了新中國的國際分量。
若干年后,當施瓦布在瑞士達沃斯,這座阿爾卑斯山最高的雪山小鎮,創辦世界經濟論壇后,中國依然在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施瓦布曾經邀請鄧小平參加1979年年會,鄧小平沒能親自出席,但中國政府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團前往達沃斯,開啟了中國與論壇間的長久友誼。
令人矚目的是1992年,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世界關注中國向何處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大雪紛飛中來到達沃斯,出席論壇會議并訪問西歐,這也是中國總理第一次來到達沃斯。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對中國進行所謂的“制裁”,此行無疑是打破那些無理取鬧的重要外交行動。李鵬在達沃斯論壇上作了《九十年代的中國經濟》的主旨演說,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經濟形勢和成就,表明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及堅定決心。
從蘇黎世開往伯爾尼的火車行程,并不長,大約在70分鐘左右。我曾經坐汽車從蘇黎世到伯爾尼,也不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伯爾尼與蘇黎世截然不同,蘇黎世充滿了金錢氣息,而伯爾尼寧靜溫和。有著800多年建城史的伯爾尼,至今還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痕跡。老城中著名的拱廊建筑,集聚著鐘表店、巧克力店、咖啡店等特色店鋪。我去其中一個咖啡館喝了一杯濃縮咖啡,外加一個核桃派。這個咖啡館樓上,是愛因斯坦故居,據說,相對論的初稿,就是坐在這個咖啡館的皮椅上起草的。因為伯爾尼平靜緩慢的風格,有人開玩笑說:“千萬別在星期五對伯爾尼人講笑話,不然的話,他會在星期天做彌撒時笑出聲來。”不過,因為相對論誕生在伯爾尼,伯爾尼人確實是笑到最后的人。
從蘇黎世開往伯爾尼的專列,是新一年國際外交舞臺的聚光之作。特別是在今年這樣一個重要時刻,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世界都帶著期盼的目光,等待著中國的聲音。
1月15日下午,在專列行進過程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瑞士聯邦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婦邀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品茶暢談。習近平指出,中瑞關系堪稱大小國家合作典范。中瑞雙方在很多國際問題上看法相近,我們愿同瑞方密切在國際事務中協調。
從蘇黎世開往伯爾尼的專列,遠方還有達沃斯。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作了《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底氣十足的“中國聲音”,充分體現了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的主題,并且正是這種“領導力”的有力注解。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施瓦布說,在“逆全球化”風潮和保護主義趨勢的背景下,中國作為“應勢而為、勇于擔當”的全球領導者的代表尤為重要。
相比那些忙于“筑墻”并且還要讓別人出錢的人,開往伯爾尼的專列,寄托著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