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非

2014年以來,我們及時搶抓信息時代機遇,主動融入電商發展大潮,確定了以互聯網思維為統領.打造互聯網應用大縣、電商人才入縣、現代農業產業電商化大縣、綠色食品電商企業大縣、寒地黑土特色產品輸出大縣、知名電商品牌大縣、信息化服務大縣七個大縣,培育網店網商、電商企業、電商品牌、電商人才、產品基地五大集群。建設“北國E城”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從相對封閉的農耕社會向更加開放的信息社會轉變,農業從傳統農業向智慧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轉變。農民從農業生產專家向熟練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增收的新農人轉變.在農區現代化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腳步。三年的創新探索和深耕實踐,讓明水從偏遠落后的貧困縣份,發展成為名揚全國的互聯網+先行縣,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首批試點縣。全省電商扶貧第一個試點縣。“綜合發展型”縣域電商模式被商務部《第三只眼看電商》和阿里巴巴《“互聯網+”縣域》收錄推廣,并成為商務部和阿里巴巴淘寶大學培訓教材,先后接待省內外學習考察200批次、3000多人次。
一、全民觸網。掀起互聯網風暴。消除意識荒漠
重點做了七件事。廣學習,縣領導分6個批次,36人次在商務部、淘寶大學電商研修班學習,先后赴桐廬、遂昌等7省11地學習考察電商經驗。深培訓,邀請國內知名專家15人,開展電商大講堂培訓13次,手把手培訓班30期,培訓人員近2萬人次。強基礎,公共場所實現了免費WiFi全覆蓋,成為全省第一批“全光縣”。重應用,組建了150個政務微信群,“明水發布”微信公眾號開通4個月粉絲超過11萬,“清博指數”微信影響力排行全國政務類總榜單第6名,全省第1名。建機構,組建了全省第一個電商辦,并升級為正科級互聯網+辦公室,培養鍛煉了一批精通互聯網+的干部,部分已經成為鄉鎮、部門的主要領導。樹典型,重點培育創業帶頭人、網絡營銷領軍人物,涌現出了農村淘寶合伙人全國首席講師喬衛齊,市電商協會副會長、市級勞動模范姜大星等一批電商典型。促轉型,引導壹豐科技、唐韻文化、東旭農資農機市場等企業主體轉型O2O、B2B電商營銷,升級為線上線下并行銷售。
二、全網對接,借力名企資源,構建支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服務體系
與京東、蘇寧易購、郵樂網等平臺電商進行了廣泛對接,特別是全方位承接阿里巴巴農村戰略,實現了十項眾對接。通過對接阿里農村淘寶和菜鳥物流,啟動了全省第一個農村淘寶項目,打通了縣城至村屯物流“最后一公里”。全縣村淘網上代購22萬單、2500萬元,為農民節支300多萬元。通過對接淘寶大學和阿里研究院,被確定為淘寶大學東北區實訓基地,縣領導被確定為淘寶大學特聘教授和阿里研究院“活水計劃”學者,在明水開辦了綏化市縣市長定制培訓班。通過對接阿里滿天星計劃,明水黑豆、小米等雜糧達到了一品一碼,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全程可追溯。通過對接阿里螞蟻金服項目,發放新農貸180筆、850萬元,解決了農民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對接聚劃算和鄉甜農場,明水作為全國僅有3個縣份之一。參加了“云上農村”聚劃算團年豬和鄉甜農場豆漿豆銷售活動。48小時內交易成功野豬肉3000單、豆漿豆1800單。通過對接淘寶特色中國,辟建了全省首家縣級館。將在10月6日參與阿里舉辦的全國豐收季活動。通過對接阿里智慧縣域項目,與阿里云端實現全國數據共享,依托支付寶城市,線上支付將成為明水百姓生活常態。
三、全產業打造,優化供應鏈,形成現代農業發展閉環
堅持“基地承載,產業支撐,三產融合,工農互動,品牌引領,電商突破”的思路.通過反彈琵琶以銷售導向驅動生產.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全產業鏈閉環。抓基地,保證種得好。推行了一個新型經營主體領辦1處基地,必須具備規范化生產標準、質量檢測和追溯體系、品牌和“三品一標”認證、龍頭企業依托、線上營銷渠道、線下直采直供網絡、金融貸款扶持等7項標準的“1+7”基地建設模式,全縣共建設“1+7”基地150處、20萬畝。其中,“智慧農業”監測基地達到50處、5萬畝,被列為全省智慧農業大田高標準示范基地。每處基地都實行遠程監控、大數據管理,實現了農作物可視、可防控、可追溯,為“種得好”向“銷得好”轉型提供了保障。抓品牌,促進銷得好。注冊了“明綠康源”、“淘緣明”、“小明家”、“小明哥”4個縣域公共品牌,“明水小米”、“明水黑豆”獲得國家質監局地標產品認證.壹豐公司獲得歐盟EU有機認證。抓項目,實現加得好。引進龍睿公司建設了集果蔬種植、加工冷藏于一體的冷鏈倉儲項目:壹豐公司新上了青仁烏豆油加工項目:浙江聯盛公司建設了淘緣明雜糧批發大市場,完善了小包裝、精加工、冷鏈物流等產業鏈要素。
四、全區域營銷,打通七大渠道,獲取最大銷售流量。鼓勵網店直銷
引導大學生、社會青年在淘寶和京東開辦網店280多家,涵蓋了食品、文化、輕工、農資等多個領域,線上銷售額過百萬店鋪達到了15家。開發同城020,引入和自建了蜂鳥配送、水虎電商阿拉丁同城、高米商城等8家電商進社區企業,引領了創業新方向。對接私人訂制,殘疾人創業代表于秀偉以每分土地660元的價格,私人定制土地20畝,賣出13.2萬元。發展直采直供,與上海幸福9號、北京181、生鮮碼頭等O2O企業合作,建設綠色雜糧直采直供基地。明實谷物種植合作社與英莎女王集團合作,為香格里拉酒店等高端消費場所專供小米。支持大宗銷售,鼓勵企業利用1688、速賣通等B2B渠道開展銷售。壹豐公司成為南美洲沃爾瑪豆類指定供應商,與委內瑞拉、多米尼加客商簽訂了3.5萬噸1公斤裝黑豆出口合同,每噸多創匯80美元。融入跨境電商,香港勝記倉跨境電商項目已完成前期手續:馨雨合作社馬鈴薯制品出口到韓國。開創交易平臺,引入福建日月同輝集團,落地了全省第一個大宗農產品交易中心。并組建了北國食無憂網,入駐農產品供應企業89家,依托企業37萬線上會員,運營3個月網上成交額達到780億元,交易傭金所得稅實現100萬元。
五、全員發動,助力“草根”圓夢,推進大眾創業就業建園區
2015年4月,改造開發區閑置廠房辟建了電商創業園,常年進行免費培訓。吸納了對面小城、星鶴傳媒、碧迎春等20余家電商創業企業入駐:2016年,利用國家政策支持資金招商引進寒地黑土農業科技公司,投資5200萬元建設了互聯網+廣場,內設線上線下銷售、產品體驗展示、電商培訓、倉儲物流等十大功能區,可入駐創業人員1000人。定政策。按照創業群體的不同階段分層施策,對剛從事電商創業的新人,開展了“零基礎”培訓、“零收費”入園、“零投入”開店、“零成本”創業、“零風險”就業五個零創活動:對有一定業績的個體和企業出臺了十八條優惠政策,獎勵銷售過百萬、十萬元創業者200多人次、資金70多萬元,形成了從抱團開店到攜手闖關,從各專其業到全鏈條增收的良好態勢。找能人。發動群團組織、社會各界,引導社會青年、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殘疾人群體投身電商創業,選拔了村淘合伙人66個,培養了一大批創業能人。傳統企業轉型代表姜大星登上了央視創業英雄匯舞臺,率先引入VR技術,把O2O農產品體驗店開到了南京鎖金社區:“倒蛋哥”潘躍明的“三里三”網店,將本地雞蛋、鵝蛋精包裝遠銷南方6省市:挖掘出“封心韓念”等擁有超10萬粉絲的平臺網紅5個。
六、全方位推進,乘勢互聯網+,開創經濟社會新氣象
我們不唯電商、不唯阿里、不唯農產品,積極推廣互聯網+應用于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正在建設云上明水大數據管理中心,全力打造互聯網+縣域2.0版本。推進互聯網+民生。實施智慧醫療健康工程,縣醫院與省中醫藥大學合作。建設了遠程會診中心和公共衛生微信公眾平臺,讓患者不出縣就能享受到知名三甲醫院專家的會診服務:實施智慧教育工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新上“班班通”設備170臺套:實施智慧養老工程,引入“幸福9號”,探索互聯網+養老、+社區模式,讓近千名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一網一平臺多節點”的“E概幫”政務服務網絡,實現農村生產生活、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三個在線化和購物消費、產品銷售、對公辦事、生活交費等十個不出村。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探索了一個淘寶店帶5個網店,1個網店帶5個農民的扶貧機制。開展了“良心換愛心”、“愛心豬團購”、“為抗戰老兵敬送紅谷子小米”等系列電商扶貧活動.建立了明水縣精準扶貧4+X大數據管理平臺,為研究部署、推進落實、督辦考核扶貧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持。推進互聯網+社會治理。實施智慧交通網絡、智慧城管和平安城市技防建設,對城市進行實時化、在線化和網格化管理,到11月底可實現數據的并網、聯通和共享。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