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象油畫作為油畫藝術的一個分支,其表現語言具有油畫藝術的一般特征,中國意象油畫是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生成并迅速發展的,它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審美在油畫藝術中的彰顯,它的出現使藝術界的縱橫面大大地打開,也繁榮著當下的藝術市場和民生,深受藏家關注。
關鍵詞:意象油畫;民族服飾;應用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21-02
意象人物油畫向來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通過服飾、神態等不同的元素來突顯人物形象和情感。 在西方油畫被吸收、改造的過程中,中國第一代油畫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沖突中提出了意象油畫的概念。西方油畫的引進和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碰撞,這不是偶然的,是與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是分不開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覆蓋面積極廣,是一種川江湖泊似的文化,也是充滿煙雨迷蒙、婉約典雅的詩性文化,我國傳統文化中涵蓋的書法、繪畫這些都展現出與地域性相符的文化特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這詩意文化造就了中國繪畫和書法,成為中國典型的藝術形式載體。而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傳統油畫的碰撞、沖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藝術形式。
一、意象油畫的表現形式之美
意象油畫主要強調神韻和意境的表達。在傳統的美學觀念里,我們認為寫實的東西達不到最高的藝術境界,有畫人物要“以形寫神”、畫山水要“搜盡奇峰打草稿”之說。意象的表達不以客觀再現對象為目的,意在通過情感的真實來表現意象。如用“神來之筆”來形容中國畫中充滿神韻的畫面,偉大藝術家吳冠中先生曾說,“繪畫中干凈利索不一定便是優點,而拖泥帶水卻往往是痛哭流涕的痕跡”,這句話就是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意象油畫在創作中注重中國傳統書畫的借鑒,吸收中國畫的“潑墨”手法,在鮮明的探索中不忘強調創作的自然性、隨意性和偶然性。油畫藝術注重色彩和形象刻畫,這一點在朝鮮油畫創作中表達的淋漓盡致。作品《海邊倩影》,是畫家曾國柱創作的,描摹的是一位純樸秀美的惠安女子。靜靜的木漁船旁,惠安女身著古老傳統的服飾,戴著斗笠,扎著頭巾,淡然含笑的面龐,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令人怦然心動,整幅畫用筆流暢,頗具質感,是一幅很見功力的作品。
二、意象油畫的色彩表現
色彩作為油畫的“特定”媒介,可以喚起人們各種情緒,從而表達主觀的情感。在色彩的使用上,只有主觀地積極地創造,才能表達出特定的精神內涵。畫家要想運用好色彩,就必須對色彩有個人的形象的獨特的感受,有個人的藝術創造,這樣才能夠形象地表達自我感情。西方傳統的油畫是運用光色原理再現物象的真實色彩感覺,強調追求“真實美”。而意象油畫創作中色彩的運用不是以形貌真實為主,不用拘泥于真實光色的束縛,根據創作的需要甚至可以改變自然物象的某些屬性,賦予事物新的色彩,以便表達出難言可貴的精神意識,可以做到“寓意于彩,移情于彩,以彩盡意,以彩抒情”。如中國繪畫中的竹,一般用墨來畫,有時可以用朱砂來畫。中國繪畫意在強調表達心中的意志和情感,而實際事物的色彩并不重要,要的是事物色彩所能表達的內涵。如作品《盛日華服》就是寫實風格濃郁的藝術創作。南勛筆法細膩的形象演繹,帶給我們宛若照片般的畫面效果,背景花圖案緊湊,無限美好,松柏清脆,秉性盎然。女性想象典雅端莊,傳統服飾表現富有層次感,民族圖騰與淡雅藍色完美的融合呈現出東方女性特有的婉約大氣,虛實光影轉換中呈現出的真實感給人美妙的視覺享受,異域情調、傳統風韻演繹著獨屬于這個民族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魅力,極具感染力。
三、意象油畫中民族服飾的表現
許多少數民族的服飾大都采用色彩斑斕,大紅大綠的衣料制成,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如云南峨山、新平、石屏縣的彝族“聶蘇”支系的花腰婦女衣褲,喜用對比強烈的兩種以上色布拼接而成,全身以紅色為主,紅黑相間,雜以綠、藍、白等色,鮮艷悅目,美不勝收。背部飾有五色條布合成并繡上各種花紋圖案的彩虹帶,表示太陽光芒向四周噴射。這對油畫藝術創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一)豐富多彩的造型款式
少數民族服飾與整個民族文化一樣既具有共性特征,同時又具有顯著的民族性、區域性、傳統性、融合性和變革性等特征。少數民族服飾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環境、經濟形態、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文化形態是人類適應生態環境的結果.這是生態文化學的觀點。
(二)裝飾性的色彩表現
油畫中表現民族服飾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裝飾性色彩,色彩是民族服裝視覺情感語義傳達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民族服裝色彩語義的傳達依附于展示媒體,通過視覺被人們認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視覺產生的心理反應和視覺效果也不盡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熱、輕重、強弱、剛柔等色彩情調。既可表達安全感、飄逸感、擴張感、沉穩感、興奮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應,也可表達純潔、神圣、熱情、吉祥、喜氣、神秘、高貴、優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裝色彩多運用鮮艷亮麗的飽和色,以色塊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視覺美感,明亮、鮮艷、熱烈、奔放顯示出鮮明的色彩對比效果。
(三)圖案紋樣的豐富性
如果說彤制和色彩是外在的民族風貌的直接體現,那么紋樣圖案就是內在文化心理的直接顯現了。據專家研究,“服飾紋樣圖案均來源于生活,人們將動植物紋樣,幾何圖形,經過抽象,寫實規范等幾個藝術階段的處理,應用在服裝的裝飾上服裝的圖案色彩經營完全脫離了事物原始圖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紅花綠葉在民族服裝圖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轉變成為純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號,一切為表現審美情感服務。
四、民族服飾所表現出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
在油畫中表現少數民族服飾,是完成從少數民族服飾直觀的審美形式到繪畫視覺藝術審美形式的一種轉換,這種轉換是少數民族服飾在當代油畫中的一種重要表意方式。將民族服飾巾的優秀成分轉化并結合當代審美的文化元素,而創造出的作品更能體現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并可大力弘揚油畫肖像畫的現代精神。實際上,兩者有許多可借鑒之處。比如服飾造型上的整體性、服裝上點、線、面的組合關系所體現的形式美、服飾上色彩的選擇配置和比例位胃而積,以及對比的關系等等,這些與繪畫的諸多因素是相通的。油畫應該合理地汲取少數民族服飾中的形式語言,進而把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的藝術特點,吸收借鑒到油畫創作之中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之中,刻畫服裝的同時,主要是對人物形象和精補氣質進行準確的描繪和表現。既是對畫面的一個整體氣氛烘托,又可以通過描繪人物形象而進步確定創作的主題和立意。通過精細刻畫四面中的人物衣著形蒙束表現人物的情思,也深刻地傳達出人物的幽在精神氣質??偟膩碚f,通過對少數民族服飾的認真學習和研究,了解數民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心靈手巧以及其審美特質。其實應該說服飾本身就是珍貴而炫目的藝術品,把服飾中的彤式因素運用到少數民族人物繪畫的創作中來,不但會增添畫而中的形式美感還會產生獨特的文化意味。所以,對于我國少數民族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藝術資源,應該在新的時代中不斷潛心鉆研,繼承其精華,并努力開辟一條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特色的當代油畫新道路。
中華文化所特有的東方神韻,在少數民族服飾中閃耀著獨特的異彩,不僅是經典藝術形式的傳承與表現,同時也是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在當今社會中,研究當代油畫中的服飾的表現,其意義不僅是探討當代藝術的表現問題,也是當代條件下繼承和發展歷史民族藝術精神。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一般項目《民族服飾在意象油畫中的應用研究》項目論文;項目編號:2016D079。
參考文獻:
[1]卜景培.苗族服飾色彩在當代油畫創作教學中的互變與融合[J].大眾文藝,2016(17).
[2]吳瑤.油畫創作中的民族服飾應用研究[J].藝術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