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校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優化高校資源配置的重要載體。為了提升高校預算管理績效水平,需要明晰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應遵循的有效性目標、效率性目標、經濟性目標和系統性目標,構建科學完善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其進行科學評價。文章以特定某一個學校的財務數據為依據,從高校財務預算財務層面、內部管理層面及預算執行層面,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財務預算績效評價,并驗證該算法在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 模糊綜合評價法; 財務預算;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F812.4;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6-0076-04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快速發展,高校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出現的問題日益突出。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弱化,難以滿足高校財務資源科學、合理、有效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國關于高校預算績效的研究成果較少。早期研究主要有:江文清[ 1 ]構建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估體系,但是沒有評價預算績效;徐莉萍等[ 2 ]基于共同治理角度設計高校財權預算管理制度來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效率;李權、朱波強[ 3 ]從平衡計分卡四維度進行高校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探究;陳秀蘭[ 4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探討高校財務預算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優化研究;李現宗等[ 5 ]嘗試構建自主發展型預算管理模式;褚貴忠[ 6 ]基于PART評價模型提出完善高校預算管理的新思路;李永寧[ 7 ]從政府撥款角度研究了高校績效評價體系設計。面對高校預算編制及執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研究高校預算績效的指標構成,并嘗試采用有效的、能處理多因素及主觀判斷的方法進行評價。
二、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高校財務預算的特征使得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必須遵循一定原則,總體看應該考慮達到四個目標:有效性目標、效率性目標、經濟性目標和系統性目標,反映高校財務預算的內涵及績效管理特點。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的關鍵是設計合理客觀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規范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的流程、組織架構及實施保障舉措。要做好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一是兼顧客觀性及系統性原則。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時應該保持客觀性原則,為此,應該設計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做到指標選擇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和可信度。評價過程中應該充分聽取有關理論專家、實務專家立場公正的意見。與此同時,預算績效評價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指標互相聯系,層次分明,系統構成全面且完備。高校在進行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時,可以運用層次分析法等計量方法,綜合考慮實務及理論專家意見,將所有重要指標體系涵蓋在內,綜合衡量其直接效果和間接成果。具體運用時,要結合高校財務預算最關鍵特征,設計出簡潔、層次分明而又能反映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的指標體系。
二是兼顧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原則。高校財務預算績效指標比較復雜,指標體系設置具有層次性,為準確衡量高校財務預算項目提供依據。具體評價時既有定量指標評價也有定性指標評價。高校財務預算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是個系統工程,要明確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目標及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測度方法,設計出針對高校各項事業發展的績效測度指標。定量指標在反映高校財務預算方面具有可比性、確定性和直觀性等特點。鑒于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的復雜性,并不是所有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都需要運用量化指標反映,也需要合適的定性指標反映。應該說,兼顧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可以幫助高校采用可量化和可操作性指標,引導科研創新項目取得具有層次性的科技投入產出績效,并使財政科技指標計算口徑與會計核算口徑和統計指標體系保持一致。
三是兼顧價值導向性與操作性原則。不管怎樣,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要能體現出高校各項支出的價值目標。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要反映投入與產出對比的收益,應根據高校財務預算的內在規律歸納出高校財務預算評價指標體系。在組織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時,必須把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與國家及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落實相結合。預算績效評價工作能否有效實施,與指標設計有關,如指標體系是否精準反映預算支出規律,是否具有完備性和簡便性,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唯有指標體系合理均衡、簡繁適中、簡便易行,數據符合規范化、標準化原則,才能具有極強的操作性。
四是兼顧可比性及合理性原則。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選擇,要符合可比性原則,依據高校財務預算的內在規律,反映出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及效果,體現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在要求,做到操作性及可比性兼顧。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如何做到具有合理性,關鍵取決于指標測度數據具有技術的可能性及經濟的可能性。兼顧可比性及合理性原則,使得高校財務預算評價更有利于對高校預算資金使用產生的效果進行評估。
三、模糊綜合評價法基本原理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對具有多種屬性的研究對象進行綜合評判的研究方法。該方法利用模糊集合精確、科學、有效地解決在綜合評價中不精確、不完全信息對于評價結果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對于涉及模糊因素的研究問題來說,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本文嘗試運用此方法對高校的預算管理績效進行評價。
大多數評價方法建立在“非此即彼”的基礎之上,但是很多實際問題建立在“亦此亦彼”的基礎之上,例如專家在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判時很有可能部分同意一種評價結果,同時對另一種評價結果也不持反對意見,對于這種模糊因素,模糊綜合評判法通過構造隸屬度指標來解決。隸屬度反映屬于某種評價結果的程度,它的取值在0到1之間。
模糊綜合評判法由因素層(包含主因素層及子因素層)、評判集合和相關評判矩陣構成。假設主因素層X=(x1,x2,…,xp),表示主因素層指標,A=(A1,A2,…,Ap)對應每一個主因素層指標的權重,例如ak(k=1,2,…,p)表示指標Xk在X中的權重,而且∑Ak=1,其模糊評判集合P=(p1,p2,…,pn),在模糊綜合評判法中,對第i個指標的評判即為主因素層到評判集合中的模糊關系,由此構成評判矩陣R,于是在p個指標下的評判矩陣R為:
四、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構建
高校財務預算應建立預算績效考評機制,對預算安排的各類經費目標完成情況、取得成果及存在問題實施考評。新預算法首次提出了要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因此,高校應設計一套特定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評價指標對高校財務預算的管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衡量比較和綜合評價(見表1)。
(一)高校財務層面的績效評價指標
1.籌資能力指標。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多渠道籌集資金的能力及資金結構是否合理,主要包括:財政生均撥款增長率、非稅收入增長率、自籌資金增長率、財政生均撥款數占總收入的比率、自籌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
2.財務運行績效指標。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財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效率、效果,主要包括:人員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公用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專項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教學科研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基本建設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固定資產增長率、投資收益率等。
3.償債能力指標。該指標不僅反映高校的債務情況,也反映高校對財務風險的承受能力,通過該指標計算結果能夠反映高校未來事業發展的潛力,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負債率、總支出占總收入比率等。
(二)高校內部管理績效評價指標
高校為了實現合理高效的資源配置,需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及業務流程。通過內部管理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及教學保障能力等指標體系進行評價。
1.內部管理能力指標。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日常事業管理為教學、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服務的能力,主要包括:“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合規率、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率、業務流程完備率、學生滿意度、畢業生就業率等。
2.資源配置能力指標。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財力、物力資源的有效配置能力及利用效率,主要包括:生均教育經費支出、教學經費支出占公用經費支出比例、教學儀器及實驗設備購置費占總支出比例、生均圖書數量、教學用房利用率、教學實驗設備利用效率、圖書資源利用效率。
3.教學質量保障能力指標。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教學管理方面的師生比結構、教師職稱學歷情況、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等,主要包括:師生比、教師占全部在職職工比例、教授博士占教師比例、教學名師占教師比例、精品課程占全部課程比例、教育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重、畢業生合格率等。
(三)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指標
預算執行情況是預算編制是否科學、合理的主要體現,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指標主要包括:預算執行管理指標、預算執行進度指標及預算調整指標。
1.預算執行管理指標。主要包括:建立預算執行領導責任制、明確預算執行職責分工、建立預算執行制度、預算批復與細化、建立國庫集中支付監控預警。
2.預算執行進度指標。主要包括:預算執行時間、預算收入完成率、預算執行進度、預算執行序時進度比、政府采購預算執行進度。
3.預算調整指標。主要包括:預算調整方案、預算調整程序、預算調整審批程序合規率、預算調整理由、預算調整結果。
五、模糊綜合評價法在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績效評價方法常用的有平衡計分卡法、層次分析法、綜合指數評價法。考慮到判斷高校財務狀況需要大量樣本,明確的判斷標準也很難確定,因此,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還是比較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
為了驗證模糊綜合評價法在高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中的有效性,本文以特定某一個學校的財務數據為依據,對其財務預算績效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評價語集合設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根據新預算法下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得到因素集={財務層面指標,內部管理層面指標,預算執行層面指標}。對于每一層面,從相應的二級指標開始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逐級計算其隸屬向量。
籌資能力一級指標包含財政生均撥款增長率、非稅收入增長率、自籌資金增長率、財政生均撥款數占總收入的比率、自籌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5個二級指標,其相應的二級指標權重根據其重要性分別設定為{0.3,0.25,0.2,
0.12,0.13}。為了得到相應的評判矩陣,聘請20位專家分別獨立地依據相關財務數據對籌資能力一級指標下各個二級指標在設定的評語集下進行評判。假如20位專家中有5位專家認為生均財政撥款金額指標為優秀,則其評判矩陣中的系數為5除以20,即0.25,由此得到籌資能力一級指標下對應的各個二級指標相應的評價矩陣。
內部管理能力、資源配置能力、教學質量保障能力的權重根據重要性分別設定為0.4、0.2和0.4,于是內部管理層面一級指標的綜合評價矩陣為: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法,該高校的財務預算績效為良好。
【參考文獻】
[1] 江文清.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初探[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135-138.
[2] 徐莉萍,濮嫏嬛,杜曉敬.基于共同治理的高校財權預算管理制度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32-34.
[3] 李權,朱波強.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高校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探究[J].財會通訊,2014(26):97-98.
[4] 陳秀蘭.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高校財務預算優化研究[J].會計之友,2012(9):98-100.
[5] 李現宗,畢治軍,顏敏.高校預算管理轉型研究[J].會計研究,2012(12):68-73.
[6] 褚貴忠.基于PART評價模型下高校預算管理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3(3):25-28.
[7] 李永寧.政府撥款導向的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6(19):95-98.
【基金項目】 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攻關研究項目“安徽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和監管機制研究”(2016CX003)
【作者簡介】 張麗(1976— ),女,安徽五河人,高級會計師,淮北師范大學財務處財務管理科科長,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