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玲,黃玉婷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新疆某市居民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比較研究
謝慧玲,黃玉婷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目的比較新疆某市2012年和2014年居民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的變化情況。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別對該市210戶和244戶家庭進行調查,問卷有效率分別達100%和99.6%。結果2012年和2014年居民對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知曉率均不足30%;2014年居民對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增加,但利用率下降不足60%,2014年居民利用最多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依次為健康體檢(36.4%)、建立健康檔案(23.2%)和慢性病用藥指導(19.2%),居民不利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原因主要是社區醫生醫療技術水平低和對醫生的不信任;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由2012年的71.6%提高到2014年的81.2%。結論該市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增加,但仍存在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率低、需求不足和利用率低等問題。
社區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利用;滿意度
社區衛生服務是被大多數國家認可的最佳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已成為城市衛生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對于“健康中國2030”的總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1]。該研究欲比較某市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的變化情況,分別于2012年和2014年對該市4個社區居民以戶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其中,2012年為基線情況調查,2013年對該市4個社區衛生服務提供模式進行干預,2014年為干預后情況調查。對該市公共衛生服務改進情況進行總結并對目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為該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及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以新疆某市為研究區域,采用分層系統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4個社區,分別于2012年和2014年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一份問卷,問卷中包括對每個家庭成員的調查,對居民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利用及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在各項目統計及計算過程中均以人數進行計算。2012年調查了210戶家庭共566人,回收有效問卷210份,2014年調查了244戶家庭共597人,回收有效問卷243份,問卷有效率分別達100.00%和99.60%。
1.2 質量控制
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并通過預調查對問卷進行完善。調查中,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完成問卷。調查結束后,對問卷進行現場復核。問卷由雙人錄入并進行復核與邏輯糾錯。該研究為小樣本抽樣調查,且此間由于拒訪、人員流動、自然減員等因素使2014年的調查對象與2012年并不完全相同,但為了避免地區不同引起的差異兩年調查的人群均來自相同社區。
1.3 統計方法
利用EpiData13.0建立受訪者調查問卷數據庫;利用SPSS 17.0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
2.1 社會學特征
2012年和2014年調查家庭的平均人口數集中在3~4人,分別占總調查戶數的44.29%和43.62%。2012年和2014年的受訪者中女性分別占52.83%和55.28%,男女性別比分別為:89.3∶100和80.9∶100;受訪者以中老年人為主,年齡主要集中在40~64歲且2014年均多于2012年,兩年19~39歲、40~64歲、65歲以上組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1.57%和23.13%、40.82%和45.61%、25.67%和26.55%;其中白領和自由職業者(包括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辦事人員和商業、服務人員)占的比例最大,2012年和2014年分別占74.19%和73.59%;受訪者收入大多集中在5 000元以下,兩年各占73.59%和76.73%。受訪者除年齡、職業和收入外(2值在17.328~48.195之間,P值在0.000~0.001之間),2014年與2012年相比其他社會學特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012年和2014年受訪者自報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別為24.44%和25.55%,2014年較2012年有所提高。
表1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社會學特征[n(%)]
2.2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的知曉情況
通過調查了解到2012年和2014年受訪者從家到最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時間基本在30 min以內,分別占當年受訪者人數的99.47%和97.58%,其中在15 min以內的各占93.62%和88.43%。
調查結果還顯示2014年受訪者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的了解情況均低于2012年。其中表示了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的居民兩年中分別占10.60%和6.30%;2012年有10.10%、2014年有4.10%的居民表示知道國家按人頭劃撥公共衛生經費,其中又分別有24.60%和11.10%的居民知道上一年該市公共衛生經費標準。與2012年相比,2014年受訪者通過電視、網絡和社區醫生獲取信息的比例有所提高,分別由2012年的23.70%、6.80%、6.50%提高到2014年的38.40%、10.20%、9.70%。而通過社區宣傳欄,報紙、雜志獲取國家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比例有所下降,分別由2012年的24.80%、27.20%下降到2014年的19.80%和19.60%。2014年與2012年相比受訪者獲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渠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956,P≤0.01)。見表2。
表2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獲取國家公共衛生服務信息渠道[n(%)]
2.3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利用及滿意情況
2.3.1 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情況與2012年相比,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和衛生監督協管項目外,2014年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均在80%以上。增幅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和預防接種,分別由2012年的65.9%、76.4%、79.8%提高到2014年的85.1%、83.9%和87%。其中降幅比例最大的為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由2012年的89.9%下降到2014年的69.6%。比較發現除孕產婦健康管理(χ2=9.758,P<0.01)、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5,P<0.01)兩項外,其余項目兩年需求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需求情況[n(%)]
2.3.2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利用情況2012年和2014年分別有65.40%和58.50%的受訪者表示曾接受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2014年有所下降,受訪者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利用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2,P≤0.05)。與2012年相比,2014年接受過社區體檢的比例由24.6%提高到36.4%,接受過慢性病用藥指導的比例由8.9%提高到19.2%。相比之下,健康檔案和健康講座的利用率則由2012年的30.7%、17%下降到2014年的23.2%和4.4%。經比較2012年和2014年受訪者對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利用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86.424,P≤0.01)。見表4。
表4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獲得過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n(%)]
通過對未選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受訪者調查發現,不選擇社區就診的首要原因是受訪者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技術水平低,選擇此項的受訪者比例由2012年的28.21%提高到2014年的42.6%;對社區醫生不信任的比例兩年分別占14.1%和17.0%;而認為社區設備不全不就診的受訪者比例由2012年的51.3%下降到2014年的19.2%;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環境差的比例由2012年的12.8%下降到2014年的4.3%。兩年未選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原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543,P≤0.01)。見表5。
表5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未選擇在社區就診的原因[n(%)]
2.3.3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受訪者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持滿意態度的比例由2012年的71.6%提高到2014年的81.2%;感覺一般的比例由2012年的27.6%提高到2014年的16.40%;對服務不滿意的只占極少的一部分,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服務態度和設備差。兩年受訪者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滿意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746,P≤0.01)。見表6。
表62012 年和2014年受訪者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滿意情況[n(%)]
3.1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政策的獲取渠道及知曉情況
居民獲取政策信息的渠道會影響其了解政策內容的及時性和了解程度,并最終對政策的落實情況產生影響。調查顯示,2012、2014年該市居民獲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途徑基本相同,依次為電視、社區宣傳欄和報刊雜志;2014年,通過電視、網絡和社區醫生獲得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居民比例較2012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該市居民對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的知曉率偏低。兩年中表示了解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的居民均不足11.0%,表示知道上年度公共衛生經費標準的居民均不足25.0%。此結果反映出該市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仍有待提高[2]。社區衛生機構和社區醫生作為此項政策的落實者及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者,有責任、有義務充分利用工作的便利,向居民大力宣傳國家的衛生政策,逐步轉變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利用率。此外,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電視、報紙、社區宣傳欄等[3]形式已不能適應及時傳遞信息、短期內迅速擴大信息覆蓋面的需要。如何將互聯網、微信等信息傳播媒介用于衛生政策信息的傳播是新時期對衛生事業管理者和衛生服務提供者提出的新要求。
3.2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的落實,該市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居民對慢性病患者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和0~6歲兒童健康管理的需求較2012年均有較大比例的提高。表明,通過近6年的發展和2年的持續努力,該市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深入人心,被居民所認可和接受。而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持續增長的需求也對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奠定了基礎。同時,居民對針對特殊群體服務的需求增加則與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較高的現狀[1]及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有密切的關系。而調查顯示,2014年居民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衛生監督協管3類服務的需求與2012年相比不升反降,最多的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社會普遍對精神疾病患者存有歧視,且精神類疾病診療的專業性導致社區衛生人員基本不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使大多數居民無法直接感受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所帶來的效果或認為效果不明顯,從而影響了其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衛生監督協管所涉及的服務對象多與特定的目標群體或組織有關,且此類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服務效果無法在短期內觀察到,導致居民對此類服務需求不足。
3.3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利用情況
比較兩年該市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利用情況可以發現,2012年和2014年表示曾利用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居民均不足60.0%,且2014年較2012年有所降低。而居民不愿意利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原因主要是社區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低和對醫生的不信任。已有研究顯示,社區衛生機構經費不足[4-5]、設備落后[6]、社區衛生人員素質不高[4,7]等問題一直是阻礙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影響居民利用社區衛生服務[8]的主要因素。增加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及對社區醫生的培訓力度[9],轉變我國衛生領域重醫輕防的觀念和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錯誤認識,提高居民對國家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的認知,依然是目前提高居民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有效途徑。
該研究結果顯示,針對不同類型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居民的利用率差異較大。同2012年相比,2014年居民利用率增高的服務項目是健康體檢和慢性病用藥指導,降低的服務項目是家庭健康檔案和健康教育服務,而兩年居民對孕產婦和0~6歲兒童管理項目的利用率均處于較低水平。分析原因首先與一些項目只針對特殊人群有關,如健康體檢和慢性病用藥指導,再加上人口的老齡化加劇[10]、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老年人對便捷的社區衛生服務的青睞[11]使得居民對這兩項服務的利用率提高。其次,多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存在健康檔案建檔率高,而更新和利用率低[5]和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陳舊的問題,使得居民對這兩項服務的需求不足,利用也不足。最后,也與公共衛生項目開展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健康體檢和慢性病用藥指導相比,孕產婦和兒童管理對專科的醫學知識和技能[6,12]的要求更高,而目前社區此類服務的質量并不能完全滿足居民的需求,同時也與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家庭十分關注孕產婦和兒童的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持續的、有目標的職業技能培訓是使各項公共衛生項目齊頭并進的關鍵。
3.4 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及不斷深入,該市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不斷提高。調查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4年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表示滿意的比例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居民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備不全和環境差而不利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比例分別下降了32個和8個百分點。有資料顯示,近5年該市對公共衛生經費的補助提高了近3倍[13]。通過提高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標準,增加了社區衛生機構的收入,提高了社區衛生人員的積極性,在促進社區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改善社區衛生機構辦醫條件的同時,也促進了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利用率,提高居民的滿意度。
[1]方鵬騫,楊興怡,張霄艷,等.再論中國基本醫療服務的內涵[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6):52-56.
[2]宋徽江,楊麗萍.某區域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與滿意情況淺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5(6):416-418.
[3]姚萱,馬翠,張偉,等.烏魯木齊市兩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質量評價[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1):104-107.
[4]楊紅,木尼熱·木合買提,古麗巴哈爾·卡德爾,等.烏魯木齊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收支狀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 14(1):34-36.
[5]姚萱,楊紅,周天虹,等.烏魯木齊市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調查與評價[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10):1526-1529, 1534.
[6]黎莉,茅婕,林錦浩,等.廣州市居民就醫意向及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5(1):100-104.
[7]王顥,謝慧玲.烏魯木齊市居民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調查[J].醫學與哲學,2013,34(9):59-61.
[8]曹麗娟,劉金寶,崔冰,等.烏魯木齊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9):2089-2091.
[9]趙延芳,姚萱,鄧峰,等.克拉瑪依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滿意度調查分析--以克拉瑪依市某區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5(4):306-308.
[10]亞心網.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總量已達38.48萬人(EB/OL)(2015-03-09)[2016-4-6].http://news.iyaxin. com/content/2015-03/09/content_4809846.htm.
[11]楊紅,方萍,張云君,等.烏魯木齊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1,24(7):30-32.
[12]楊溪,陳聞佳,米婧婧,等.昆明市社區衛生服務利用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知曉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飲食保健. 2015(7):7-10.
[13]新疆青年網.首府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五年增長近三倍(EB/OL)(2015-12-31)[2016-4-6]http://www. xjqnpx.com.cn/news/47264.htm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Demand and Utilization of Residents in Some City in Xinjiang
XIE Hui-ling,HUANG Yu-ting
Public Health Schoo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11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emand and utilization changes of residents for the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demand in some city in Xinjiang in 2012 and 2014.Methods210 families and 244 families in our city were surveyed by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in 2012 and 2014,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questionnaires was respectively 100%and 99.6%.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residents for national public health polices in 2012 and 2014 was less than 30%,and the demand of residents for the community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 2014 increased,but the utilization rate decreased, less than 60%,and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roject with the utilization rate from high to low was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36.4%),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files(23.2%)and chronic disease medication guidance(19.2%),and the major causes for residents not to use th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were low medical technical level of community doctors and noconfidence of doctors,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residents t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health increased from 71.6%in 2012 to 81.2%in 2014.ConclusionThe demand of residents in our city for th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creases,but there are still the issues of low awareness rat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inadequate demands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Community resident;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Demand;Utilization;Satisfactory degree
R195
A
1672-5654(2017)01(a)-0046-0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1.046
2016-09-2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1XJJC 630002)。
謝慧玲(1973-),女,河南永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衛生政策與管理、社區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