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玲,許敏
商河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山東濟南251600
健康教育路徑對腫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的影響
王芝玲,許敏
商河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山東濟南251600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路徑對腫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擇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收治的惡性腫瘤PICC置管患者15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各7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研究組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干預。結果研究組置管30 d后HPLP與ESCA分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PICC置管的依從率100%高于對照組89.74%(P<0.05)。結論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有效強化腫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護能力與健康行為意識,提高置管依從性,進一步保證了置管治療效果。
健康教育路徑;腫瘤;PICC置管;健康行為;自護能力
靜脈化療是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傳統常采用一次性靜脈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滴注、淺靜脈留置針等方式給藥,但卻存在靜脈炎、導管堵塞、脫管等缺陷與弊端。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發展的不斷深入,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技術(PICC)作為靜脈支持的新途徑,現已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開辟了新的靜脈通路[1]。PICC于直觀狀態下置管,具有操作安全、簡便、成功率高等優勢[2-3]。同時,臨床發現,患者自護能力與健康行為是影響PICC置管效果的重要因素[4]。為了進一步降低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強化患者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十分必要。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對78例腫瘤PICC置管患者應用了健康教育路徑干預,收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收治的惡性腫瘤PICC置管患者15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各78例。入組標準: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的惡性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PICC治療,并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溝通障礙、意識障礙及精神疾病史。研究組:男40例,女38例;年齡40~78歲,平均(65.5±5.6)歲;文化水平:文盲8例,小學20例,初中30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8例;疾病類型:肺癌30例,乳腺癌2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20例,其他8例。對照組:男41例,女37例;年齡40~78歲,平均(65.6±5.8)歲;文化水平:文盲8例,小學20例,初中30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8例;疾病類型:肺癌30例,乳腺癌2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20例,其他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即PICC置管前與置管后,通過口頭講解、發放宣教育手冊等方式進行PICC置管相關知識指導與出院指導。研究組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⑴制定健康教育路徑:通過查況文獻資料并結合臨床實踐方法制定出PICC健康教育路徑框架。充分與PICC置管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對置管健康知識的需求,之后進行總結與歸納。聽取專家建議,反復修改教育路徑內容,制度出最終版本的健康教育路徑表格式。⑵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方法:以時間為順序,于患者置管前1 d、置管日、置管后1、2、3~5 d、6~7 d、8 d時進行分段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表中內容包括:時間、教育內容、方式、效果評估4個部分。⑶健康教育時間與頻次:每次健康教育時間不低于30 min,從置管前1 d至出院,平均教育時間為8 d。⑷健康教育內容。①置管前:置管前1 d向患者說明PICC置管的優勢、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從心里接受PICC置管操作,消除不良心理顧慮,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對醫療行為的依從性。護理人員在介紹完PICC置管相關事項后,要求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置管時教育:協患者取平臥位,囑其外展上臂,并與同軀干呈90°,充分暴露患者上肢,并認真測量置管長度。指導患者的消毒后至置管完成前不可自行活動手臂。置管期間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護理人員可以耐心、溫柔的語言給予安撫,并說明每項操作的意義與注意事項。③置管后健康教育:為患者實施常規的加壓包扎后,囑其1周內不可劇烈活動手臂,保證穿刺處的清潔與干燥。同時,密切觀察貼膜是否牢固,有無卷曲情況,平時主要穿著寬袖上衣,適當加強帶管上肢活動度。
1.3 觀察指標
⑴應用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5]對比兩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與置管30 d后健康行為的變化。HPLP量表主要包括患者軀體活動、健康責任感、營養、人際關系、心理健康與壓力調解6個維度,分值越說明健康行為最佳。⑵應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6]對比兩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與置管30d后自護能力的變化。ESCA量表主要包括:患者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知識水平及自我概念4個維度,分值越高說明自護能力越強。⑶觀察對比兩組腫瘤患者對PICC置管的依從性,其中完全依從為嚴格遵守醫囑執行相關操作,堅持合理治療;部分依從:多數情況下可以遵守醫囑執行相關操作,偶爾有不合理治療情況;不依從:多數情況下不能按照醫囑執行相關操作,無法堅持合理治療。依從=(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
2.1 兩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與置管30 d后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的變化對比
兩組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HPLP與ESCA分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置管30d后HPLP與ESCA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與置管30 d后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的變化對比[分,(s)]

表1 兩組腫瘤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與置管30 d后健康行為與自護能力的變化對比[分,(s)]
組別HPLP置管前置管后ESCA置管前置管后研究組(n=78)對照組(n=78)t值P值94.5±15.5 94.6±13.5 0.523>0.05 120.5±14.5 105.5±10.5 5.523<0.05 87.6±10.5 87.6±8.5 0.452>0.05 107.5±15.6 90.4±14.5 3.623<0.05
2.2 兩組患者對PICC置管的依從性對比
研究組完全依從58例,部分依從20例,不依從0例,依從率為100.00%;對照組完全依從30例,部分依從40例,不依從8例,依從率為89.74%;研究組患者對PICC置管的依從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9.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56,P<0.05)。
PICC是通過導管從外周手臂靜脈給予穿刺,將導管直達心臟大靜脈附近,避免化療藥物直接接觸手臂靜脈的一種置管技術,它能夠快速稀化藥物,降低對血管的不良刺激,具有操作簡便、攜帶方使、留置時間長、并發癥概率低等優勢[7-8]。然而,多項研究發現,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意識仍對PICC置管技術的應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9-10]。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護能力與健康行為意識,提高置管依從性,這對保證臨床療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健康教育路徑是一種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它通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來實施健康教育內容,保證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形成一系列的技術路線[11-12]。同時,健康教育路徑能夠強化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提高患者的信任感與治療依從性,避免傳統健康教育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有效保證了健康教育效果[13-14]。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對78例腫瘤PICC置管患者應用了健康教育路徑干預,收效滿意。置管前向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以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解PICC操作的方法、目的、優勢等,有效消除了患者的疑慮,提高對治療的信心;置管時健康教育能夠指導患者以正確的方法配合操作者,強化了治療質量;置管后健康內容與注意事項講解能夠調動起患者對治療的積極狀態,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完善自我護理意識,采取利于健康的行為。該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置管30 d后HPLP與ESCA分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PICC置管的依從率100.00%高于對照組89.74%(P<0.05)。可見,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有效強化腫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護能力與健康行為意識,提高置管依從性,進一步保證了置管治療效果[15-16]。
綜上,健康教育路徑在腫瘤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適于臨床推廣。
[1]楊莉.健康教育干預對腫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10(4):155-157.
[2]惠靜,丘榮,陳金武.健康信念模式對腫瘤PICC置管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5,25(6):690-693.
[3]李彩虹.談健康教育干預對腫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5,38(24):141-143.
[4]張海燕,何文英.腫瘤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裝備,2016,10(2):141-144.
[5]宋亞蘭,覃惠英.PICC相關知識對PICC置管腫瘤患者帶管期間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25(6): 4-7.
[6]譚瓊瑛.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對PICC置管腫瘤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42(5): 536-538.
[7]董彥君,代莉莉.網絡化健康教育對超聲引導PICC置管患者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健康行為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23(11):1745-1747.
[8]陳文妍,加尼亞·賽力克,陳世燊.健康教育對PICC置管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影響的研究進展[J].循證護理,2016,14(2): 65-72.
[9]魏華,趙慶華.PICC帶管出院患者導管維護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26(5):472-475.
[10]鐘暉,陳永平,牟慶云,等.電話隨訪對PICC血液腫瘤患者導管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32(7):866-868.
[11]陳君,楊一梅,蔡嬌嬌,等.應用健康教育路徑改善PICC腫瘤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現代醫藥衛生,2014,15(16):2505-2506.
[12]沈玲,宗慧霞.護患雙方對經外周靜脈的中心靜脈置管帶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認知差異性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10(10):15-18.
[13]朱春芳.健康教育對中心靜脈導管胸腔置管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20(28):113-116.
[14]陳瑩,馬金秀,陶利英.健康教育路徑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8(14):130-131.
[15]馬麗麗,趙麗萍.腫瘤化療病人PICC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14(23):2435-2437.
[16]孫秋萍.細致化健康教育在降低PICC帶管期間不良情況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22(29):131-132.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Health Behavior and Self-nursing Ability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Cannulation
WANG Zhi-ling,XU Min
Oncolog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e County,Jinan,Shandong Province,2516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health behavior and self-nursing ability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cannulation.Methods156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cannula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78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health education path for intervention.ResultsThe HPLP and ESCA scor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30 d of cannul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compliance rate of PICC cannul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vs 89.74%)(P<0.05).ConclusionThe health education path can effectively intensify the self-nursing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al awareness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cannulation,improve the cannulation compliance and further ensure the cannulation treatment effect.
Health education path;tumor;PICC cannulation;Health behaviorSelf-nursing ability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1.066
R7
A
1672-5654(2017)01(a)-0066-03
2016-09-26)
王芝玲(1982.9-),女,山東濟南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