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娟,張曉坤,徐靜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ICU,江蘇南通226000
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ICU心肺復蘇患者的效果觀察
顧春娟,張曉坤,徐靜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ICU,江蘇南通226000
目的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ICU心肺復蘇患者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該科心肺復蘇患者33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分為兩組(2015年觀察組和2014年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結果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P<0.05)。結論給予心肺復蘇患者優質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優質護理;ICU;心肺復蘇
心搏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而導致的生命終止,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的疾病。它多是由于嚴重心、內外疾病,如嚴重心律失常,溺水、電擊、中毒、窒息、電解質紊亂等導致,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搶救時間直接決定著患者的預后,心肺復蘇開始越早越好[1]。成功心肺復蘇后的護理是ICU的重中之重,起著為病人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經過不斷探索研究,成果總結,該科在心肺復蘇護理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2014年實施常規護理,2015年落實改良后的優質護理,以此觀察心肺復蘇患者優質護理后的效果,供臨床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心肺復蘇患者33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其中多發傷9例,有機磷農藥中毒6例,大出血6例,心血管疾病5例,高鉀血癥3例,不明原因4例,2015年觀察組患者16例,2014年對照組患者17例。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男女比例為10:6,年齡20~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15± 5.67)歲。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男女比例為7:10,年齡25~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89±4.84)歲。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和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進行病情、用藥、飲食、基礎、心理、家庭支持等一系列常規護理措施及指導。觀察組護理方法:觀察組心肺復蘇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更加著重細節管理,措施如下。
1.2.1 亞低溫治療護士在接到電話通知后,即刻準備床單元加冰毯機,接通電源,打開開關,設置水溫、腦部與軀干部溫度,配制冬眠合劑,確保患者一進入ICU即開始實施亞低溫治療,而不是常規在等到醫囑下達后再開始準備。頭部使用冰帽,冰毯墊于身下,以整個背部為主,用布中單將毯子與病人身體隔開,讓毯子與背部皮膚充分接觸,但又能避免凍傷。同時使用冬眠合劑(氯丙嗪50 mg+異丙嗪50 mg+生理鹽水46 mL)靜脈泵入。亞低溫治療初期,水溫設置一般不低于10℃,以免局部皮膚遇冷后血管突然收縮影響散熱效果,冬眠合劑以8 mL/h泵入,待肛溫至35℃時,改為2 mL/h維持,并根據心率、血壓、有無寒戰等情況隨時調節速度。一般病人體溫以每小時下降0.5~1.0℃[2],最終控制在32~35℃為宜。治療期間確保探頭在位,防止脫出,以免影響降溫效果。復溫時,先撤去冰帽、冰毯,讓體溫自然恢復至36.5~37.0℃后,逐漸減少冬眠合劑的用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劑,切忌突然停藥。亞低溫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顱內壓變化,有無抽搐等。每2 h給病人翻身1次,防止壓瘡。
1.2.2 高壓氧治療對于治療后存在意識障礙的病人,只要無禁忌,宜盡早實施高壓氧治療,以使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恢復,提高生存質量[3]。不必一定等病情平穩后才開始進行高壓氧。我院尚未建立高壓氧倉,因此,工作人員會提前與兄弟單位取得聯系,預留氧倉,由120急救車負責接送,該科選派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各1名,配備急救器材、藥品,如開口器、吸痰管、腎上腺素等,全程陪同患者行高壓氧治療,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各項狀況,確保患者安全,順利完成治療。
1.2.3 腸內營養支持心肺復蘇患者意識障礙及人工氣道期間,宜盡早鼻飼營養,而不是以往必須確保胃腸道通暢后再進行。通過腸內營養輸注器(復爾凱),采用喂養泵均勻輸入營養液。首選百普力鼻飼(百普力較能全力更利于吸收),初始常以20 mL/h泵入,慢慢加速并維持在100~120 mL/h,床頭抬高30~45°,每隔4 h回抽,評估胃內殘留。如回抽殘余量>100 mL則暫停輸注[4],4 h后繼續評估,胃內殘留有所減少,則繼續小劑量試行供給。輸注量開始250~500 mL/d,5~7 d內逐步達到1 000 mL/d輸注時使用專用的加熱器,夾在復爾凱末端,以確保營養液溫度接近正常體溫(37~40℃)為宜,復爾凱每日更換。喂養過程中還應密切觀察病人血糖,腹部情況,排便形態,以間接了解患者的吸收狀況。同時注意有無突然嗆咳、呼吸急促、咳出營養液等誤吸癥狀,一旦出現,立即停止鼻飼,吸凈氣道,緊急處理。在病情許可情況下,應優選及最大限度腸內營養。若百普力吸收困難,也可選5%GS或5%GNS鼻飼,逐漸緩慢過渡到營養液,不可操之過急。
1.2.4 心理護理充分利用每日30 min的探視時間,讓家屬給予病人足夠的關懷及支持。在探視前,護士提前30 min停用鎮靜藥,而非常規充分鎮靜。使病人慢慢蘇醒,能與親人交流,感受來自家人的鼓勵、關愛,家庭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要更優于醫護治療。護患溝通,稱呼也由以往的床號、姓名改為小X,叔叔、爺爺等親切平易的語言,并放些輕松舒緩的歌曲。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情和身體狀況,幫助患者康復[5]。對于尚有人工氣道不能發音者,給予我科特制的便利交流卡,上面注有簡單的日常需求,如肚子餓、肚子疼、口干、大便、小便、冷、熱等,輕握患者的手引導其指出,使其能正確表達自身意愿,以便護士更好的護理。一個人生病后,其社會角色也隨之發生改變。由于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1.2.5 功能鍛煉及并發癥的預防長時間住ICU或臥床的患者可導致肌肉功能障礙[6]。因此,患者意識障礙期間應予肢體被動運動,由康復科的理療師專門制定對癥項目,每日床旁給予治療。待病人意識清醒后則改為床上主動運動,包括自主屈、伸肘,自主翻身等,在病情許可的范圍內完成運動。同時,護士輔以雙下肢氣壓治療,排痰儀振動排痰等來預防靜脈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尿管定時加放,鍛煉膀胱功能。患者全程由接受過專業心肺復蘇培訓的老護士護理,新護士必須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各項操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肺復蘇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
1.4 統計方法
該文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心肺復蘇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進行統計處理,存活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心肺復蘇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據數據顯示,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在存活率的比較中明顯高于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存活率[n(%)]
心跳驟停打擊巨大,若心搏停止超過5 min常可造成大腦嚴重損傷或死亡,即使復跳也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因此,心臟驟停是臨床上最危重的急癥,必須爭分奪秒積極搶救。心跳驟停患者行心肺復蘇后,會被立即送入ICU,一項良好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7]。而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在ICU患者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8]。常規護理是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以及護理相關醫學為基礎,應用基礎護理知識和護理水平,為患者提供全面、整體的護理服務[9]。隨著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優質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整體提升護理水平,深化護理專業內涵,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是把“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真正落實到每一個醫療服務環節[10]。優質護理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上處處為患者著想,把患者放首位,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保證患者的安全,減少患者的心理情緒,使患者不僅獲得較好康復,還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11-12]。該科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進入ICU后第一時間使用冰毯機、冬眠合劑亞低溫治療,并盡早進行高壓氧,腸內營養支持,輔以有效的心理支持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在存活率的比較中明顯高于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且住院時間、費用明顯降低。由此可見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采用的優質護理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心肺復蘇患者優質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1]張先杰.心臟驟停患者早期復蘇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3(8):57-58.
[2]趙煌.冰毯機在中樞性高熱病人的降溫應用及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8):127-128
[3]李冬梅.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4,10(5):544-545.
[4]潘愛紅,于衛華,等.改良腸內營養輸注法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8(8):905-908.
[5]張艷輝,趙連俊,等.心理護理在重癥ICU病房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3,5(15):126-128.
[6]葉向紅,江方正,等.肢體功能鍛煉強度對外科ICU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2):143-147.
[7]林慕如,王可君,等.全程保溫措施對心源性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5,13(9):807-809.
[8]劉湘萍,曹江珊.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ICU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評價[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4,24(1):60-63.
[9]黃紅霞,張曉坤,等.1例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蘇后亞低溫治療的實施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 214-215.
[10]盧俊梅,林志智.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6(17):144-145, 148.
[11]黃素芳,鄒燈秀,嚴麗,等.急診科和ICU醫護人員胸外心臟按壓質量的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26-928.
[12]符琴.ICU氣管插管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18-119,121.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Serv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ICU
GU Chun-juan,ZHANG Xiao-kun,XU Jing
ICU,Nant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Province,226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serv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ICU.Methods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ICU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xcellent nursing,and the survival rate after nurs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urvival rate after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xcellent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Excellent nursing;ICU;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47
A
1672-5654(2017)01(a)-010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1.102
2016-10-10)
顧春娟(1982.8-),女,江蘇南通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