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施楊婉琳,楊孝芳,馮玲媚,陳迎龍
1.貴陽中醫學院針推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針灸康復科,貴州貴陽550025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針灸學》課程教學研究
李嘉1,施楊婉琳2,楊孝芳1,馮玲媚1,陳迎龍1
1.貴陽中醫學院針推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針灸康復科,貴州貴陽550025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倡使用高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該文從教師如何從傳統的教學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如何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真正的核心;在“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進行的《針灸學》教學改革實踐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探究“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構建。
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針灸學;教學改革
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它是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醫骨傷等專業的必修課及重要基礎課。這門課程存在教學內容、時數安排不合理,核心內容不突出,不足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且理論部分知識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教學方法單一、陳舊等突出問題。教學過程中以致多數學生對知識點把握不準,理論知識薄弱,實踐動手能力差,臨床思維能力薄弱,課程結束后學生不會或不敢單獨運用針灸治病,不能達成本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該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由課程本身因素所決定,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在本門課程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為主,雖有部分教師進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但仍存在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認識不清,理解不夠透徹,致使具體運用時方法不當,未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改革效果。因此,結合教研室多年累積的對本門課程的教學經驗,結合其他高校調研結果,我們采取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改革。現就改革實踐活動的體會總結如下。
1.1 教學內容調整
根據本門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扣合執業醫師考試大綱,我們對《針灸學》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經絡腧穴學部分以必須、夠用為原則適當減少了穴位內容,增加了刺法灸法學課程比例,尤其是增加了實訓課程時數,體現了著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增加了自主學習課程,突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能力。針灸治療學部分結合執業醫大綱,同時根據針灸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精選病種進行教授。
1.2 教師角色、教學理念的轉變
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首先就是要轉變教師的角色和觀念,要把傳統的“主導式”“灌輸式”“權威式”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要做到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看待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從中應更多扮演“導演”“編劇”的角色,主要為教學活動這場“戲”進行劇本設計、場景組織、引導“戲”中的主角-學生來進行表演。同時,教師也應進行教學的理念的轉變,充分認識到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中,教授給學生的應該是學習的方法,提供學習的工具,應該教會、引導學生如何學習,應采取的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1]。
1.3 充分做好課前教學設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課前設計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好的課前設計不是只注重備好課,給學生面面俱到地進行知識教授,而是應該重點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學習目標不應只重視知識目標的明確,而更應注重學生素質目標、情感目標的實現。做好課前任務布置,巧妙構思能調動學生自學能力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能將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整體預習,并且做到需縱-橫聯系,縱體現在需要將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點和預習內容結合,橫體現在需通讀新的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同時應注重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習內容的導入、布置討論任務、學習效果評價等,做到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2]。
1.4 分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
在高校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養成了獨自學習的習慣,學習就是“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由此而忽略了團隊的存在,缺乏團隊精神。這種習慣的養成在學生今后踏入工作崗位時,有很多不利影響。因此,課程團隊在教學中采取了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3]: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將學生分為8~12人為一個小組,每組設組長、副組長各一名,組長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在規定時間內負責監督全組人員學習,完成任務。如經絡腧穴學課堂上組織同學完成同組學生身上劃經點穴操作,并且通過拍攝照片、錄制視頻等對學生劃經點穴作品進行記錄;副組長按照學習要求監督小組成員對學習內容進行記憶背誦,并定期檢查,記錄平時學習情況;組長與副組長之間則相互監督、檢查;評價方法上,采用小組所得成績即每位小組成員的成績;刺法灸法學教學中,也可按照分組形式進行,教師演示后,學生按照分組情況進行練習,教師隨機抽取每組學生進行演示,計分算做小組得分;針灸治療學部分,也按照分組模式進行,根據每組完成病案分析情況進行評分。分組教學模式的開展使得每位小組成員都能認識到作為團隊的一份子,都具有提高本組的成績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就能促使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學習方法共享,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通過分組教師模式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創新能力。
1.5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中,課題組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如三維動畫經絡走行圖、仿真點穴模型、課題組自行拍攝的腧穴定位規范化視頻等,可使教學更加生動、課堂更加活潑,知識點更加形象化,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率[4]。同時教學中將課題組研發并取得專利的“經絡游戲卡牌”運用到了課題及課下學習中,游戲卡牌模擬現在在大學間流行的各種桌游形式,通過輕松的游戲方式進行經絡腧穴知識的記憶,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同學們反響熱烈,興趣濃厚,并更好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為了讓同學們能緊跟針灸學發展的前沿知識,在教學中,我們還教給學生各種獲取新知識的途徑及方法,如介紹pubmed、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和網站的使用方法,鼓勵學生多進行課下知識的拓展,這樣也能更好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6 形成性評價體系的運用
傳統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方式,很難體現出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整體掌握情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運用了形成性評價體系,將整個評價過程貫穿教學始終,將形成性評價成績比例為總成績的50%[5]。整個形成性評價體系由部分組成:①課堂提問:針對前次課程重點內容,在每堂課前進行提問,將學生回答問題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②任務討論:在不同時間節點,布置課堂討論任務,根據每組同學討論情況進行計分,將成績作為平時成績一部分;③課下任務:在期初,教師將經脈循行原文、穴位定位、主治等內容布置為課下學習任務,并詳細安排每周課下學習內容,學生分組課下完成,定期檢查每組同學任務完成情況、計入平時成績;④實訓成績:經絡腧穴部分,學生分組進行劃經點穴操作,組間交叉檢查,計分,刺灸法實訓課,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再由老師和助教進行檢查糾正,計分,綜合計分,成績計入平時成績;刺法灸法學部分,根據學生分組練習情況、對操作練習視頻進行檢查,綜合計分,分數計入平時成績;⑤病案分析:治療學部分,根據每組病案分析情況進行計分,成績作為部分平時成績;⑥階段性考核:每學期安排3次階段性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點穴、刺灸法操作,考試成績計入平時成績。通過這種形成性評價考核方法,能夠促使積極進行學習方法的探索,學生更加注重學習過程,同時能夠較為全面、全程地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
1.7 案例教學法運用
在針灸治療學部分,我們采用了以案例教學模式來講授,將大綱要求的病種,結合最新診治進展,學科的前沿動態,特殊或有代表性病例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精心選擇一到兩個病例,直接從案例導入課程。這樣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并且加深了學生對該病證的理解和掌握,拓寬學生的視野[6]。
2.1 成績評價
采取形成性評價體系模式,期末理論考核成績由平時各項成績加上期末考核成績,按照百分制折算;實踐操作成績按照平時各項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總和計算,折算為百分制;病案分析按照平時各小組成績總和計算,折算為百分制。期末總成績由三項成績總和計算,比例為期末理論考核成績占30%、理論平時成績占20%,實踐操作成績占30%,病案分析成績占20%。
2.2 教學效果評價
學期課程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兩組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體會,對問卷進行客觀評價,評價指標由“是”“不確定”“否”3個選項組成,學生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項。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8份,收回問卷168份,有效回收率100%。
2.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學生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效果的評價
實驗組2個班,共85人,對照組2個班83人,實驗組學生對各項評價內容肯定率均達90%以上,見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冶效果的評價[n(%)]
3.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由表2可見,實驗組學生平均成績優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
組別成績實驗組(n=85)對照組(n=83)84.32±11.94 76.71±9.84
總而言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當代高校教學改革的必要趨勢,它能充分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具有更好的調動作用,能更好地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總結,能使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同時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本門課程教學中,積極進行了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真正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1]張國山,劉密,艾坤,等.《針灸學》四特性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毫針補瀉手法的差異特性教學[J].湖南中醫雜志,2014(6):124-126.
[2]胡蓉.《經絡腧穴學》教學改革幾點思路[J].中國針灸,2012, 11(32):1047-1048.
[3]張秦宏,孫忠人,岳金換,等.基于能力培養的《針灸學》教學改革實踐[J].時珍國醫國藥,2013(10):2498-2499.
[4]楊潔,楊明曉,馮躍,等.探索PBL結合LBL教學模式在《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5-16.
[5]張昆,鄭君.PBL教學法在《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及新模式的創建[J].中國針灸,2013(5):469-472.
[6]茅駿霞,李藝.案例教學法在中醫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5(11):1131-1134.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rse
LI Jia1,SHIYANG Wan-lin2,YANG Xiao-Fang1,FENG Ling-Mei1,CHENG Ying-Long1
1.College of Acumox and Tuina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25 China;2.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25 China
In a proces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centered to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idea,the u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was advocated to lead 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The article expounds from the aspects of: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and letting teachers become study organizer,guider and facilitator;“taking student as the center”and letting students become the learner;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of“taking student as the center”.In order to inspire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College teaching;Student-Centered;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rse;Educational reform
R245-4
A
1672-5654(2017)01(a)-012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1.123
2016-10-16)
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5C016);貴州省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黔教高發(2015)337號;貴陽中醫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立項項目(評建專項重大項目)。
李嘉(1983.3-),男,貴州貴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針藥結合治病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