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3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沒批評者所稱的那么糟西方、日印的一些政客一再煽動反華言論,給中國貼上“攻擊性”“欺騙”“重商主義”等標簽。但縱觀歷史、經濟及地緣政治政策可見,中國比許多(西方)指責者造成的傷害要少得多。
與西方不同,中國從未對任何國家殖民。與日本不同,中國從沒入侵鄰國并對普通民眾犯下暴行。與美國不同,中國未在周邊國家設立眾多軍事基地。
絕大多數中國人從未要求或追求西方式民主。一個原因是他們從未經歷過或不了解,另一原因是多數中國人認為那種民主制度(在中國)并不靈光。中國民眾想要的是安定環境,讓人們可以提高生活標準并自由創業。中共政府在這方面是成功的。這解釋了它為何得到超過80%民眾的支持。
誠然,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者并非完美,也犯了許多錯誤,產生過很多問題。但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歷任領導人,都認識到種種問題并決心予以解決。或許正是歷任領導人的務實和韌性以及直面問題造就了當今的中國。
批評人士稱中共的合法性基于經濟增長。但這對任何政府(無論是民主還是威權)不都是合法性的關鍵嗎?
西方有人稱,中國經濟數據要么虛假要么夸大。此指責適用于個別地方政府,但中央政府會修正數據,以反映經濟實情。再說,若非GDP如此高速增長,中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千百萬中國游客也不可能出境旅游。
至于說中國“恐嚇”較弱小鄰國,應先翻看中國的領土爭端歷史再下結論。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二戰后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歸還中國。中國從未對別國殖民統治,盡管它過去有實力那樣做。最后,中國一向呼吁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來解決分歧。
至于有關人權和壓制自由的指責,眼見才為實。親自去看看,再決定中國是否像批評者所講的那樣。▲
(作者肯·莫克,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