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許云峰
昨晚,CBA聯賽展開半決賽第五場爭奪。客場作戰的新疆男籃以111∶103戰勝遼寧男籃,總比分4∶1晉級總決賽。他們在總決賽的對手將是“八冠王”廣東隊。值得一提的是,新疆與遼寧的系列賽除了比賽本身,場外的計時器停表風波也備受關注。新遼大戰第四場,遼寧球員趙繼偉在比賽還剩0.3秒時完成絕殺,但現場錄像顯示遼寧隊主場的計時器在最后關頭未能正常走表,絕殺是否有效引起一片嘩然。有評論稱,在CBA半決賽這樣重要的階段上演計時器“短路”劇情,不僅暴露出臨場計時員職業性的缺失,更顯示出CBA與NBA在軟硬件上存在的差距。
據了解,NBA的計時走表環節目前使用的是人工加電腦的雙體系操作模式。一方面,該聯盟設立了專門控制計時器的計時員,職責是隨時關注賽事狀況、注意裁判動向。一旦聽到裁判哨聲,就立即執行停表。另一方面,裁判的腰間裝備有一套簡稱為“PTS”的聲控系統,該系統能夠捕捉哨聲并進行自動停表,通過無線裝置與技術臺進行信息對接。此外,NBA還在去年與瑞士某著名品牌聯合推出了一套加強版的計時控制系統。該系統配有特別的LED顯示屏,能做到顯示比賽時間、計測24秒違例和暫停時間兩不誤。精準的數據傳導可幫助裁判和回放中心及時“復盤”,從而最大限度降低誤判和錯判的出現概率。
披著高科技馬甲的NBA也并非完全無懈可擊。好在裁判會依據客觀事實來決定比賽結果。去年11月21日,猛龍客場99∶102不敵國王。比賽最后2.4秒,猛龍隊由羅斯投中壓哨3分。裁判在回看細節后認為,技術臺在球發進場內后,未按照規定第一時間走表,壓哨球應判超時。事后,NBA官方就相關數據進行核實,認定裁判吹罰無誤。
值得一提的是,CBA的短板還表現在轉播機位的不足上。本賽季季后賽首輪第二場深圳對陣上海的比賽,裁判因無法判定深圳隊外援帕戈的末節壓哨跳投是否腳踩三分線,只能維持原判的兩分,此舉使得深圳隊從可能的絕殺變成加時憾負。▲
環球時報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