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產業協同研究綜述

2017-03-20 09:10:59陳婷鄭寶華
商業經濟 2017年3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陳婷+鄭寶華

[摘 要] 產業協同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成為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基于從不同地域的產業協同水平、三次產業之間及其內部的協同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影響產業協同的主要因素、對策措施建議等方面系統梳理了相關文獻。通過梳理發現:產業協同雖然對各地區、以及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國當前的產業發展無論是在不同的地域、或三次產業之間,還是各產業內部,協同作用都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并成為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也是產業協同發展研究受到學界越來越多重視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 產業協同;協同發展;影響因素;經濟發展;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F7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3-0049-0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urren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from different areas, collabor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mong tertiary industry and its interior,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study comb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isn't getting better in the curr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has become the key affecting factor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at academic circles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Key words: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on development, affecting factor, economic development, literature review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常態,要求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從戰略上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而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創新發展,產業協同至關重要。所謂協同發展,是系統內部、以及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適應、協作、配合以及促進,耦合而成的同步、協作與和諧發展的良性循環過程。它強調各系統間以及系統內部各子系統間的相互協作并有機地整合成有序演變的狀態,始終保持差異與協同的辯證統一。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的產業發展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以及具體的產業內部都沒有表現出很好的協同作用。

從國家明確提出產業協同后,學者們對產業協同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的研究,綜述的文獻從2007年開始,在2007年以前關于產業協同的研究相對較少,從中國知網上檢索統計發現2000-2006年,期刊與碩博論文題目中出現產業協同共38篇,在2006年有三篇關于縣域經濟產業協同的文章,其他多是關于產業協同對于發展某類產業以及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的重要性的研究。而且沒有關于產業協同的文獻綜述,而近十年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產業協同綜述的有10篇。基于此,本研究綜述主要分析近十年有關產業協同的各類研究成果,從產業協同的相關理論、測度方法、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對策五個方面進行歸納。

一、產業協同的理論基礎

協同是協調合作之意,協同是一種在一個系統各部分之間協作的理論,是理解結構如何產生和諧共進的一門學科。產業協同理論的淵源可以追溯至1974年,哈肯(HakenH)創立的與產業協同聯系最直接、最緊密的協同理論。該理論主要包括3個部分的內容:協同效應、伺服原理和自組織原理。哈肯(1974)認為協同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檢查系統中的子系統之間的合作如何產生宏觀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或功能結構(即如何有一個自組織),同時它研究由大量完全不同性質的子系統所帶來的各種系統的協同作用水平。另外,二元經濟結構理論是與產業協同聯系比較緊密的又一理論。二元經濟理論學者認為,各區域、城市和鄉村在經濟發展、產業選擇上都會存在差異。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它比較傾向于選擇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而經濟欠發達、鄉村地方更多的是依靠物質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趙雙琳,朱道才(2009)指出,區位理論、平衡發展理論與不平衡發展理論、增長極理論、產品循環發展模式理論、技術梯度理論等區域經濟的基礎理論蘊涵著產業協同理論。葉峰(2009)在文章中將資源稟賦理論、產業轉移理論、產業集聚理論視為三次產業協同的理論基礎。羅斌(2011)認為,產業結構演進規律及模式、產業區域布局理論、新制度經濟學和政府規制構建了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的理論體系。魏麗華(2016)提出分工協作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系統地闡述了分工與協作在人類社會生產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必然性以及對生產方式變革和生產力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分工與協作的有機耦合深刻體現了協同理念。還有一些學者將產業動態支撐理論、熵變理論、產業關聯理論與三次產業協同機理作為產業協同理論的理論基礎。

二、產業協同度方法研究

產業協同發展的度量可以監測產業發展未來的實施效果,并針對實施情況及時做出有效的調整。對于產業協同運用不同的測度方法,有通過計算產業相關度進行分析的;有建立模型,如灰色關聯度模型、空間計量模型、耦合協調模型、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哈肯模型等進行實證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是多數學者所采用的方法。柯麗菲(2013)用灰色關聯分析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以2007-2010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GDP為參照數列,以經濟區三大產業增加值為比較數列,分別計算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與GDP的關聯度。吳愛東(2014)等運用灰色關聯理論,選取了六個經濟變量,從總需求和總供給兩個層面,對京津冀物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關聯度和協同性進行了實證研究。彭繼增等(2015)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江西省產業結構和以人均GDP為表征的經濟發展兩項指標的協同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王曉文等(2015)在分析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基于灰色關聯法,分析京津冀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就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之間的協同成熟度,建立了京津冀產業協同成熟度模型,并進行了實證分析。

對于學者研究應用到的其他度量方法,如錢龍(2011)運用脈沖響應函數方法與方差分解法,探討了我國工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葉峰(2011)通過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四川省的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狀況和影響因子,并依據分析結果提出了政策建議。顧菁(2012)引入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通過對2005-2010年相關數據的處理,分析了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的協同度,提出了我國高技術產業協同創新理論體系的要素及結構。李琳(2014)運用協同學中的哈肯模型對1992-2001年、2002-2011年20年間中國29省市經濟協同發展驅動因素進行了分階段序參量識別。李蓉(2014)等借助非參數統計分析方法(Bootstrap-DEA方法)和模糊數學隸屬度概念,構建了以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為子系統的復合系統協調發展評價模型,對中國工業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復合系統協調發展狀況進行了評價。孫虎等(2015)提出了度量可以有兩個思路,一是編制區域投入產出表,精確度量京津冀三者之間的影響關系,找出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較大的產業,二是運用統計學的方法。李少林(2015)在評述協同發展文獻的基礎上,采用1998-2011年中國省際數據對產業協同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空間面板計量分析。肖曉玲(2015)采用重慶和四川的省級數據,計算兩地的產業相似度,并對成渝城市經濟聯系強度、經濟隸屬度進行測度分析,以反映成渝經濟區存在的產業同構現象。苑清敏(2015)等通過海陸戰略性新興產業耦合協調模型,構建耦合協調評價指標體系,測度了2007-2012年我國沿海地區11個省(區、市)的海陸戰略性新興產業間的耦合度和協調度。王曉亞(2015)等運用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計算出中國29個地區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協同度,并進行地區分類。然后通過建立回歸模型對影響知識密集型產業協同度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協同度的測度方法有許多種,在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中,對于三次產業的協同多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協同關系進行研究,而對于具體產業之間的產業協同度多是通過建立模型或是評價體系來進行實證分析。

三、產業協同狀況研究

產業協同發展表現在多個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三次產業之間、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以及區域之間三個方面。研究成果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很多發現。

(一)關于三次產業的協同狀況

1.三次產業協同促進經濟發展,但不同地區協同發展不均衡。王云平(2008)強調,三次產業的協同發展能夠帶動經濟增長,作為子系統的三次產業之間實現良性互動,進而發揮三次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1+1>2的協同效應。各產業在不斷滿足最終需求的基礎上,產業之間形成有效合理的供需關系,只有加強三次產業子系統供給和需求的協同關系,才能實現經濟更有效率的增長。徐華(2010)提出,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歷程中存在兩種一般機制,分別是產業技術的躍遷機制和產業之間的拉動機制,和兩種特殊機制,產業鏈條的分化機制和產業鏈條的衍生機制,就是在這些一般機制和特殊機制共同或交替作用下,三次產業得以協調發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實現,對經濟發展有很重大的意義,但在實現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進程中存在著許多障礙與困難。譬如鄭重陽(2011)指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較大,中西部地區工業進程總體上滯后于東部地區,且絕大多數地區尚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因此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與條件存在差異性。這類差異存在于我國的區域經濟之間,也存在于各省市的產業經濟發展內部。王曉文等(2015)對京津冀地區的研究,發現北京地區的三大產業之間發展比較均衡,其增長驅動因素差別不大,天津地區的三大產業之間發展比較不均衡,第一產業的增長主要由人力驅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較多地依賴固定資產投資。這些驅動產業增加的因素多為要素投入,而依靠資本要素投入實現產值增加的路徑不會帶動經濟的長遠發展。

2.各省市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態勢好,但協同水平不高且不穩定。董春等(2008)認為,四川省三次產業的發展演進基本上符合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向“三二一”演變的一般規律,第三產業的產值不斷增加,并逐步接近第二產業的產值,第一產業產值比重逐漸下降,而近幾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有所下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小幅度上升。葉峰(2011)的研究發現,四川省三次產業發展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三次產業的產值偏低,人均生產總值以及三次產業的發展定位相對于東部地區來說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時四川省的支柱產業依舊是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傳統制造業等產業,沒有慢慢向高端制造業轉移,因而在未來的競爭中壓力很大。鄢福惠(2011)指出,從都江堰各自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一三產業的發展總體上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她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都江堰一三產業復合系統各子系統的協同程度在1997-2009年間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兩者的協同程度一直不高,并且不穩定,說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協調關系。朱葉紅等(2012)對安徽省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類法的基礎上對三次產業就業結構與資產結構、產值結構三者之間的灰色關聯性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在2000-2010年這11年間,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增加相對于固定資產形成額比重跟勞動力從業比重的關系更大,第二產業的增加值與固定資產形成額的比重的關系較大,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勞動力從業比重和固定資產形成額比重關系差不多。

由此可以看出,多數學者都認為,三次產業協同能夠帶動經濟的持續發展,但多數學者的研究也發現,盡管部分省市三次產業的協同度總體上都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但不僅三次產業之間存在著協同度不夠的問題,地區內的發展也不均衡,同時與經濟發達國家、地區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實現三次產業的均衡協同發展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必要性,以及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學界給予進一步高度關注。

(二)關于產業空間的協同狀態

一些學者對我國西部地區、成渝經濟區、京津冀地區、北部灣經濟區等跨區域的產業協同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多數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協同。孫久文等(2014)對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發展現狀的研究發現,北京作為區域中心的城市和首位城市,已邁向后工業化社會,呈現出后工業經濟和“服務主導、科技主導”的高端化趨勢;天津處于工業化后期,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增長迅速,產值規模后期有望超過第二產業,總體呈現重工業和高新化特征;河北正處于工業化中期,也以第二產業為主導,但第一產業具有重要地位,第三產業比較滯后,且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王曉文等(2015)對京津冀地區與長三角地區進行對比研究發現,二者產業結構相似,京津冀的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比重高于長三角地區,但第二產業比重低于長三角地區。北京市的第三產業比重最高,河北省的第一產業比重最高,天津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都處于居中位置。李春生(2015)、劉雪芹等(2015)認為京津冀三地經濟快速發展,三地的產業發展各有側重,從三次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結構狀況出發,認為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處于工業化的三個不同階段,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梯度差異,從分行業的區位商來看,京津冀地區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和特色;從產業結構的相似程度來看,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結構趨同化較為嚴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成為重大的國家戰略,大力推進京津冀三地之間的產業協同發展有利于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從2014年中央開始高度重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成了熱點。由于地區間的差異性以及發展的不均等性,需要實現地區間的產業帶動與融合,實現產業的空間協同對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很有必要,現在需要結合一些實際發展情況,針對產業協同發展這個核心問題進行研究,以此來推動更多地區實現產業協同,帶動經濟的均衡發展。

(三)關于產業間的協同狀況

1.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在具體產業的協同研究中,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研究占很大比重。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重點是要發展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部分成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進行了研究,強調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對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有重要作用。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對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楊萍(2014)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使傳統產業形成需求驅動,這兩者之間不是簡單的競爭和替代關系,而是呈現出融合協同發展的需求。黃樂(2015)對遼寧省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兩者的相互作用機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有提升帶動作用,傳統產業的發展為新興產業提供支撐,并據此提出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選擇。

2.部分學者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群協同發展進行了研究,創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有促進作用。喻登科(2012)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價值鏈、知識鏈和物聯鏈為媒介的三種協同發展路徑,提出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單核、雙核、星形三種模式。汪秀婷(2012年)基于系統分析的視角,通過分析協同創新的特點、效應,指出通過協同平臺主體間的深度合作來實現能力對接,產業鏈推進價值創新鏈的協同實現效率提升,技術和市場耦合過程中的協同實現績效最優,最終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網絡的形成。李煜華(2013)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視角,認為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協同創新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協同。

3.一部分學者關注海陸產業協同發展,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相互影響度高。趙亞萍等(2014)通過對山東省海陸產業的外在關聯性和內在聯動效應分析發現,山東省海洋第一產業與陸域經濟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陸域第二產業受海洋經濟活動的影響最大,海洋第二、第三產業對陸域相應產業的貢獻率最高。苑清敏等(2014)分析并預測我國沿海11省市海陸產業共生狀態,發現我國早期存在著海洋產業寄生于陸域產業的狀況,但之后的發展都長時間處于正向非對稱互惠共生狀態,指出沿海7省市在2011-2014年之間達到對稱互惠共生的關系。苑清敏等(2015)分析發現除海南之外,其他省市都在磨合型耦合與高水平型耦合之間交替,廣東海陸戰略性新興產業系統間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高,逐漸由中級協調向良好協調發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協調程度最低,處于嚴重失調衰退水平;其它地區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調和輕度失調之間反復和倒退。

4.關于對高新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研究。顧菁等(2012)研究發現,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主體及外部創新環境各自的有序度雖然有一定增長,但創新體系整體協調度較低,且伴有較大波動,創新主體正逐步成為整體創新體系演進的主要動力。王曉亞(2015)對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依據協同度將中國29個地區分為五類,分別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不處于協同發展、雖處于協同發展狀態,但協同狀況不穩定、在協同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波動發展、在整體協同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較為平穩發展、協同發展比較理想這五類狀態。

在產業協同現狀的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無論是三次產業協同、空間產業協同、還是具體的產業協同,都表現出的是協同水平相對不高、以及地區協同發展存在差異的現狀。因而為促進產業協同、實現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上需要做出不斷的努力。

四、產業協同影響因素研究

產業協同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也有許多學者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從外部發展環境及政策體制,經濟成長基礎及產業結構,產業本身的相互影響等方面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

(一)外部發展環境及政策體制

王云平等(2008)提出,產業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是影響我國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原因,資源生產要素價格扭曲是重要原因,體制不完善弱化了三次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協同效應。這些影響三次產業協同的外在因素需要逐步改進完善,以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徐華(2010)提出,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所面臨的挑戰相當嚴峻,全球產業鏈布局、低碳經濟大潮、體制改革阻力、產業政策偏誤等都阻礙著三次產業的協同發展。李少林(2015)對影響產業協同的因素進行了空間面板計量分析,發現問題依舊存在,諸如傳統產業高耗能依舊存在,對環境的規制并沒有抑制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在新興產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中,政府的資金投入對協同度沒有顯著影響。

(二)經濟成長基礎

田敏(2010)提出,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可以說是從調整供給結構角度調整經濟結構,但需求拉動和供給推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重要推動力,并且有助于促進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經濟增長,因此要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徐涵蕾(2010)通過借鑒澳大利亞奎那那工業區,對資源型城市產業協同能力進行評價后指出,實現地區和產業協同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可行的技術、可靠的企業和運行許可。李琳等(2014)提出,驅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因素有三:一是區位比較優勢,二是區域經濟聯系,三是區域產業分工。王曉亞等(2015)的研究發現,人均GDP、教育水平與協同度正相關,產業結構、工業規模與協同度分別為“倒U曲線”和“正U曲線”關系。

(三)產業本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錢龍(2011)考察了我國1978-2008年工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得出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其自身,工業和第三產業之間尚未形成互動和協同發展機制的結論。葉峰(2011)指出,四川省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存在較多問題,協同程度不高,區域差距明顯,并通過構建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關因素分析法研究發現,建筑、房地產相關產業、旅游相關產業、大工業是四川省三次產業協同的三大主要影響因素。

五、促進產業協同的對策研究

為了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學者們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產業聚集與創新、促進產業協同融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發揮產業間的關聯作用,建立共享發展機制、強化產業空間協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

三次產業協同帶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途徑,王云平等(2008)提出,要堅持“一產穩、二產強、三產大”的產業發展方針,轉變產業發展模式,突破產業發展薄弱和關鍵環節,有效實現產業互動發展。董春等(2008)指出,重振四川經濟雄風的關鍵是要實現產業的協同發展,具體措施為:一要促進四川省產業系統進一步開放,實施非均衡的產業發展戰略;二是突出四川省產業系統中競爭與協同兩種關聯作用。田敏(2010)提出,三次產業協同帶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路徑。田敏(2011)強調,三次產業都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各次產業的均衡發展有助于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的實現。另外,鄭重陽(2011)提出,要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體制、機制改革來推進我國中西部地區三次產業協同和經濟發展。柯麗菲(2013)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協同發展建議,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優化產業結構。王曉亞等(2015)提出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給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協同發展創造良好的產業條件,改變第二、第三產業規模的擴張反而限制知識密集型產業協同發展的狀況。彭繼增等(2015)提出要優化產業內部結構,使第三產業內部各產業均衡發展;要改善區域投資環境,以政策優惠吸引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三次產業的平衡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二)加強產業集聚與創新,促進產業協同融合

分析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充分考慮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模式。錢龍(2011)等就強化工業與第三產業協同發展強調,積極推動工業向園區聚集,促進第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以自主創新促進工業與第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步伐,消除制約工業與第三產業協同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朱葉紅等(2012)對安徽省城市產業協同發展提出要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協同能力。柯麗菲(2013)對廣西省北部灣提出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支持產業集聚,優化投資結構、重點培養主導優勢產業,關聯協調“三群”、全面協調區域區位優勢。彭繼增等(2015)提出要加快以金融制度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要增強產業間的關聯效應,促進產業集群和產業聚集區以及專業市場的形成;劉雪芹等(2015)認為,協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驅動創新和協同創新。產業協同創新是創新驅動的核心所在,要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產業創新中心。

(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發揮產業間的關聯作用

王曉亞等(2015)認為,要實現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應穩定區域經濟增長并提高教育程度,使經濟增長和人力資本共同拉動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協同發展;要擴大工業規模,盡快跳出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需求遵從論起主要作用的階段,在擴大工業規模的同時重視推進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互動與融合發展,從而提升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協同度。彭繼增等(2015)提出,要繼續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將經濟發展的重心向現代服務業傾斜;無論是擴大工業規模還是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都是為實現第二、第三產業更快發展,各地域需要依據地區特點,充分發揮產業間的關聯作用。

(四)建立共享機制,強化產業空間協同發展

王曉文等(2015)認為,為促進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進一步協同發展,需要從需求的角度尋找三地的共同利益與需求,以形成利益共同體所需的相互協作的內在驅動力;要打破行政區劃,統籌協調,合理布局產業資源;要打破區域壁壘,縮小制度差異,實現跨區域監管與合作,促進資源自由流動。孫虎等(2015)認為,要特別重視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機制、環境保護及治理、新興產業的培育等。魏麗華(2016)通過分析馬克思的分工協作思想,對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得到了一些的啟示,一是要深化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確保分工協作的可承接性,二是要加快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確保分工協作的空間協調性,三是要堅守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兩條底線,確保產業分工協作的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各個國家或地區應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和已具備的基礎條件,在實現產業協同的進程中尋求發展路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讓與區域圈層產業布局相匹配的產業優先發展,進一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實現地區經濟的持續均衡發展。不同地域應充分利用地區優勢,結合區域特色,推動產業協同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結語

產業協同發展是保證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穩步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正因為如此,社會各界及學界對產業協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通過對國內外關于產業協同的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的梳理發現,產業協同帶動經濟持續發展,并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三次產業協同、空間產業協同、具體的產業協同都存在協同度不夠及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另外,也指出影響產業協同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因素,如全球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的政策體制等,也有外部因素,如經濟成長的基礎及產業本身的發展狀況。為實現經濟穩步快速發展,學者從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建立相關共享機制,以及促進產業集聚與創新等方面提出對策來促進實現產業的協同發展。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對我國各省份或區域三次產業之間或單獨某個產業內部各行業的協同程度進行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

[參 考 文 獻]

[1]哈肯赫爾曼.協同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2]董春,達捷.四川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08(6):153-155

[3]顧菁,薛偉賢.高技術產業協同創新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2):84-89

[4]黃樂.遼寧省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及其路徑選擇研究[J].區域經濟,2015(4):99-101

[5]柯麗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協同發展灰色關聯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3(2):26-30

[6]李春生.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企業經濟,2015(8):141-145

[7]李琳,劉瑩.中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驅動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階段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4,33(9):1603-1616

[責任編輯:潘洪志]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保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福利视频99| 久久毛片基地|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天天|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色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午夜视频www|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免费| 九色91在线视频|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性视频一区| 毛片在线播放a| 日韩在线1|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操|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永久天堂网Av|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99精品在线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欧美区日韩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日韩在线影院|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第一色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狠狠v日韩v欧美v| 在线免费观看AV| 成人国产精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