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東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形勢下,世界經濟和技術發展的趨勢體現為能源節約、綠色環保等以低碳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經濟全球化下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帶來了新航道的開辟與舊航線的改變,并創造了對各類運輸船舶的更大需求,給船舶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樣該機遇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提出也給后續船舶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側重安全性、低能耗與信息技術。隨著國際海事新公約、標準以及各種規范的頒布實施,極大地影響了海船的設計、制造以及運營。本文將從船企技術創新角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關鍵詞:船企;技術創新;影響因素;企業調研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船企技術創新類型
(一)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指的是船舶企業學習模仿其他國家較為先進和完善的船舶制造專利與專有技術,或者購買這部分技術與包含此類技術的有關產品,在其基礎上先模仿再創新出有自己新技術的產品。從20世紀中葉開始,我國船舶企業憑借模仿創新獲得了充足的創新經驗,培養了許多專業性人才,使企業的發展方向明確,得到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可能,也為船舶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船舶企業模仿創新的方法包括:直接購買、技術反求。
(二)自主創新
因為日韓等具有先進船舶制造技術的國家長期以來對核心造船技術與船用產品技術進行技術封鎖,導致我國船舶企業難以利用購買或合作的途徑獲得相應技術,因此只有利用自主創新的方式來取得相應突破。目前我國船舶企業擁有三大自主創新的方法,分別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消化吸收后再創新。其中,原始創新所占比重較小,而使用最普遍的是集成創新與消化吸收后再創新。
(三)合作創新
船舶企業和其他國家的同行企業、研究機構等進行全方位交流合作,從而尋找并補足我國船舶工業的缺陷和不足。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船舶企業在與世界各國國家的船舶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就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展開深入合作,共同實施了許多新船型與造船技術的合作與創新。如今我國船舶企業主要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高校之間進行產學研的合作與創新。
二、典型船舶企業調研
為了更全面客觀地獲取我國船企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本文特別選擇典型船廠進行調研,并設計了調查問卷,以便獲取直接資料。本文主要從船企角度出發,外部影響不考慮,所有調查問卷包含了船企技術創新內部影響因素的題項以及描述所調查企業基本信息的題項。其次,通過電子郵件、在線訪問、電話訪問等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176份,調查對象由船企的董事長、總經理、技術部門經理、生產部門經理、市場部門經理、管理部門經理等組成(管理者比普通職員對所在企業的技術創新影響因素更能準確地、迅速地做出判斷)。一共收回131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的比重是74.4%,其中,大型國營船舶企業占到77%,中小型合資船舶及民營船廠占到23%。針對回收的有效問卷,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全面分析,得出影響我國船舶企業技術創新的內部因素。
三、基于調研結果確定的影響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
(一)R&D投入
技術創新需要以充足、持續的R&D投入作為基礎,長期以來,學者們都特別關注和重視企業規模與R&D投入之間的內在聯系。本文調查問卷中,有85%的調查對象選擇了“R&D投入”。因為比較企業的3種技術創新模式可知,自主創新離不開充足的R&D費用與過硬的技術。國營大型船舶企業因為具有國家政策支持、大量資金支持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所以主要使用自主創新的模式實施技術創新,然而非國營中小規模船舶企業因為研發費用有限,為了有效控制成本,大部分使用模仿與合作創新模式。
(二)創新風險
說到創新存在的風險,技術創新屬于一項風險較高、時間周期較長的投資活動。本文調查問卷中,有67%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創新風險”。相較模仿與合作創新而言,自主創新面臨更大風險。這是因為使用模仿創新的船舶企業并非第一個進入全新的技術領域,能夠有效參考先驅創新企業在技術創新環節的經驗與做法,使技術創新的風險與成本大幅減少。合作創新可以享受多個合作主體的創新資源,可以進一步分散風險,相比自主創新風險,船舶企業本身面臨的風險要小得多。所以擁有先進技術、創造經濟收益能力較強的國營大規模船舶企業,能承受更大的創新風險,可是技術落后、創造經濟收益水平較低的中小規模船舶企業會更多選擇和使用風險較小的模仿或合作創新模式。
(三)船企創新戰略
實施企業創新戰略是為了提高技術創新的績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部分研究人員把船舶企業的創新戰略細分成兩類,分別是領先型與跟隨型,在他們看來,推行這兩種創新戰略的船舶企業將使用不同的技術創新手段,此種觀點通過調查問卷得到印證,也會對船舶企業的技術創新造成一定影響。
(四)船企創新資源獲取能力
長期以來,船舶制造業是我國社會經濟中的一大特殊行業,有著眾多緊密相關的產業,其獲得創新資源的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能不能實現制定的創新目標。
1.有形資源的獲取能力
與船舶企業技術創新有關的有形資源包括研究開發團隊、創新成本、船舶制造設備等。
研發人員的獲取。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93%的被調查對象看來,研究開發人員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獲得與保持綜合素質較高的研究開發人員的能力將對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或模仿創新產生重大影響。船舶企業研究開發人員綜合素質越高、能力越強,采取自主創新模式的幾率將越大,進而使船舶企業研究開發造船新技術、新型船舶產品的周期減少,進一步也節約了研究資金,也由此帶來經濟效益。
船舶生產裝備。船舶企業推行技術創新離不開先進的設備作為基礎,比如,研究開發與生產環節所需的計算機、船舶技術數據庫、設計仿真軟件、數據分析軟件等。調查中有86%的人認為先進的“船舶生產裝備”能夠促進船企技術創新的有效實施,進而大幅增強船舶制造能力,提高船舶生產成效,改進船舶質量以及節約船舶生產周期。
2.無形資源的獲取能力
與船舶企業實施技術創新有關的無形資源主要有信息與知識資源。
信息資源。對于船舶企業技術創新比較重要的因素是獲取和投入信息資源。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89%的被調查對象看來,信息資源發揮著重大作用,只要獲得這部分信息資源,船舶企業均能對本企業研究開發的船舶產品、船舶制造技術的先進程度、市場認可度以及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實力等做出科學判斷,為企業發展與定位提供有力保障。
知識資源。如今人類社會步入了知識經濟時期,其極大地促進了船舶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問卷調查結果表明,95%的被調查對象認可該影響因素,船舶企業推行技術創新更多地被看作是將新船型、造船工藝等知識應用在企業的制造和生產環節,這些新技術的使用將直接創造經濟效益。
結語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述、新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船舶行業,船企技術創新是一個涉及范圍非常廣泛的科研項目,是極為重要的務實需要,它涉及眾多,影響重大。擁有優良的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具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擁有參與行業層面、國際層面的競爭力。各行各業均表明擁有獨有技術方可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采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影響船企技術創新的因素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杜丹麗,肖燕紅,龍想平. 船舶工業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評價研究[J].中國造船,2009,50(3):158-165.
[2]顧珂舟. 中韓船舶企業技術引進戰略與技術創新比較研究[J]. 經濟師,2008(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