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民
摘要:地理課堂導入技能是指教師在上課伊始, 針對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手段,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開啟學生的思維, 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 引入新課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關鍵詞:地理;導入;方式
教師在導入階段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 精心設計生動的導入情境。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事物, 或通過展示圖片、演示過程, 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使他們感到學習地理既有意義又富有趣味, 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熱情。通常教師在導入過程中引入啟發性的問題, 采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 創設富有聯想的教學情境, 使導入能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 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導入, 教師還有意識地聯結新舊知識,并將即將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預先告訴學生,使之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和最快的速度里進入學習狀態, 明確學習任務, 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導入的形式與方法多種多樣, 其目的都是在于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 靈活運用, 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有效地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程序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
1. 溫故導入
溫故導入是指教師通過復習舊知識, 將學生不自覺地帶進新知識學習之中的方法。運用這種導入方法, 既能復習鞏固舊知識, 又能為講授新知識做好鋪墊, 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例如, 在講授“ 地球公轉” 一課時, 有位教師設計的導入是: “上一次課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 同學們一定不會忘記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線速度等特點, 哪位同學能回答一下? (提問學生, 學生回答。) 地球的自轉運動, 對地球的自然環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主要有什么影響? ( 提問學生,學生回答。) 同學們都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不停地公轉,地球公轉有什么特點, 公轉對地球自然環境又有什么影響, 這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2. 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就是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介紹新課內容、學習目的和要求。這種導入有利于學生迅速明確學習目的,了解學習任務, 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 在講陸地水內容時, 一位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占地球水3.5% 的陸地水。通過本課學習,將使我們了解陸地水的種類, 不同陸地水的補給來源和徑流量季節變化特點, 不同陸地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等知識。”
3. 設疑導入
眾所周知, 認知中的疑問、矛盾是思維的“ 激素”, 它能使學習者的求知欲望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 有力地激活學習者的思維活動。因此, 地理教師通常在導入時布設疑問, 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懸念, 進而激發其釋疑解惑的熱情, 從而發展學生的智力。
例如, 在地理“ 洋流” 教學時, 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是否知道, 航海家哥倫布在1492 年第一次去美洲時花了37 天。1493 年他第二次去美洲時只花了20 天。同一個人,時隔一年, 去同一個地方, 所用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這是什么原因呢? 學完今天的‘ 洋流 知識, 大家就會豁然開朗。”
4. 聯系實際導入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地理事物和現象是學生所熟悉甚至親身體驗過的, 如果將這些事象設計到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 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引起他們的關注。所謂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物, 如結合時事報道, 或結合學生對日常生活, 對自然和人文現象體驗和感受, 或結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事件等。一旦喚起學生的共鳴, 就會順利地導入新課。
例如, 進行“天氣預報” 的教學時, 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是否經常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天氣預報? 這里是一張央視播放的天氣預報圖(教師出示圖) , 圖上預報了這一天上海是什么天氣? 后來幾天上海會出現什么天氣? 哪位同學看得出來? 圖中這些符號都表示了什么天氣狀況? 哪位同學能回答出來? 天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 作為中學生, 我們應該學會看懂、聽懂天氣預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天氣預報一節的內容”。這種導入一開始就讓學生參與其中, 使師生共同圍繞課題, 結合身邊發生的地理事物進行探究, 從而使他們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無處不在, 無時不有。
5. 演練導入
即在講授新課前, 教師有選擇地展示地理掛圖、標本、模型、實物, 做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演示, 或直接邀請學生共同參與, 做一些活動或練習。這種演練導入不僅注重教師的演示,更強調安排學生的積極參與, 而通過輔助實物、模型的形象作用,不僅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引起學生的興趣, 并且在授課的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 在講“ 等高線和地形圖” 時, 一位教師指著黑板上的一幅等高線地圖說: “ 這是某地的一幅等高線圖, 哪位同學能看出哪里是山峰? 哪里是山谷? 如果需要登頂, 選擇哪條線路最佳?” ( 學生上臺指圖回答) , 教師接著取出地形模型說: “等高線圖上反映的就是這個地形狀況。雖然在模型上, 哪里是山峰, 哪里是山谷一目了然, 但我們平時出門不能總帶上一個笨重的地形模型。所以, 我們需要學會看懂地形圖。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等高線圖的閱讀。”
再如, 在講俄羅斯地理時, 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 “在世界政區圖上, 找一找有幾個跨亞歐兩洲的國家? 其中最大的是哪個國家?” 于是全班學生興趣十足地在地圖上尋找起來, 等學生找到答案, 教師便可進入新課講授。
地理課堂教學的導入形式靈活多樣,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最需要創新, 只要掌握規律、勤于實踐、善于總結和積累, 新穎別致、實用有效的導入形式和方法是不難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