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春
【摘要】數學教學如果缺乏趣味性,學生將會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導致數學的學習將會變得枯燥乏味.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使數學變得有意義、充滿活力,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個人的想法.
【關鍵詞】生活;培養;興趣;金鑰匙;促進者
在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是當前數學教改的重要任務,新課程理念提倡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
一、讓“生活”成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舞臺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放矢地選擇一些“生活”問題,學生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軸對稱”這種特性自行設計一個圖案來布置本班教室,進行成果展示.這時學生的創造火花不斷閃爍,創造出了一個個新穎別致的圖案.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且深刻地體驗到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興趣,促進智力發展的平臺
學生智力的發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多想、多做來培養的.俗話說:“多想出智慧.”“實踐出真知.”這是科學的真理.教師是無法代替學生思考的.只有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多想、多做,才會積極思考,從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過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要堅持不懈地多方面做工作.根據本人的體會,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教師講課力求生動有趣.教師要深刻理解領會課程目標,對所要教授的內容的深度、廣度要有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深刻解讀教材內容,把握學生特點,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在體驗和感受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去說教.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避免老一套.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靈動、有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多表揚、少批評;多關注學困生,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肯定.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以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然而,究竟應該如何關注學生的發展?我認為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去贊賞學生.小學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能經常看到自己的進步.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勝過一百次說教.”尤其是轉化學困生,僅靠教師的呵護、關愛是不夠的.在他們眼里,學習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令人心驚膽戰,一不小心就會摔得粉身碎骨.作為教師,要把高峰分割成一個一個小丘,讓他們經過自己的拼搏與努力,征服它、戰勝它,體驗到進步和超越目標的喜悅,讓他們在自己不斷地進步中增強自信,重新燃起學習的希望.
5.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有疑問允許大家充分發表意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確,提出一個問題,特別是一個好問題是難能可貴的,它不僅要具有提出問題的意識和勇氣,而且還要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見微知著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求異性思維能力.然而,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只是等教師提問,學生只是“答”而不“問”,學生也不會問,我們應當走出這個誤區,提倡和誘導他們提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提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問,及時鼓勵,大膽表揚,讓每名學生樂于提問.
三、讓數學思維的方法,變成學生手中的“金鑰匙”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數學離不開思維,沒有數學思維,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數學思維活動,學習數學家思維活動的成果,并發展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結構向數學家的思維結構轉化的過程.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數學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學生一旦掌握了數學思維的方法,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便會大大增強,他們就可以運用數學思維的“武器”,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就大大增強.
總之,每名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