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香++張榮歡
【摘要】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選取生態翻譯學視角,依據生態翻譯學生態理性特征整體和關聯,生態翻譯學翻譯原則多維整合原則,分析了新鄉市旅游宣傳片及周圍景點介紹詞,闡釋了生態翻譯學理論在外宣翻譯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外宣 整體關聯 多維整合
外宣,換言之也就是對外宣傳,向國外友人宣傳介紹自己的特色及吸引人之處。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突出生態優勢,展現生態特色,才是提升自身形象的關鍵所在。新鄉市地處中原沃土,北依太行山,旅游資源豐富,長久以來吸引了無數國外游客慕名而來。為系統展現新鄉的風土人情,新鄉市政府及旅游局于2008年制作了新鄉市旅游宣傳片中英兩個版本。本片既注重向世界展示新鄉市的歷史文化及自然和人文景觀,又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相輔相成,攜手走過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此宣傳片從側面表現出,新鄉市對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保護所做出的努力。
一、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是由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做首期翻譯學講座時,借用達爾文“自然選擇”的原理,初步提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2003年11月,胡教授在國際期刊Perspectives上發表了專題英文論文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翻譯即適應與選擇),自此作者將其之前所做的此項系統理論研究統稱為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是一項探討生態翻譯、文本生態和“翻譯群落”生態及其相互作用、相互關系的跨學科研究。生態翻譯學由自然法則中的“適應/選擇”擴展到了翻譯活動當中,提出了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生態翻譯學一方面是“喻指”,另一方面是“實指”。“喻指”是把翻譯生態比喻為自然生態,而“實指”是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的關系。該理論主要原則是“多維整合”原則,主要指“三維”轉換——語言維、交際維和文化維的轉換。
二、生態翻譯學在宣傳片中的應用
1. 整體和關聯在外宣翻譯中的應用。生態翻譯學注重的是“整體和關聯”。從狹義上說,譯者在翻譯本質上有責任理解并保證原文的語言生態、文化生態和交際生態平衡統一,同時應使轉換過來的譯文也能在譯入語中實現動態平衡及互相關聯。從廣義上說,生態翻譯學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既要使翻譯各個子生態系統內雙向關聯互動,同時又要保證翻譯外卻又與翻譯相關的“翻譯管理生態系統,翻譯市場生態系統及翻譯教育生態系統”相互平衡并滿足所需。
在新鄉市旅游宣傳片中,各個旅游場景介紹均由一個小標題引出,如:
例1:“Landscape: showing stunning natural beaut,觀:見證得天獨厚;Root: traces back to the ancestors,根:追溯同宗同源;Uprising: brings about dynastic changes,奮:濟世扭轉乾坤;Wisdom: grows with vicissitudes of history,智:感召歲月變遷,”等等。
此片中以Landscape, Root, Uprising, Wisdom, Faith, Simplicity, Happiness為主線,引出新鄉市的地理風貌,由來淵源,歷史紛爭,巧奪天工,篤信善行,古樸民風,安居樂業。從翻譯生態系統內文本層面看,字數對等,格式相似,使整篇譯文渾然天成,整體性得到高度統一。而從翻譯管理系統及翻譯市場系統看,譯者對譯文的翻譯符合了外部對譯文的要求,依據市場所要求的外宣策略,從不同角度用形式相同的結構增加語言氣勢,加深外國人對影片的印象。
例2: 原文:云臺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占盡山水風韻,冠絕天下奇景。
譯文:Mt. Yuntai is marvelous with its mountain, unique with its water, grand with its peak, and serene with its valley.
原文使用了漢語多采用的四字詞“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字數相同,格式工整,突出景點的特色山水峰峽。因此,為了達到動態平衡,譯者在譯入語以同樣等效的形式,即形容詞加介賓短語,突出了要宣傳的對象及其特色。而marvelous一詞更傳神的表達了冠絕天下奇景,不必再贅述翻譯。
2.多維整合在外宣翻譯中的應用。生態翻譯學“多維整合”原則,包括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之間的相互轉換及適應性調整。通過以譯者為中心,進行“選擇性適應”及“適應性選擇”,經過多維度多層面的整合之后,整合程度越高,越是滿足了動態平衡,譯文質量也趨于更高。
(1)語言維。在語言層面的轉換上,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為了達到使外國人容易理解本民族文化的目的,在翻譯時應注意翻譯目的語的適應性選擇。外宣翻譯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少譯者因為一味強調外宣的政治意義而忽視來對外宣藝術的研究,按照漢語的字面意思和語序結構,用對號入座的方法進行生硬的套譯,結果只能產生大量不規范的表達,引起歧義。因此在做外宣翻譯時既要準確傳達源語的意思又要根據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體驗來進行選擇與改變,不能生搬硬套,死譯硬譯。在詞語,次序,句式等方面要進行適應性調整,以此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例如:
例1:原文:龍脈博興 點亮蕩氣回腸的人杰地靈
譯文:Breeds up the fertile land and diligent people with the dragon spirit
例2:原文:初見美景,人如畫中
譯文:At the first sight, the contour of the village is like that of a painting
在例1中,原文的意思是,代代延續著龍的精神,中原這片沃土蘊藏著豐富的土地資源,并培育了無數卓越的人才。原文中點亮一詞,若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譯應譯為brighten或lighten,這樣的直譯會令外國人摸不著頭腦,難以理解原文到底想表達怎樣的意思。而breed up是根據整個句子的涵義,進行了語言上的適應性選擇,譯為養育,以達到譯文讀者可以順暢地理解的目的。
在例2中,原文“人如畫中”若按字面意義理解,指人好像站在畫里面一樣。直譯應是people seem like to stand in the painting,這種翻譯方法并不能突出視頻中表現的風景如畫。因此,此處意譯為the contour of the village is like that of a painting更能顯示出視頻畫面中的村落風景如畫。
(2)文化維。在文化維上,由于中西方在思維方式、道德方式、價值觀念、社會關系的不同,對于同一事物,中西方在表達方式上存在著諸多差異。語言是文化的心臟,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了獨特的文化內涵。為了避免在交流過程中造成誤解以及尷尬的情況,翻譯便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翻譯時可有音譯,直譯,或意譯。“音譯可分為純音譯,音譯加類屬,以及音譯加注釋。”人名,地名或已被認為的詞可純音譯,例如:baligou(八里溝),Guanshan(關
山),Bigan Temple(比干廟)。而一些食物可直譯如:Niuzhongxi Sesame Seed Cake(牛忠喜燒餅),spicy soup(胡辣湯)。食物做法較復雜的可進行意譯,如:Fish with Fried Noodles(鯉魚焙面),Stewed Lamb in Brown Sauce(紅燜羊
肉),此類食物可通過描述做法使國外友人明白到底其中的原材料及烹飪方法。
在翻譯外宣材料時,若遇到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解說時,更應注意文化層面的轉換,讓譯入語讀者能達到與原語言讀者相同的預期,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含義。“文化翻譯是一種文化互動而不是簡單的同化。”翻譯在讀者當中的調節性作用使得“跨文化翻譯是闡釋的具體化,而不是文化形式的直接轉換。”對中國文化應進行一定的解釋而不是直接譯為國外某種對應文化現象。
例:原文:萬善寺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當年選擇云臺山建寺,有位居四方中央、土生萬物、萬法歸宗之意。
譯文:Wanshan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Mt. Yuntai is that its believed to be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which in Chinese culture implies the source of all lives and the origin of all doctrines.
原文當中,出現了“四方中央,土生萬物,萬法歸宗”這樣的道家思想,這對于多數外國人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因此,解釋其中蘊含的哲理是必不可少的。譯文用which引導定語從句來說明選擇云臺山建寺廟的目的,因為它地處宇宙中央,是萬物及萬法的來源,通俗易懂的解釋讓不熟悉道家思想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3.交際維。在生態翻譯學中,交際維的轉換即“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層面上,關注原文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紐馬克也曾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譯問題研討)中作如下論述:“交際翻譯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在目的語中再現原文讀者感受到的同樣效果。”只是單純的譯出原文的內容或形式,往往難以向讀者準確傳遞原作者想要達到交際意圖,因此,交際層面上的轉換能有效地實現語言的語用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例1:原文: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個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濃縮,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
譯文:the whole scene looks as if a huge potted scenery made by superlative craftsman, or a collection of renowned landscape,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is called a “fine product of natures mountains and waters” by landscape and garden experts.
在原文中,仿佛鬼父神工雕鑿而成,若翻譯成made by ghost and god,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鬼和神仙造就的,在這里使用了superlative craftsman指這里的風景精巧之程度非人工可及。
例3:原文:在這里可以欣賞到耳鬢廝磨,切切私語的情人瀑;四季長流,珠簾高掛的水簾洞;還有龍鳳呈祥的龍鳳壁;
譯文:Many other scenic spots also spread here such as Qingren Waterfall, whose two branches mingled with each other, really looks like two intimate whispering lovers; Shuilian Cave, with its water flowing all the year. Longfeng Wall, with its mural of dragon and phoenix,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wall will bring good fortune to local people.
在原文當中出現了情人瀑和龍鳳壁,直接譯為“Qingren Waterfall”“Longfeng Wall”,則很難令不懂中國文化的人明白其中的含義,情人瀑進一步解釋為looks like two intimate whispering lovers,則將瀑布如膠似漆,親密無間的感覺直觀的傳達給譯文讀者,領會到起名情人瀑的緣由。而龍鳳璧若僅僅解釋為dragon and phoenix,也并沒有突出龍鳳呈祥的含義,因此后面進一步解釋了bring good fortune(帶來好運)之意,可以使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能理解同樣的交際意圖。
生態翻譯學在宏觀上注重整體與關聯,在翻譯原則上又有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層面的轉換,通過各種適應及調整,實現翻譯各群落的動態平衡。此宣傳片的譯文也從整體協調平衡,在語言維上,清楚準確表達了宣傳重點;在文化維上,詳細補充闡述中國特有文化;在交際維上,以過譯或欠譯來調整信息量,實現原文讀者與譯文讀者理解相同的交際意圖。從生態翻譯學角度審視,此宣傳片的譯文為樹立良好的新鄉旅游形象及宣傳新鄉旅游特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生態理性特征及其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中國外語,2011(11):96-99.
[2]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2).
[3]丁衡祁.對外宣傳中的英語質量亟待提高[J].中國翻譯,2002 (4):44-46.
[4]孫藝風.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J].中國翻譯,2012(1):16-23.
[5]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