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對《一九八四》這部小說的研究,多從文學批評來分析小說的政治寓意,新詞,翻譯版本等,對小說男主人公的一系列情感變化卻沒有深入研究。為此,本文運用評價理論中的核心態度系統來分析男主人公溫斯頓,溫斯頓對情人裘莉亞的情感變化歷程中的態度資源,大致分為四個階段:溫斯頓從開始的厭惡到最后深愛裘莉亞,并解釋每個階段溫斯頓對裘莉亞產生不同情感的根本原因和實現途徑,以期為解讀小說人物的情感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一九八四》 評價理論 態度系統 溫斯頓 情感變化
引言
作為喬治·奧威爾的代表作,《一九八四》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說,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說之一。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作品刻畫了一個假想的極權主義社會,男主人公溫斯頓暗中進行反抗,與情人裘莉亞秘密約會,最終雙雙被逮捕,洗腦,重新熱愛黨的故事,帶著典型的反烏托邦反極權主義的色彩。以往對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分析其政治色彩,反烏托邦,或是作品中出現的新詞,或是其翻譯版本問題,對男主人公溫斯頓的分析也僅僅局限于文學批評,現在還沒有學者集中分析其男主人公溫斯頓的情感變化。
所以,從評價理論來分析溫斯頓前后對情人裘莉亞的情感變化,是一個比較新穎的角度,溫斯頓從開始的不了解、厭惡、懼怕裘莉亞,到收到裘莉亞情書后的焦躁不安與期待,再到第一次約會時不反感、羨慕裘莉亞,到最后的真正愛上裘莉亞,我們將用評價理論(Appraisal Theory)中的核心子系統-態度系統(Attitude)為研究視角,從詞匯層面來分析溫斯頓這一系列情感變化,以期為解讀小說的主人公打開新的維度。
一、評價理論簡述
評價理論(Appraisal Theory,或稱評價系統Appraisal System),是在語篇語義學層面表達人際意義的三個系統之一,是Martin對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學中人際意義研究的新發展,它關注語篇中可以協商的各種態度。Martin對評價理論的定義是:“評價理論是關于評價的,即語篇中所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強度以及表面價值和聯盟讀者的各種方式?!?/p>
Martin把評價系統分為三個子系統:態度系統(Attitude),介入系統(Engagement)以及級差系統(Graduation)。態度系統是評價系統的核心。態度是評論者從情感感受、倫理道德和社會規范領域、美學和社會價值等方面表達對被評價物的感受和評價,又分為情感(affect)、判斷(judgement)和鑒賞(appreciation)。
情感是態度系統最核心的子系統,是表達人對事物或現象的情感,是一種主觀反應。Martin指出,情感涉及人們正面或反面的感情,包括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滿意/不滿意三個評價維度。情感能表面說話者對所敘述的人物、事件、觀點的態度和立場,表現形式可分為品質、過程和評注三類,從語法角度說,就是實現為行為過程、還是心理或關系過程。其中,“品質”情感是指語言使用者通過使用表品質的詞匯或短語來表達情感,“過程”情感指語言使用者使用過程的動詞來表達,“評注”是對事物或現象助管的反應和評價。
判斷分為兩類:社會評判(social esteem)和社會約束(social sanction)。社會評判是從規范(normality)、才干(capacity)和韌性(tenacity)三個角度對人的個性及行為作出判斷: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常規,他是否有才干,是否堅強,無書面條文可依。社會約束涉及某些規則和規定,其判定與合法性、道德性相關,從誠實和妥當兩個角度進行:判斷一個人是否坦誠,行為是否妥當,有法律制度的書目條文可依。
鑒賞為“對物質、藝術品、過程和事情狀態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不是對人的行為作出評價”。對事物的鑒賞可以從三個角度著手:反應(reaction)、構成(composition)和估值(valuation)。從語法角度來看,它們分別對應心理過程的三個分類:反應對應于感情(affection),構成對應于感知(perception),估值對應于認知(cognition)。
二、研究
1.研究對象和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對Winston和Julia的戀愛關系的四個階段進行分析,以詞匯為基本分析單位,揭示Winton在每個階段對Julia的情感。我們在每個階段選取一定數量語篇。首先在語篇中選出表示情感、判斷和鑒賞的全部詞匯及相關表達,共計251個,把它們歸入三個態度子系統。據分析,251個態度資源總數中表示肯定的有84個,否定的有114個,中立的有53個。最后計算出各子系統所占整個態度資源的比例以及肯定、否定和中立所占的比例,每個階段逐個分析。
2.研究總結果。態度系統中總的情感、判斷、鑒賞的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發現,總體來說,在與裘莉亞交往的過程中,溫斯頓所用的情感資源所占的比重最大,達到了53.8%,這正揭示了溫斯頓在這段關系中,對裘莉亞的真摯感情,從剛開始的否定、憎惡裘莉亞,到慢慢的被吸引,想親近她,到第一次真正約會時不反感,驚訝于她的年輕美麗,到第四個階段時,真正愛上裘莉亞,希望和她是結婚多年的夫妻。
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判斷資源使用也比較高,原因在于這其中的三次判斷:第一次是他剛開始時判定裘莉亞是“思想警察”,內部黨的間諜,一直在跟蹤他,想揭發、謀殺他;第二次是,他發現判斷錯誤后,裘莉亞遞給他一張紙條,又讓他第二次判斷、猜測紙條到底寫了什么;第三次是,溫斯頓知道了紙條是裘莉亞寫給他的表達愛戀的情書之后,很難與裘莉亞見面交談,他便開始各種猜測、評判裘莉亞是否改變了主意。
在他們關系發展的第一、二階段中,情感、判斷、鑒賞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并且,從表2可以看出,在第一、二階段時,溫斯頓對裘莉亞一直持一種否定態度,所以溫斯頓對裘莉亞的評價詞大多數都是表示否定的、消極的,所占比例高達69.2%。正是因為這時溫斯頓不了解裘莉亞,誤解了她,溫斯頓才會毫不留情地貶低裘莉亞,幻想強暴她,用石頭敲擊她的頭等,表示情感的否定評價資源有“hate”、“rape”、“murder”、“smash your head”,“agitation”、“agony”、“lies and hatred”等。
可以看出,到了第三、第四階段,判斷資源大幅度減少,由情感資源取而代之,揭示了溫斯頓與裘莉亞關系的變化,情感開始真心流露,并且是積極、美好的愛戀。其中,表示肯定情感資源,如“youthful”、“darling”、“loved one”、“glad”、“splendid”等。
三、例子分析
溫斯頓和裘莉亞的戀愛關系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最開始,溫斯頓不了解、厭惡、懼怕裘莉亞;到第二階段,收到裘莉亞的情書后,焦躁不安,希望見到她,怕她改變主意;第三階段,第一次約會時不反感、羨慕裘莉亞,自然本能地做愛,;最后第四個階段,愛上裘莉亞。接下來,我們將就其中幾個典型的例子來做重點分析。
評價可以分為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Martin&White指出,態度意義不是只有態度詞匯才能表達的,有些表達概念意義的詞匯(短語、表達式、小句)也可以間接表達態度,這種表達態度的方法稱為“引發”(invocation),有時候能“激發”(provoke)某種態度,以區別于直接而明確表達態度的“銘刻”(inscription)。所以接下來的分析中,我們將它們分為:“銘刻”的直接態度資源和“引發”的間接態度資源。
1.直接資源。在情感子系統里,評價的人或事物是評價者的心理反應。情感具有很明確的主觀性,所以這里,情感價值是溫斯頓的情感反應和狀態。運用直接態度詞匯表達法是非常常見的手法,直接、簡單、明了。在例(1)中的“horror” “nagging uneasiness”,就直截了當地表現出了溫斯頓的恐懼、不安。
例(1)The sweat started out on Winstons backbone. A horrible pang of horror went through him. It was gone almost at once, but it left a sort of nagging uneasiness behind. Why was she watching him? Why did she keep following him about? [5:34]
在例(2)(3)(4)中,在第二階段,很突出(foregrounding)的是判斷子系統。根據Martin(2000),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人際功能(mood and modality)和評價理論構成一個漸變群(cline)。語氣情態系統中的情態化(modalisation of probablity)與判斷子系統中的誠實(veracity)相關聯,對應。這個階段中,出現大量判斷資源,見例(2)、(3)、(4),其中,might have出現了5次之多,“might have been vaporized”、“might have committed suicide”、“might have been transferred”、“might have changed her mind”、“might have decided”。這些都是溫斯頓猜測裘莉亞可能發生了什么,溫斯頓猜測了這么多種情況,而且都是用“might”表示可能性很小的情態動詞,更是表現出他對裘莉亞的關注,不確定,期待和裘莉亞見面。并且,根據他判斷的內容來看,“vaporize” “commit suicide” “been transferred” “change her mind” 等詞都是消極意義,對于溫斯頓來說不好、不利的消息,可見溫斯頓內心是不確定裘莉亞對他的愛意的,換句話說,他對自己是沒有自信的,甚至是自卑的,像他這樣年紀并且有妻子,身體還很瘦弱的人來說,被裘莉亞愛著似乎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所以,當他見不到聯系不到裘莉亞時,他就這樣胡思亂想。
更是值得提出的是,溫斯頓的判斷、猜測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收到情書后的前幾天見不到裘莉亞,用“might have done”;一周過后,變得很著急,用“would have done” 甚至“must have done”,很肯定的語氣;最后,約好在勝利廣場見面,在超過約定時間幾分鐘后,溫斯頓用了“had changed her mind”,基本100%確定的表達,判定裘莉亞不來與他見面。很明顯看出,肯定判斷的程度逐漸加深,形成一個漸變cline,如下圖。這樣的逐步推斷,更是揭示出溫斯頓像一個戀愛的男孩一樣,等待女朋友回復那種坐立不安的急切心情,非常形象、生動。
(2)There was no enquiry he could make. She might have been vaporized, she might have committed suicide, she might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other end of Oceania: worst and likeliest of all, she might simply have changed her mind and decided to avoid him. [5:60]
(3)A week had gone by since she had first approached him. She would have changed her mind, she must have changed her mind! [5:61]
(4)At five minutes past the hour the girl had still not appeared. Again the terrible fear seized upon Winston. She was not coming, she had changed her mind. [5:62]
2.間接情感資源。此外,不僅僅有態度詞匯等直接手段來表現溫斯頓的情感,還有間接表達法。比如例(1)中的裘莉亞的行為“watching him” 和“keep following him about”,一直跟蹤觀察某人這種行為在此情景下是消極的,恐怖的,特別是對于溫斯頓來說,表達了溫斯頓被裘莉亞跟蹤的不安和惶恐;例(5)中溫斯頓的行為“rape ”、“murder”、“smashing your head”等,都帶有非常消極的意義,這些動作行為是溫斯頓幻想中要對裘莉亞做的事,強暴她,殺死她、用石頭敲碎她的頭,這些都是溫斯頓厭惡裘莉亞的具體表現,帶有極強的憎恨感情色彩。
(5)“I hated the sight of you,” he said. “I wanted to rape you and then murder you afterwards. Two weeks ago I thought seriously of smashing your head in with a cobblestone. 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I imagined that you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Thought Police.” [5:66]
“引發”態度資源還包括其他,如,語篇中的“telescreen”(電幕)、“facecrime”(表情罪)、“Thought Police”(思想警察),這兩個詞是“新話”(NewSpeak)的典型代表,“新話”是這部小說中作者喬治·奧威爾造的新詞匯,用來專門表現小說中的虛擬世界現象。本身這兩個詞匯就帶有消極、否定的意義,出現在語篇中表現出溫斯頓誠惶誠恐的反應。
3.其他手段。轉喻的手法也用來表現溫斯頓的情感。比如例(1)中的“The sweat started out on Winstons backbone”,這里用了轉喻(metonymy)的手法,用背部出汗這個身體反應來代表害怕,轉喻表達式為+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 EMOTION STAND FOR THE EMOTION+。
四、結論
本文運用評價理論中的態度系統,對溫斯頓和裘莉亞關系發展的四個階段的態度資源進行分析,解釋了每個階段中溫斯頓對裘莉亞產生的情感的根本原因與實現途徑。四個階段,從剛開始的否定、憎惡裘莉亞,到慢慢的被吸引,想親近她,到第一次真正約會時不反感,驚訝于她的年輕美麗,到第四個階段時,真正愛上裘莉亞,希望和她是結婚多年的夫妻,溫斯頓對裘莉亞的感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態度資源非常豐富。
研究發現,首先,態度資源能有效實現、解釋情感意義,刻畫人物形象;其次,在他們關系發展過程中,第一、二階段中否定資源高于肯定資源,說明溫斯頓對裘莉亞持一種否定態度,討厭、厭惡裘莉亞;再次,在第三、四階段中,表達情感的資源高于判斷和鑒賞資源,肯定資源高于否定資源,說明兩人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溫斯頓已經愛上了裘莉亞。還有一點,“銘刻”的直接情感資源和“引發”的間接情感資源,即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還有其他一下評價手段的彰顯補充,都令小說的態度資源分析更豐富。它們相互補充,相互彰顯,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Martin,J.R.& Rose,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2003.
[2]Martin,J.R.& 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49-68.
[3]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J].外國語,2001(6):13-19.
[4]White,P,R.R.Telling media tales:The news story as rhetoric[D].Sydney:University of Sydney,1998.
[5]Orwell,G.Nineteen Eighty-Four[M].New York:Harcourt,Brace &Co,1949.
作者簡介:鄧梅,女,漢族,四川人,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