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翌博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呈現長時間、高勢頭的態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參考中國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數據,2016 年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的規模占據全球第一位,全年總的交易金額超過25萬億,全年總的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16萬億,占線上線下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0%以上,同比增長26.2%,其中,網絡零售實物商品的交易總額為4.19萬億,同比增長25.6%,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金額的增速高出15.2個百分點。就目前的發展情形來看,電子商務必將全面融入并覆蓋國民經濟發展和全民衣、食、住、用、行等的方方面面,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關鍵詞】電子商務;未來發展;新路徑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段深入,傳統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契合點,電子商務作為貿易電子化的必然產物,其本身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彰顯無余。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沖擊著實體經濟,搶占著其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推動著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雙方在互利中尋求共贏。同時,二者的深層次融合性發展,實現了新型信息流帶動相關技術流、多方資金流、全面人才流和綜合物資流,有利于使有限的資源實現其優化配置。電商圈正呈現出生態發展,其規模范圍正在穩定增長;用戶數量不斷壯大,客戶群體男女比例日漸均衡。2015年5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被稱為“新二號文”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該文件旨在掃除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機制、體制方面的障礙,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挖掘經濟增長新動力中的作用,打造“雙引擎”、實現“雙目標”。
1 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作為新生產物,國際國內一直未能對“電子商務”給出明確具體的定義,各國的政府、組織、學者依據各自的立場角度以及自身對電子商務的參與程度等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本文認同以下的定義方式: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范圍的貿易中,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或服務器的應用方式,商業貿易中的買賣雙方不謀面而進行的各種交易活動,實現消費方網上購物,商戶間網上交易,購買方在線支付以及各種活動網上進行和售前售后網上服務的一種新型商業運營模式。簡單講,電子商務就是讓整個貿易各環節實現電子化,即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電子商務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或服務交換為內容,依托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以電子交易為方式,它是傳統商貿活動各個具體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和信息化。
電子商務的基本類型有三種,即企業和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Customer,即B2C)、企業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消費者和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Consumer To Consumer 即C2C)。另外,還有幾種新興電子商務模式:C2B即消費者對企業(Customer To Business)、B2G即企業對政府(Business To Government)、O2O即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BOB即采購雙方對運營者(Business Operator Business)等。B2C電子商務是消費者利用網絡平臺直接購買,類似于電子化的商業零售。B2B模式下,企業通過網絡為所有交易尋找最佳合作伙伴,進而實現從定購到結算的訂單交易行為。C2C是買賣雙方在線交易的虛擬平臺,在平臺上賣方主動提供商品,并進行網上拍賣,購買方則自主選擇商品,還要通過競價的方式獲取商品。C2B電子商務模式的核心是,聚合數量龐大的網上用戶,形成大規模的購買群體,在“以量議價”的買賣潛規則中,享受大批發商優惠價格購買單件商品,以此擬補B2C模式中購買方一對一定價的弱勢。在此,簡單舉例說明一下B2G模式,如政府采購平臺、海關報稅平臺、國地稅報稅平臺等。O2O模式下,銷售方線上推廣,購買方線下體驗,以此增加實體店的客流量,并且推廣效果有據可查,所有交易都可以實現事后追蹤。BOB新模式是把電子商務由平臺化向運營化轉變,即將實體運作中的品牌運營、店鋪運營、移動運營、數據運營、渠道運營的五大功能版塊引進電子商務中,進而幫助有品牌意識的中小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實現自身的升級轉型。
2 前期電子商務發展路徑經驗
網絡零售市場持續升溫,行業進入兼并整合期,巨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等資本投資方式,迅速對新市場、新業務領域的滲透,同時不斷拓展新的業務線隨著電商市場不斷被優化,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呈現出國際化、社交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前期發展路徑中可供未來發展吸取的經驗有:一是手段模式完善自身;二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三是技術服務升級;四是拉動周邊行業。
2.1 手段模式完善自身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模式在探索中不斷優化,基本模式更加成熟。尤其B2C模式的優勢逐步增強,擁有網絡零售交易總額超過55%的比重。各平臺、各店家競爭方式良性發展,特色領域小型電子商務平臺,如母嬰、裝修、服裝、生鮮、美妝、跨境等開展差異化競爭,發揮在各自行業和特定客戶群中的優勢。電子商務網絡促銷合理有序,從主打“價格戰”、“公關戰”轉為“服務戰”、“質量戰”,通過推出高品質的服務和高質量的貨品,打造用戶口碑,吸引網絡回頭客。電子商務大小平臺通過營造全行業參與的購物節氛圍,匯聚人氣,刷新大數據。電子商務的網絡平臺層出不窮,促銷活動風云迭起,網絡零售銷售額節節攀高。繼淘寶“雙十一”、“雙十二”之后,蘇寧“818發燒節”、京東“618店慶日”等電商大促呈現在買家面前,匯集人氣、吸引用戶的同時,在24小時內的分分秒秒形成強大“聚力”,打響平臺品牌的同時,挖掘粘性客戶群。
2.2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電子商務網上平臺協助賣家同時打通線上線下的渠道,線上推廣、線下體驗,實現了“網上下訂單、門店提取貨”,“實體店下訂單、聯網倉庫配送”等新型營銷方式,推動了傳統商業貿易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電商巨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彼此融合互助,推動整個零售業界的資源優化配置。電商平臺推出“線下實體試穿,線上掃碼購買”、“平臺下單家電,就近門店配”,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態勢滲透到用戶生活服務、培訓教育、養生保健、文化娛樂、旅游出行等方面,新型模式不斷出現,租賃共享、閑置二手等共享經濟迅速崛起,2016年電子商務O2O模式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45%。
2.3 技術服務升級
電商平臺技術支撐力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云計算服務商也在增強自身的處理能力。許多前端技術從理論走向實際,如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物流、快遞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縣市級以上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得以解決。新技術的應用衍生出一批領先的營銷模式,人工智能技術和云計算大數據支持用戶個性化需求,針對不同特點、不同需求的買家實現了定向導購和個性促銷。模擬現實和突出現實技術也逐步成熟,減小買家與物品之間的視覺感知差異,“賣家秀、買家秀同等效果”,提升用戶體驗,輔助交易達成。
2.4 拉動周邊行業
伴隨著電子商務,網絡創業日漸普遍,帶動電商直接就業人數1503萬,同時為周邊行業如物流快遞、運營營銷、咨詢培訓等服務業帶來間接就業人群。圓通、韻達、申通、順豐四大快遞龍頭,2016年業績預告顯示:四大快遞公司的凈利潤額均在10億以上,業績增長幅度均超過50%。另外,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2016年凈利潤為7.5億,增長幅度約54.8%。各家速遞公司享受了電商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又紛紛增加在物流信息化等方面中的資本布局,為其下一步發展蓄力。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反過來又會為電子商務行業本身創造更卓越的發展環境,推動其健康發展。
3 后期電子商務發展路徑探索
3.1 “老字號+互聯網”發展路徑
2016年國家正式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老字號”發展困難,究其根源是其本身存在的機制僵化、觀念過時、缺乏創新、繼承無力等問題,
“老字號”集中體現著我們優秀的民族品牌和傳統的商業文化,其獨特的產品、精湛的技藝和古樸的服務世代傳承。實施“老字號+互聯網”工程,有助于促進“老字號”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積極推動下,“老字號”在增加品種、提升品質、創立品牌等方面尋求突破,提高其供給能力和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客戶消費升級的需要。電子商務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的前端信息技術手段,開發“老字號”的新客戶、新市場。利用電子商務在商貿流通中的優勢,解除“老字號”消費群體在地域上的局限性,結合電子商務線上推廣的優勢,將“老字號”廣而告之,加速“老字號”的整形升級。
3.2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
深入實施并推廣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建立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改造建立縣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鄉村電子商務站點;落實完善縣、鄉、村級物流配送機制,著力點是縣鄉村之間“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頸;培養壯大農村電子商務相關人才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建設配備農產品分等劃級、產品包裝、冷鏈物流、配送倉儲等基礎設施,并提供質量監控、產品溯源、品牌培育等一體化服務,實現農產品線上銷售,并打造新型農村電商供應鏈。另外,推動農村手工藝品、田園旅游及民俗文化的電商化,針對當地特色文化,培育電商強縣和特色電商村鎮,挖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適當開展“農村電商專家定期下鄉活動”,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等親赴農村,對其進行現場指導、答疑解惑。農村電商發展環境相對薄弱,起點較低,但是其產品資源豐富,市場需求量大,成熟電商企業可與其深度合作,共同摸索市場化對口幫扶模式。在發展過程中,注意總結典型案例,組織農村電商參與群眾之間的經驗交流,以此相互借鑒,取人之長克己之短。
3.3 服裝行業電子商務發展路徑
服裝行業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模式,即實現用戶與工廠的的直接連接,省去所有中間的可能加價環節,如設計師、制造商、經銷商等,實現廠家直銷,提高品質、降低價格,性價配比最優,為傳統的服裝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C2M模式是一種反向定制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它甚至顛覆了“工廠到用戶”這種傳統的零售思維,依據用戶的需求定向生產制造,由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反向訂購,即客戶訂多大量,工廠就生產多大量,清除了工廠的庫存成本,隨著工廠成本的降低,用戶購買產品的價格自然也下降。天貓、蘇寧等電商巨頭正在嘗試與品牌制造商聯合定制電商專供產品。如今的線下商場能滿足消費者試穿體驗的需求和視覺觸覺的評判,但是其高昂的租金帶來的是各大服裝品牌超高的加價率。另外,傳統的品牌大工業化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合身比例大約為35%,很顯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對于線上渠道來說,好處是可以縮短品牌與用戶的距離,并可以掌握大量用戶數據,使得每一件服裝都是量體定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專屬量體師和版型數據庫。
3.4 “媽媽經濟”電子商務發展路徑
2016年,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2000萬新生兒呱呱墜地。據CNNIC最新網購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媽媽經濟”下的中國母嬰或將成為電子商務的下一個爆發點。在網購“買買買”氛圍熏染下成長的“80、90后”女性群體,成為現在及未來的“生育主力軍”。這一群體對電子商務的依賴習慣和購物需求,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側重點,這也為母嬰消費電商市場提供了足夠的用戶基礎。
4 結語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依然強勁,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界巨頭紛紛赴美上市,加速著資本積累;電子商務領域由綜合網購不斷細化,推動了專業發展;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眾企業合縱連橫,電商企業在競爭中共謀發展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輝.未來貿易發展的方向-電子商務[J].西部探礦工程,2004,16(04):197-198.
[2]王麗莉.我國電子商務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網絡與信息,2008(04):30-30.
[3]傅翠曉,黃麗華.電子商務研究前沿探析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08):51-57.
[4]鄧順國,李乾進.未來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展望[J].電子商務,2013(08):9-10.
作者單位
河北衡水第一中學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