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凌
藝術人類學是藝術學和人類學的交叉學科,是用人類學的視角來分析研究藝術學的新興學科。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美學研究有別于以往剖析贛南圍屋的視角。本文從安全需求、居住需求和人文需求來解析贛南圍屋的建筑文化,從建筑美學和漢文化美學來解析圍屋的人文美學,謹作為在贛南圍屋的研究歷程中的一得之見。
【關鍵詞】藝術人類學;贛南圍屋;滿足需求;世代傳承
對贛南客家圍屋的解讀早已面面俱到,這一人類建筑史上嘆為觀止的美麗創(chuàng)舉其實更多地承載了客家人心酸的歷史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贛南圍屋不僅分析它的美麗,更解讀了這份美麗背后的沉重。萬物皆有因,剖析贛南圍屋美麗背后的人文因素,是藝術人類學所追求的目的。
1 藝術人類學簡析
藝術人類學是藝術學和人類學的交叉學科,是用人類學的視角來分析研究藝術學的新興學科,它是以人類學的觀點解析藝術的的一種方式。在這里,藝術是探究的對象,人類學整體性、連續(xù)性的視角是探究的視角。藝術人類學要求以能探究到的所有人類藝術景觀闡述所研究的藝術,并且尋求對所研究的藝術提出符合人類學原理的、徹底的剖析。
2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筑文化
客家人是我國一個大的漢族群體,現(xiàn)在和將來都不可能出現(xiàn)“客家族”這一稱謂,客家人僅僅是部分漢族人因居住方式演變出的稱謂。漢族人本來聚居在黃河流域,部分人為逃避戰(zhàn)爭從原居住地不斷向南遷徙,后移居現(xiàn)在的廣西、江西等地,聚族而居。對于世代居住在這些地方的原住民來說,這些新來的漢族人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因此形成了“客家人”這一稱謂。客家人舉家南遷,帶去了漢民族的生活習慣和人文禮儀,也融合了當?shù)卦∶竦纳盍晳T,從而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風格。但是,從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研究贛南客家圍屋并不是溫馨和浪漫的。贛南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客家人拋家舍業(yè)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因此贛南圍屋的建筑文化更多的是為了適應贛南客家人的生存需求。
2.1 滿足安全需求的圍屋建筑文化
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是殘酷的,當時的交通條件給客家人南遷帶來的阻礙也不容小覷。千里跋涉,滿目瘡痍使客家人對安全的渴望無以復加。圍屋的建筑,恰恰滿足了客家人對安全的需求。因為身處異地他鄉(xiāng),要顯示自身的力量只能聚族而居,圍屋首先滿足了這一要求;要在異鄉(xiāng)住得心安理得,眼見的全是族人才能安心,因此圍屋外圍全是防御功能的墻壁,窗的朝向都是向內(nèi)的;圍屋的外墻很厚,有的超過一米,也是為了體現(xiàn)防御功能,加強心理安慰;圍屋都設有防御功能的炮樓等,清代建造的圍屋甚至預留放槍的地方,起防御功能可見一斑;圍屋的內(nèi)墻甚至會用到糯米、蛋清等食材,也是為了在抵御外敵食物耗盡的情況下可以就地取材,居安思危……以上種種,無不是出于安全考慮,可見客家人當時生活之艱辛。
2.2 滿足居住需求的圍屋建筑文化
不論客家人所面對的條件多么艱難,圍屋都是為居住而建的,因此居住功能必不可少。贛南圍屋大多三到四層,一層喂家禽、家畜、生火做飯,二樓放糧食雜物,三樓以上居住。贛南相對潮濕,一樓生火做飯可以有效防潮,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還可以有效利用空間,省下更好的土地耕種。圍屋墻體較厚,夏天可以阻擋暑熱,冬天可以阻擋寒風,也是滿足居住需求的好方法。圍屋居住區(qū)是標準的民宅,有廳堂有臥室有儲物間,足以讓飽受奔波之苦的客家人在異鄉(xiāng)安家落戶。
2.3 滿足人文需求的圍屋建筑文化
客家人是漢人,有不同于當?shù)卦∶竦淖陨砦幕K麄冞h居他鄉(xiāng),卻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需求。客家文化,首先體現(xiàn)在對先人的崇拜:南下之時,死去的客家人的骸骨會被親人帶到后來的居住地,客家人的圍屋中都設有祠堂,祭拜先人無時不忘。這種對先人的崇拜既體現(xiàn)了客家人自己的文化需求,也是維系客家人家族觀念的紐帶。客家文化還體現(xiàn)在重視教育上,客家人有給子弟專門設立的家塾,孩子免費或者交很少的學費就能讀書,這也是遍布全世界的客家人做出驚人成績的原因。贛南圍屋的娛樂設施也很齊全,有專門的親友聚會場所,有的圍屋還搭建了專門的戲臺子,供親朋好友聽戲消遣。
3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贛南圍屋的人文美學
聚族而居的圍屋不僅保證了客家人的安全,給了客家人心靈的慰藉,也圍住了客家人不同于當?shù)卦∶竦娜宋木瘛GО倌陙恚翱图摇钡拿忠呀?jīng)不能改變,可是客家人早已在當?shù)厣踔撩麚P海外,事業(yè)有成。但是,即使他們與當時南遷的祖先有千差萬別的生活習慣,這些人依然沒有成為一個新的民族,就是因為客家人一脈相承的人文美學。
3.1 贛南圍屋中的建筑美學
贛南圍屋是族人合居的場所,但是族人合居的客家人同樣以家庭為單位居住。每個家庭內(nèi)部的房屋布局及使用方式與漢人如出一轍,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圍屋中的各種裝飾圖案、色彩、材質(zhì)都是中原文化的演繹。贛南圍屋在建造時極注重風水,建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風水師的參與,這也是漢文化的特征。贛南圍屋還有獨特的楹聯(lián)文化,古屋楹聯(lián),意境深遠。
3.2 贛南圍屋中的漢文化美學
贛南圍屋分開是家,組合是堡,圍屋設有祠堂,把家族理念轉化為建筑形式,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驗。贛南圍屋整體構造或方或圓,大多對稱,體現(xiàn)了漢文化中追求“中正”的美。贛南圍屋的祠堂不僅建造美觀、裝飾沉穩(wěn),更多地體現(xiàn)了漢文化源遠流長的神韻。總之,客家人的先民雖遠在異鄉(xiāng),卻帶走了漢文化之美,并且讓這份美好時代流傳,生生不息。
4 結語
在異鄉(xiāng)定居了千百年的客家人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了當?shù)氐纳睿M南圍屋也因為時代的變遷失去了再建的意義。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贛南圍屋大多是歷經(jīng)百年的陳舊記憶了。但是贛南圍屋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依然深遠,不論是為了封存這份歷史的記憶,還是為了守護我們心中對自身由來的珍重,我們都該細細解讀贛南圍屋的存在,闡述,珍惜,守護,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贛南客家圍屋完美依舊。
參考文獻
[1]方李莉.藝術人類學研究的沿革與本土價值[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2]朱燁楨,梁麗珉.淺談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筑特征[J].大眾文藝(理論),2009(20).
[3]何仕平.客家建筑文化的美學淺探[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作者單位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 江西省贛州市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