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宇飛
聲樂是藝術表演中的一個主要的藝術形式,在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聲樂的藝術審美進行研究。本文基于這樣的一種背景,探討了接受美學和聲樂表演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分析了基于接受美學視域的聲樂表演藝術美學特性。
【關鍵詞】接受美學;聲樂表演;藝術
聲樂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也較為久遠,在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直到現在,聲樂還是我們娛樂生活的一種方式。聲樂主要通過演奏者肢體與樂器的組合以及身體與聲樂的結合來進行表演。聲樂的表演中,其藝術審美特征有著重要的作用。
1 接受美學視角與聲樂的表演
接受美學在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由美學教授伊瑟爾和姚斯提出,接受美學最開始主要是針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而言的,文學作品的欣賞主要包含有作者、讀者以及作品。在以往的文學作品的欣賞中,一直將 作者和作品置于研究的重要位置,但是,接受美學則提倡將讀者放在研究的中心,將文學創造以及文學的審美欣賞聯系成一個一個整體,同時對作家和讀者之間、讀者和作品之間的聯系進行相關的分析。可以說,接受美學的理論對為文學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為其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在聲樂的表演藝術中,將接受美學的理論引入到其中非常的有必要。聲樂的表演藝術是人們的發展過程中較早存在的一種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期的發展,產生了許多的聲樂藝術表演的大師,這些藝術精湛的表演家在不斷完善自身的藝術表現以及藝術修養的同時,還對我國的聲樂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聲樂的表演有自己的一套演奏技巧和演奏形式,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藝術體系。
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基于接受美學的研究,而且,對于審美的欣賞者的研究也較為缺乏,對于聲樂的演唱者的研究較為重視,對音樂的作品本身的研究也是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但是,對于聲樂的欣賞者的研究卻少之又少。這樣對于聲樂的研究非常不利,而且也會對其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將接受美學的理論引入到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的研究中,可以對聲樂表演研究的發展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促進其健康的發展。
接受美學的研究和聲樂表演的藝術結合有著相同的地方。首先,文學理論和聲樂表演藝術的接受主體是一樣的,其審美的主體都是人。因為不管是人類創造的藝術表演還是文學作品,都是要為人類服務的,所以,這二者的接收對象是一樣的。
其次,二者在構成的要素方面有著很大的相同之處。文學藝術的構成要素主要是作家、作品以及讀者,而聲樂表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有四個,主要是作者、作品、表演者和欣賞者。其中,有三種構成要素和文學藝術是相同的。在聲樂表演的藝術中,表演者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聲樂的演奏主要靠表演者來完成。
2 聲樂表演藝術美學的特點
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征主要表現為一些幾部分:
2.1 欣賞者在欣賞活動之前進行審美準備
聲樂的表演,欣賞者在進行欣賞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的準備。欣賞者通過自己以往的一些藝術的欣賞,對于聲樂的表演藝術有了自己的理解,產生了審美的期待和心理,能夠在自己的心理中形成對于本次聲樂表演藝術的一種審美準備,這些都欣賞者能夠進行審美活動的主要的動力。在人的生活經歷中,不同的事情會留下不同的印象,從而幫助人們形成對于事情的理解。藝術欣賞也是一樣,欣賞者通過以往的聲樂表演藝術,形成對于聲樂的一種審美的理解,在以后的每一次的聲樂的藝術表演之前,都會依據固有的審美的理解和能力形成審美期待,在審美活動開始之前形成審美準備。
這種審美準備會促使觀眾產生審美的欲望,促使觀眾進行審美活動,另一方面,這種審美準備還會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在以往的聲樂表演中,觀眾的審美期待沒有達到滿足,那么,在以后的聲樂表演的藝術中,觀眾會根據自己以往不好的審美期望審美活動產生一定的誤解,這樣的而審美準備就不利于聲樂表演藝術的進展,對于聲樂的魅力也不能夠橫好的發揮。
2.2 欣賞者在活動中產生審美的感受
在聲樂表演活動開始之后,欣賞者會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綜合的心理感受,而這一心理的感受就是審美感受。審美感受比較復雜,但是,它是藝術欣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聲樂表演藝術活動中,聲樂作品的魅力由表演者的演奏來展示給欣賞者,在這一過程中,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使觀眾產生一定的反應,比如,在演奏者進行演奏的時候,通過和觀眾的互動來增加觀眾的欣賞熱情,這樣演奏者可以在這一活動的過程中和觀眾進行反復的互動來促進活動的順利完成,同時也提高新欣賞者的審美接受。在聲樂的表演藝術中演奏者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可以有效地促進聲樂表演的美麗的展現,和觀眾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喚醒觀眾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的認同感,使觀眾產生共鳴,促進觀眾的審美感受的發展。這種審美感受能夠給觀眾帶來愉悅的感覺,滿足觀眾對于聲樂表演藝術活動的審美期待。
在另一方面,觀眾表現出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的滿足感,比如在精彩的部分會給予故障和歡呼,這樣也能夠反過來促進聲樂的演奏者獲得較大的動力,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演奏水平,將樂曲的表演呈現的更加的完美。所以說,觀眾的審美感受是一種重要的心靈的交流活動。
2.3 欣賞之后觀眾會有審美留余
觀眾在審美活動結束之后,自己的生滅期待得到了滿足,在活動中也獲得了審美的感受,那么,在審美的活動結束之后,還會有審美留余。因為在這種欣賞的活動結束之后,觀眾獲得的善美的體驗不會立即就消失,它會停留在觀眾身上。這種審美留余在觀眾的內心中存在,經過不斷的積累,會對觀眾以后的審美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使觀眾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凈化作用。在文學作品的欣賞中,留余是文學欣賞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藝術欣賞的最高境界。聲樂表演藝術如果能夠具有生動的表演情景,那么對觀眾產生的留余會更大,從而對觀眾的心靈產生更大作用的凈化。
參考文獻
[1]付莉.從接受美學理論視域探討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特點[J].戲劇之家,2015(18):80.
[2]李晶瑛.接受美學視域下研究聲樂的表演藝術性與美學價值[J].戲劇之家,2015(20):87.
[3]唐科學.接受美學探討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征[J].北方音樂,2015(11):59-60.
作者單位
赤峰學院音樂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024000